《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1. 人人都会的阅读方式

自打今年逐渐将读书类型由小说、散文转移至非虚构类书籍后,渐渐感觉采用以往读小说的方式来阅读一本非虚构类书籍是行不通的。

按我从小养成的读书习惯,拿到一本书,比如说侦探小说,往往会略过目录、前言,直奔故事开篇,随后被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极具戏剧性的情节所吸引,花上三四个小时一口气读到结尾。中途可能会跳过非故事主线的段落、景物描写、各类配角的旁支故事,急不可耐地一路循着作者早已埋好的线索直奔终点,最后发出一声“原来如此!我怎么没想到!”的感慨,结束全书的阅读。

这样的阅读方式带给了我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就像看了一场电影。然而毕竟是娱乐一场,过了几天,有些细节就记不清了,再过上几个月,故事主线就模糊了,后来只是冥冥记得这是一本好书,至于曾经的感动,曾经闪现的一丝启发随着时间推移就慢慢淡化了。而且看小说最舒服的方式是半卧或半躺在沙发上,泡上一杯咖啡,再来一盒点心,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体验,被动去接受作者的牵引。套用本书作者的观点,这一种读书方式称为基础阅读。

2. 四种阅读方式综述

然而,非虚构类的书籍,尤其是对那些作者认知高于读者认知的书籍,读起来就没那么让人愉悦了。读者必须打起精神来,集中注意力,调动自己的脑细胞力争理解和掌握作者所阐述的观点和推论依据,并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检验书中的这些观点,是否论述合理?是否接受?是否存疑?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到底有什么用?这些问题没人能给答案,只能读者自己思考来解答。那么对于这样一类书籍,如何才能做到高效阅读呢?从本书中可归纳方法一二。

在本书中将阅读的层次分为四种: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基础阅读是根本,我们自出生直到初中毕业这段时间里锻炼的就是基础阅读的技能。各层级之间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每一层都完全包含前一层的内容。检视阅读,则是在掌握基础阅读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书中的主要观点。分析阅读则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追寻理解。主题阅读则是同时阅读多本同一主题的书籍,从各个角度提炼观点,增进认知。

3. 用检视阅读法进行略读

在阅读非虚构类书籍上,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你对检视阅读或者叫速读(略读)的偏见。目前大众对于速读的认识大致有两种,第一种认为在这个信息爆炸,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只有速读才是快速获取信息,增进认知的有效方式。在这个所有行业都力求速成、“一分钟读懂XXX”、“口语速成”、“三分钟练出马甲线”的文章和视频教程层出不穷的时代,哪有精力和时间去死磕一本书呀!第二种观点则完全同第一种相反,认为速读完全不可取,不花时间、不花精力还妄想获取书本中的精华,开玩笑呢!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思想的碰撞,没有时间沉淀后的感悟,怎么能夸口说读懂了一本书?速读明明就是功利主义的体现,一味追求快速,追求功利,追求高效,看似一年下来读了几十本书,然而读的多并不意味着读的好,更不能将所读书本的数量等同于学识的多少。那么这两种观点,到底哪个对呢?要我说的话,都对也都错!因为太偏激。没有一种方法是存在绝对对错的,方法是中性的,对错只在于你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它。

你应该做的,是结合你的阅读目的和阅读时间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果你被要求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完成某本书的阅读,或是你想看看这本书是否是你目前工作需要、能够实际解决你困惑的书籍,你就可以先尝试检视阅读的方法。在阅读前,先确定阅读目的:粗略了解这本书在讲什么,然后问自己四个问题:

1、这本书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如何组织起对观点的论述?

3、作者的观点阐述是否有道理?

4、阅读后对我的实际生活有什么用处?

通过这种阅读,可以让你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了解一本书的主旨,然后再来决定是否需要花时间仔细阅读,还是可弃之不顾。毕竟茫茫书海,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我们仔细阅读的。按培根的话说:“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需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书需要咀嚼与消化。”将可以粗浅翻阅的书花时间仔细阅读,反而不合适。

在检视阅读上你也可以试试看Xdite老师提出的16格笔记法。半个小时,一个笔记模板,16个关键字,5个重点,快速复述。(具体方式及笔记模板可参见Xidite的微信公众号文章:http://mp.weixin.qq.com/s/m1Lfwt689TpBHQ0uFjRZiA)

4. 用分析阅读法进行主动阅读

通过检视阅读的筛选后,留下来的书就可以考虑花时间一字不差地阅读了,而阅读方式也由检视阅读转为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和基础阅读一样,行为上都要求逐字逐句、只字不差地阅读,两者的差别在于,分析阅读更要求读者必须是主动的,也就是要带着问题去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试着自己去回答问题。检验你是否在主动阅读的方法很简单,书中是这么说的:

阅读如果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用写的。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分析阅读是有方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看书名,对书籍进行初步分类,以决定你的阅读目的。

第二步:看书的前言、目录、后记等,掌握书的架构。

第三步:摘出书中的重点章节,串联出主线。

第四步:找出作者想要解答的问题,或者说作者想要读者着重理解和掌握的观点。

第五步:找出书中的关键字、关键句以此来同作者达成认知上的共识。增进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第六步:设法用自己的语言论述书中的观点。

第七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论。无论是同意还是不同意,都应是基于逻辑推理,具有理论基础的论断。并且在表达不同意的观点时注意不要辩驳和争论,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实际阅读过程中,也可以参考万维钢老师在《万万没想到》一书中的文章“用强力研读书”里提到的方法。即,对于值得读的书,若时间上没有限制,可以考虑读两遍。首先从头到尾读完一遍,不要记笔记,碰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先跳过,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体验读书的乐趣。第一遍读完后立刻开始读第二遍,这一回,书中作为例子的故事大可跳过,要专注于思想脉络,并且应一边读一边写读书笔记。读一章,记一章笔记,直至读完。为什么要读两遍?第一遍读是为了陷进去,第二遍读是为了跳出来。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_第2张图片
作者:万维钢

读书笔记可以跟随阅读的进度,每当遇到读不懂、或者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部分,可当场写下你阅读后的困惑、心得、感悟,注重逻辑严谨,理论依据扎实,切忌无理辩驳、随意臆断作者想法。在每一章节中留下一块一块的小豆腐干笔记,这样,在读完一个章节后,只需要整理所有的片段感想,就可以汇总成完整的一篇读书笔记了。

5. 用主题阅读法进行专题学习

当你掌握了一本书中的精华,想再进一步了解下同一领域内其他作者的看法时,就可以试试主题阅读的方式了。本书中给主题阅读拆分了5个步骤:

1、采用检视的方法,找到所涉及书中相关的章节,在主题阅读中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2、将各本书中相似的内容用统一的一组词汇或语句进行表达。

3、厘清问题

4、界定议题

5、分析讨论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结合刘润老师在《五分钟商学院》里提到的快速学习法:

先大量泛读,将买回来的同一领域的书籍进行泛读。先5分钟看自序,5分钟看目录,在自序中,梳理框架逻辑;在目录中,提炼核心观点。然后进行15分钟泛读。要点是:略过故事,略过案例,略过证明;标注概念,标注模型,标注公式,标注核心观点。最后再用5分钟简单回顾,记录下自己的困惑、问题、想法。一次性高强度地把书读完。

接下来经过一段时间修正,最好是隔天,开始建立模型。即找一面巨大的白板墙,把标注的概念、模型、公式,写在即时贴上,贴到白板上,再用白板笔和板擦,建立、修正他们之间的关联,逐渐形成系统模型。

如果到这时候还有不清楚的问题,那就要去找这个领域的专家求教了。经过求教,再回过来修正你的模型。

最后,用你的语言,把你的模型,讲给别人听。你很可能会发现,讲着讲着讲不明白了;或者你觉得讲明白了,别人就是听不懂。这些地方,就是你理解的薄弱点。  记下这些薄弱点,回到泛读资料里,重新理解;或者上互联网找答案;或者再请教专家。重新理解后,再复述。如此重复。就这样完成了一个领域知识的快速学习。

结论

读书,尤其是读非虚构类书籍,是一种脑力活动,对书中的内容从一开始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为止,是一种自我认知提升的过程。一本好书,会随着读者一遍遍的阅读而越来越发现其中新的内容,新的观点,新的体会。一本好书是会随着读者一起“成长”的。当我们为读书付诸于努力之后,我们会因增长学识,丰富经验,获取智慧而收获内心的满足。这才是一名读书人所追求的。

参考资料:

1.《万万没想到》作者:万维刚

2.Xdite 16格笔记法

3.得到专栏《刘润五分钟商学院基础篇》第155课-快速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