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显林:版权贸易中的“中国情结”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助理叶显林已从事版权贸易工作16年之久,关于“引进来”与“输出去”有很多经验和感悟,其中最深刻的,就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了版权贸易工作的难与易。

叶显林,199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并应聘至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曾任天天出版社总编辑,具有十余年儿童读物版权贸易经验,曾引入系列畅销书《哈利·波特》等。因多年专注于儿童读物领域,使得叶显林保有一颗童心,他也笑称自己是长不大的彼得·潘。

谈及儿童读物领域版权贸易现状,他坦言:目前国内优秀的作家、作品还是太少;因为文本质量不高,使得版权“输出去”有很大困难。谈到从事了16年之久的版权贸易,他有很多话想说。

“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理想

“版权贸易工作或者版权经理人,对任何一个有理想的出版机构,都是不可或缺的。”叶显林如是说。什么是“没有理想”?叶显林做出了如下解释:“受政策和地域的保护,无需面对市场,小富即安,忘了该承担的文化传承、积累和传播等责任。”

叶显林表示,十几年前搞“引进来”时,外方对中国市场了解甚少,总是用中国的儿童数量去判断中国市场销售量,“他们总觉得中国有那么多儿童,对于一部引进来的作品,即使100个人买一本销量也是很可观的,首印数绝对不能低。”近年来,国内“引进来”的竞争日趋激烈,谈及其中的原因,叶显林觉得一方面是国内市场做得好了;但另一方面,无序竞争也使得版税价格被抬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国外版权代理人为获得更多利益,将版权交给“熟知”中国情况的版权代理人经营。

“这两年从官方的数字来看,版权贸易逆差大幅缩小。这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是众多职业版权经理人努力的结果,更是中国经济发展以及综合国力发展影响力作用的结果。但版权‘输出去’以后影响力较小,甚至有倒贴钱输出的。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是为了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是我们不了解对方的需求”。

那么,要如何解决为“输出”而“输出”的问题呢?一方面要努力创造出更多有国际化视野的好作品,用情感共鸣的优秀文本去赢得市场。叶显林表示,“黄金十年”只能说是出版业的黄金十年,但远不能说是创作的黄金十年。在儿童读物方面,包括中国上古神话在内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以及关注当代中国社会巨大嬗变的现实作品太少,能引起全世界读者情感共鸣的作品更是微乎其微。如果作品质量不过关或者不了解对方的需求,只是自认为是好作品,低价或者白“送”给对方,很难在输出国获得强烈的市场反响。另一方面,就是要努力提高中国的综合实力,叶显林说:“如果国力强盛了,他们肯定会抢着赶着来要求输出‘版权’,来了解中国。”

叶显林在版权输出前通常会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了解要推荐的产品,对产品优劣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假设对方会提出什么问题;第二,按国际惯例,综合准备材料,以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第三,根据产品特点,结合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准备必要的材料信息,并推荐给合适的人,如果将文学类产品推荐给非文学的代理人或出版机构,对方会认为你工作不够认真,对其不够尊重,所以对方也不会认真对待。

相比很多输出版权被拒的新人,因为准备充实,叶显林在输出版权时很少遇到推荐后没有下文的情况,只要找对人,联系上,对方总能给他一些意见。在与外国人接触时,叶显林表示自己并没有太多技巧,真诚就好。“在了解彼此文化的基础上,在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站在合作共赢的立场上,真诚、实在地沟通,守时守信。”

做版权贸易需要“全才”

跟十几年前相比,现在的版权贸易市场当中“赤手空拳”上阵的人很容易吃亏。“从我有限的观察来看,目前我国版权经理人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版权经理人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叶显林如是说。

叶显林:版权贸易中的“中国情结”_第1张图片

叶显林参加2012年伦敦书展期间参观牛津大学

“人们对版权贸易工作有误解,觉得只要懂外语的人都能做。”叶显林表示,“版权贸易需要‘全才’。过了语言关只是第一步。作为一个合格的版权经理人,还需要充分了解本国和目标国文化。随着版权贸易工作重点的转移,国家大力强调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只懂外语、不懂文化的版权经理人在工作时就会显得捉襟见肘:不知道对方需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因此,培养高素质的职业版权经理人,是我们国家文化走出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在实践中碰壁,也会促使一些版权经理人逐步完善自己。”

在叶显林看来,文化不仅涉及到历史、地理等基础知识,在版权洽谈时还会涉及到一定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文学艺术、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知识。风土人情等决定了与对方交流时如何做到有效沟通与基本的尊重,而价值观念等则会直接影响到版权在本国或者目标国的“适应性”,以及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的困扰。版权经理人一不留神,很容易落入“犯禁忌”的误区。

在叶显林引入《哈利·波特》系列时,英国作家杰奎琳·威尔逊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位女作家当时在英国甚至获得了比罗琳更高的荣誉,但在引进的过程中,叶显林遇到了麻烦。

杰奎琳·威尔逊的作品集中反映了当下全球社会遇到的一些集体困境,如离异家庭里孩子的内心成长等。可是在中国当时的环境下,离婚等问题是大忌,大家甚至将它看作丑闻。如果不了解中国社会状况,很容易使作品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这也是典型的“犯禁忌”。

在日常生活中,读书是叶显林的一贯爱好。努力了解各国的文化风俗,掌握多方知识更易开展工作。在叶显林看来,无论是面试编辑还是版权贸易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基本点。在培养自己的孩子时,他也更愿意让孩子看一些国内传统文化方面的书。

叶显林表示,一些中国的年轻人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有一种轻视的态度,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这也容易使得中国作家的作品中缺乏经典的、关注中国元素的东西。缺乏这些,就更容易缺乏国际视野。

“我在版权输出时,遇到一些年轻作家说他的作品非常国际化,但只是用了西化的地名和人名,内容并没有太多新意,在国外代理商那里也不受欢迎。”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也使得作家的作品题材相对单一。叶显林表示,国内儿童读物很多都只关注校园生活,甚至有很多中国式的幽默和搞怪,这些与国外文化很难兼容,因而很难引起对方的共鸣。

所以,拥有国际视野对于一个杰出的版权经理人来说,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到“全才”,才能进而拥有更独到的目光和与人沟通融洽的本事。

版权贸易中的苦与乐

叶显林最自豪的,是引进了系列畅销书《哈利·波特》。这套几乎影响了一代人的书,光版权谈判工作,叶显林一做就是十多年。

“开始版权竞争时,对方在评估我们的实力时要的材料非常多:出版社的历史、出版了哪些有影响的图书、拥有哪些有影响的作者、计划的营销手段等等。当时社里没有英文材料,需要临时翻译整理,营销手段更是没有先例可循,还得反复跟对方分析真实的潜在适龄阅读人数。”叶显林表示,这是他第一次领略到外国出版业的严谨和成熟。

随着《哈利·波特》的畅销,对方不断增加版税率,后期版权维护也很费劲。版税率增加,意味着成本增加,要想获利,必须扩大发行量或提高定价。在当时而言,发行量不可能无限制扩大,因为购买力有限,盗版书也会挤占发行空间。而提高定价,不仅违反定价规则,也一定程度给盗版创造了机会。叶显林表示,这样一套现象级畅销书,版权肯定是要守住,又要考虑企业利润,真是一场不容易的较量。“为了出版社的利润,哪怕是0.5个百分点,也要去争。后来终于和对方确定了一个最高额度。”

在《我亲爱的甜橙树》一书版权谈判时,叶显林遇到了更棘手的问题。因为此书的作者是巴西人,它的中文简体字版权交由台湾一家版权公司代理。叶显林与对方交谈时,在版权授权范围、印数、版税率等方面谈得都很顺畅,但是看到合同后,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大问题。“拿来以后,合同的开头就出了问题,关于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叙述违背了常识,把台湾和大陆分割了。这是大原则啊!”叶显林发现问题后立刻联络了对方,要求对方修改。“对方说不改,说一直这样,不知道怎么改,然后我就帮他们改,改完了对方又说作者不同意。”

在国家的主权问题面前,叶显林暂停了这套书的引入。两年后,当同事再次提及时,叶显林非常清楚地表示:“基本条件都谈妥了,但就是一点政治问题,他们如果同意修改,那就做;如果不同意,还是不能做。”最后对方还是做出了妥协。

版权贸易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多种滋味,只有用心去做了方能懂。

┃浏览更多版权信息,别忘订阅版权印

┃版权印微信服务号:版权印<- 长按可复制

┃内容征集邮箱:[email protected]

┃版权印:www.banquanyin.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叶显林:版权贸易中的“中国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