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丁顿熊》:在异乡,渴望有一个家

文|蓝子辰

1956年12月24日,迈克尔·邦德(Michael Bond)在伦敦帕丁顿车站附近的一家店内看到一只玩具熊。当时货架上仅剩这最后一只,孤零零的样子很可怜。所以邦德就买了下来送给妻子作为礼物。

这只小熊激发了邦德的灵感。他用10天时间创作了一本故事书《一只叫帕丁顿的熊》(A Bear Called Paddington),于1958年10月13日出版。当时它待在失物招领处外一旁,坐在一只被压扁的行李箱上,大衣上挂着一个牌子:“请照顾这只熊。谢谢。”这是小熊的婶婶露西写的。布朗夫妇决定收养他。因为小熊说没有人能明白他的秘鲁名字,所以他们就根据车站的名字给他起名叫帕丁顿。

小熊的家乡经历过一场地震,叔叔在地震中去世了。第二天,婶婶露西送他去船泊里,那种恋恋不舍的场景。就像我们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父母万般不舍地把我们送到车站,千叮咛,万嘱咐。我们一边心里对父母的唠叨厌烦,一边怀着对远方的渴望与向往。

《帕丁顿熊》:在异乡,渴望有一个家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外面打拼这么久,我从单刀匹马到两个人手挽手,再到一家四口,其乐融融。虽然老家有房子,可是,内心却非常渴望在这个打拼的城市,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房间。多少在外面拼搏的人,都很想在自己喜欢的城市,立足,生根。物价飞速上涨,房价也一路狂升,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却无力抓住它。

小熊,孤独一个人。它渴望有一个家。一个有爱,有温暖的家。小熊像一个小孩,每一个小孩都渴望有这个家。

我小时候,父母为了生活而外出打工。把我寄养在叔叔伯伯家。那时,父母在外面一个家,我在老家一个家。在叔叔伯伯家里,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而我会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外人,无法融入这个家庭的氛围,特别逢年过节的时候,这种感觉格外强烈。

现在,我有两个小宝贝。我和先生虽然每天都早出晚归,为了这个家辛苦付出。换工作的时候,小孩的上学问题,都是我们首要考虑的条件。没有很诱人的条件,一般不会换工作。

孩子在我们身边,虽然生活没有很优越,但是,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

家里两夫妻和和睦睦,恩恩爱爱,不在孩子面前吵架。不在孩子面前谈论是非恩怨。

最好的家庭,就是爸爸爱着妈妈,妈妈爱着孩子。一家人,有欢歌笑语。

一个有爱的家,可以影响着孩子的人生。有很多问题孩子,都与他们的童年,家庭,息息相关。

闺蜜家里的女儿14岁,是一个生长在老是夫妻吵闹,婆媳不睦的原生家庭。有一次,闺蜜跟老公又吵上了,女儿在旁边大声喊着:“妈妈,你和爸爸离婚吧!我跟你一起生活。”这孩子是有多厌烦这种生活,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就爆发了。

有爱的孩子,他是乐观,积极,向上的,处事淡定自如。会感恩的孩子。

无戒365天训练营,蓝子辰第43天打卡

你可能感兴趣的:(《帕丁顿熊》:在异乡,渴望有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