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周末,杭州阴雨绵绵,春风带着寒意,不能出去湘湖跑步,一门心思在家里睡觉,一门心思在看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看黄金时代里面的王二和陈清扬在小山头里,做不可言喻的事情。
无聊的时候,就翻翻朋友圈,我的朋友圈一般分为好几类,有嗮跑步的,阳光正能量。有嗮日常琐事的,发个朋友圈抒发一下心中郁结。还有朋友圈摄影大赛,发一些美景美食,和朋友分享一下也是造福卧床睡觉群众。大部分人发的主题不一样,风景不一样,语言组织不一样,各有特色。
02
但是每个一两个周末,很多朋友都开始转发同一篇文章,同一个或者几个人物的演讲。齐刷刷的刷屏,主要是关于科技和创业方向的分享,朋友们那个热血澎湃啊。
被刷屏的朋友们是在我某研习社的同学们。某研习社是互联网线上和线下培训营,主要是请一些互联网和科技领域的大佬做产品,创业,商业相关的主题演讲。
刚开始看见它的课程表的时候,我是十分惊喜的,作为一个无名之辈,正是到处碰壁,寻找发展之际,但是苦于没有高人指导,多么也希望自己像令狐冲一样,一路上遇见各种高人,传授自己绝世武功,从而名震江湖。所以当时的感觉它就是我的救命稻草,是我的高人啊,里面名师汇集,主题前沿,感觉听完这些课程,就能变成行业科技精英,加入创业大军,挥刀斩敌,黄袍加身,所以果断缴费加入啊。
03
后来的日子,周末的时候,我会窝在家里听两天的网络课程,还不忘记着笔记。 对此我乐此不疲。还参与了几次线下聚会,从杭州附近赶来的男女老少,各个行业的朋友聚集一堂,认真的盯着大屏幕,时不时找找面善的面孔,真诚的交谈,分析了大家的职业,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内敛之人,但是当时的场面,大家都不怕尴尬,为啥?因为都有一颗爱真求知的心,哪有时间考虑内敛和尴尬,都在认真的交谈科技形式呢。
但是,慢慢自己体验之后,就验证了那句话,外在的美好和繁华,掩饰不了内在的空洞。里面的课程,要么是某某公司的产品推介会,全程都是在介绍自己公司的产品,两个小时的广告啊,有木有;要么就是一些空洞的成功后总结,无非就是几大方针,我做对了几件事,我犯过的几个错,未来将要发生的几个趋势等等。
最近有一个嘉宾说了几句话如下:
"人生很多事情不能改变,选择不要做什么,比选择做什么事情重要。"
"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努力让你的想法清晰明了,让它简单。到最后,你会发现它值得做。"
"对制造业升级来说,最关键的两点是:机器人与自动化,有头脑的人才。"
这几句话有毛病吗?没毛病啊,而且非常有道理。
但是这几句话来自一个消费电子牛人,他分享的主题是“如何从制造升级为智造”。 但是结合他分享的主题来看,讲这些有道理的话和制造升级有什么关系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确依然不好这一生”。道理千千万万,铺垫覆地,我们已经在各种场合,各种人群中听到了无数的道理。其实大家花钱,花时间,是来听你对消费电子如何升级,过去做产品的经验。而不是来一些方法论和大道理,我需要的是指导,是干货。
04
慢慢对这个课程从期望,变成了平淡,甚至有一些反感。简单的搬出些已经成功的大神人物,讲一些故弄玄虚的话,喜欢把已经做成的事情,用几个字来总结。他们有时也会把一些很简单的道理总结成哲学或者物理学,或者搬出一套理论,比如:未来是不确定性的,未来某一类人就要淘汰,未来机器人将要取代大部分人工。人为的造成一些不明真相群众的紧迫感。
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素,九死一生的风险和强大的专业团队的执行力。凡是想要几句话总结自己过去的人,都是耍流氓,一件做成的事情,里面具体的流程,经验,行业内幕一般都闭口不谈的,都是心灵鸡汤嘉宾。
当然里面不全然是纯鸡汤,通过这个平台,认识了几个潮气蓬勃,能想法,能坚持的年轻人,有些嘉宾的分享也是干货满满,满足的自己的猎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但还是希望有更多的干货吧。
05
其实网络上还有很多类似的机构或者大V ,迎合了大部分人想要一夜暴富或者一战成名的梦想,他们无非是把过去陈安之成功学那套,加上科技,创业,互联网,热点重新包装一下,教大家方法论,如何走捷径,聚众哗宠,这和陈安之没有本质的区别。
记得有一句话说,对于大部分人来讲,你只需要关注比自己高1到2个级别的人或者知识,看得东西太高了没有用,因为学了并不能致用。比自己本身层次高一些的知识,能够用到自己的实际的生活和工作当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提高。
如果要我搭配工作以外的知识获取的时间,我认为 6比2比2的搭配比较合理。6是自己本行业和本专业知识,2是通用知识,2是文化和闲书等。可是发现,大部分人都是颠倒过来,在朋友圈分享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寥寥无几,成天就是分享一下马云的金句,王健林如何实现小目标。这其实是很浪费时间的一件事情。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读一些不痛不痒的鸡汤上面,还不如出去运动运动,陪陪家人朋友,或者阅读一些经过挑选的好书,丰富自己的生活,充实自己的大脑。不要让形式上没有营养的学习,占用了自己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