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SK是我的初中同学,也是同乡,高中时不在一块地方念书,没什么交集,然而在大学时
一次逛街又机缘巧合的碰到了一起。
我们念书的地方相近,他在高中时交了个女朋友,等到我在大学再次碰到他时,他们已经相处了四年之久了。他大学时相当爱玩,经常流连于酒吧之中,约我出去玩花钱也是大手大脚的,请客吃饭也是两三个人能点个十几道菜都毫不犹豫。我讶异,问他,点这么多吃不完不是相当浪费吗,他也只是笑笑说吃得开心就好,钱什么的都是小事。
临近毕业那会,他就越发奇怪起来,三番两头约我出来想请我吃饭,说是最近烦闷想出来找个人喝喝酒,结果把自己喝的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我还得哭笑不得地把他送回去。
俗话说得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跟我套了一段时间近乎的SK,最终显露了他最真实的目的,三番五次的开始找我借钱,说是最近生活费用在女朋友身上用的太多了,没好意思向家里拿,等过段时间工作赚钱了还我,我碍于先前的情分,也就借给他了。然而,我没想到的是,这全是他在外风流又无力负担中下的恶果,他的女朋友当着我的面揭穿了他的真面目,“你信他?他在外头到处风流,还和酒吧女搞上了一夜情,腻歪起来,把别人肚子都搞大了。为显摆他的面子,去网贷平台里借了一大笔钱,每个月拆东墙补西墙的还,沦落到现在还不起了,编借口到处找朋友借钱,现在他身边哪还有什么朋友愿意搭理他啊,前一段时间还要求他爸给他买车,现在倒好,车买了,债款还要还一大笔,他妈都快被他气死了!”。
听着他女朋友流着泪陈诉的一切,以及SK一脸死相的沉默,我不禁十分的无语,先不说他在外头私生活的混乱,光这种超出自己接受能力的过度消费,是正常的吗?
02
前阵子我看了《东京女子图鉴》,在女主绫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影子,包括SK。
绫出生于日本秋田县,她不甘心一辈子生活在小地方,大学毕业后就义无反顾的去了东京。她希望成为一个备受羡慕的人,从20岁至40岁,一直在寻寻觅觅,追逐理想生活。
刚到东京,就到最贵的地方去找房子,因为那是杂志上写过的地方。和高富帅约会,一定要到杂志上说过的餐厅里吃饭,因为杂志上写着,30岁之前能在这个地方吃饭的女人就是赢家。为了体验更多更好的消费生活,她成了小三,懂得了高级饼屋里的饼要装在纸盒子里而不是木头盒子里。
她过上了广告里那样的样子,成为了杂志上的人物,凡是杂志上说生活一定要的,她也要。
后来,绫被同龄人的儿女环绕刺激到了,决心组建家庭。她费尽心力,终于通过相亲找了一个又老又丑,但有一套豪华公寓和900万日元年薪的暖男。最重要的是,他说他希望自己能帮助妻子完成她的梦想。
可是,婚姻并不像购物一样,明码标价后,买回家就可以长久拥有。
暖男虽然挣的多,但不做家务,连夫妻生活也没有兴趣过,让绫算好排卵期应付一下,生个孩子就完事。
更可笑的是,连那句愿意支持妻子的梦想的话,也被发现其实是来自畅销书的相亲书籍。这个结局恶狠狠地打了绫的脸,长久以来成为一个备受羡慕的人的愿望彻底瓦解了,杂志式的生活也崩塌了。
这部日剧再现了一个用消费主义的仪式感来达到生活成就的都市女郎,似乎只有通过消费才能达到自我满足,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而这种消费主义所搭建的王子病和公主梦,使得很多人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而结果,梦境终究会有崩塌的时候。
03
听过一句话:欲望比收入少一块钱,就是富裕。欲望比收入多一块钱,就是贫穷。
所谓的精致生活,不仅仅是外表上的华丽,最重要的是,气质和修养。
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长得并不起眼,五官规规矩矩,脸上带有些雀斑,平时也不怎么打扮,但衣着确是十分整洁。
刚给我们上课时,我觉得这个老师真的好普通,对比我们的英语老师真的差别好大。可不到一周,我就喜欢上了她,觉得她越看越顺眼,她的气质好,昂首挺胸,走路带风,上课时风趣幽默又博学,时常讲课又能联系到一些生活中的为人处世的哲学,我们是理科班的学生,硬生生的文风都被她掰成了文科生的风格,时不时也开始引经据典,探讨起哲学来了。
没有人觉得她普通,她是我们年段里的宝贝老师,校长每次提起她都赞不绝口。她和爱人之间的感情也非常的好,她老公是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俩人可谓是志趣相投,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她活得比大多数女人都恣意幸福。
你说她过得不精致吗?并不然,相反,我认为她过得很精致。
她懂得生活的美好,不攀比,不虚荣。我拜访过她在学校里的家,满满的充斥着简朴而又文雅的风格,阳台上摆满了自己种的花花草草,还摆着一张躺椅和小圆桌,上面摆放着几本书,客厅里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反倒是橱柜里的书密密麻麻,从高到低有序的摆放着。
我还依稀的记得她在课堂上讲过的一句话,即使内心有一千种一万种的欲望,在自己没有能力时也要学会克制下来,再一步步向着自己的目标去靠近。
04
我认为,正确的消费观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没必要极度的消费,也没必要极度的省。
有人说,不买上千的的鞋上万的包就是对自己不够好,年轻就该用贵的好的,不然到老有钱了却不合适了。
也有人说,只穿淘宝几十块的衣服只吃路边十几块的快餐,年轻就应该艰苦奋斗,买任何名牌都是罪大恶极。
而这两种人,就是两种极端。
仔细想想,在能力范围内,哪有什么正确和错误啊?一个特比热爱吉他弹奏的人,攒钱终于买了把上万的高品质吉他,一个二次元爱好者,买了一款六七百元的原版手办,你能说这就一定是浪费吗?
在经济实力范围内,偶尔奢侈任性一下,又有什么呢?因为他们懂得,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自己适合什么。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留一部分钱,投资自己脖子以上的部分。
新城乔子没钱、没学历、长相还一般、头脑也不够聪明,但她总是把电视、新闻、小说、杂志里看到的富裕生活当做梦想。
达成梦想的方式有很多,而她选择了信用卡,用拼命花钱买奢侈品来达成富裕生活的幻觉。
对于新城乔子的遭遇,文中有一处比较精辟的比喻:“这世界上有很多蛇,想有脚,却疲于蜕皮、懒得蜕皮、忘记和如何蜕皮。于是聪明的蛇卖给这些蛇可以照出自己有脚的镜子。于是有些蛇就是借钱也想买到这种镜子。”
镜子里的你很幸福。
但,幸福的代价,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