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大类公司会率先通向OKR管理

这五大类公司会率先通向OKR管理_第1张图片

近几年来,以目标为导向的OKR管理方式逐渐被中国企业家所熟知,成为风靡效仿的对象。然而,OKR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不停地探索与实践,才渐渐让OKR拥有了相得益彰的立足之地。

OKR全称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1954年,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首次在《管理的实践》中,明确提出目标管理(MBO);1976年,安迪·格鲁夫,INTER CEO,向全INTER推行了“OKRs”;后来,投资人John Doerr将其带到Oracle Google,成就了谷歌传奇。

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管理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当OKR越来越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口味时,OKR时代的来临就为时不远了。而更为显明的是,在一大波追随新式管理思想的国内企业中,IT行业、互联网企业等对OKR响应最为热烈,而大多数企业则仍处于观望态度,因为要想试水全新的管理方式,就必须在扁平化组织、激励、团队、流程、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转变,这种尝试带来希望,也同样带来未知的风险。

所以,OKR在国内的生存与成型决不能是对西方的全面照搬,无数的实例告诉我们,因地制宜、本土存在才是一种外来思想不被扼杀扭曲的康庄之路。那么,根据OKR的特质,什么样的企业才适合进行OKR试点,在选择与被选的博弈中,适与不适的罗生门到底该如何来划分?

l骨子里的创

OKR的流行不仅仅是拥有intel、谷歌大企业的品牌代言,更重要的闪光点在其与生俱来的革新价值,在于骨子里对人性价值的放大。越是深入了解OKR,你就越能发现,OKR的管理逻辑针对的是公司、团队、个人,而不是公司、部门、职位,它更强调人做为个体所能创造的最大主动价值。同时,“以目标为导向”,目标与结果的结合,给予了员工更多来自于过程的激励,使得创新意识非常强烈地展现在企业的文化氛围当中,成为OKR生存的土壤。

适合类型一:产品迭代型——IT类

IT类企业属于高度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更新迭代快,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地探索突破,来快速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这样的快节奏使得员工必须拥有敏锐的产品嗅觉,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内在创造力,OKR鼓励冒险,鼓励自己解决问题,这种管理方式更符合IT类企业需求。反之,目标固定、时间冗长的定额指标,只会让公司获得耗时耗力的“淘汰品”。

适合类型二:头脑风暴型——广告公关类

广告公关创意型企业的工作岗位往往标新立异,它绝不会需要一成不变的氛围,反而鼓励大胆的想法,更大的创新。在企业管理上,过于僵硬的量化指标只会让其束手束脚,对灰度空间、容错能力的高度包容性,使其更适合采用OKR的方法。

l目标的集成

OKR不着眼目标如何分解,而是定位目标如何集成,在管理上更趋向于对流程的关联。它将企业的目标结合到各个项目流程上,废弃了原来自上而下的分解模式,使得同一个目标(O)可以用多个关键结果(KRs)来完成,并且能在结果的反馈下,不断地进行修订,保证整体目标的方向,同时又可以对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是OKR非常大的优越性。

适合类型三:项目主导型企业

适合使用OKR的企业,往往内部更偏向于扁平化的管理,3~4个层级足矣。在项目为主导的企业中,以项目进行产品运作的作业团队往往规模不会特别大,如果业务过大,凭借OKR的集成效果,也可进行横向裂变,使组织更加趋向独立运作、自我管理、扁平高效的方向发展。项目管理目标不会因为层层分级而过于分散,反而会因为不断修订而逐步收紧,再通过对过程的量化与公开,实现项目运作的落地。

适合类型四:创业型公司

创业初期的公司,尤其是互联网相关行业,往往战略目标并不是非常清晰、需要不停的探索来确认企业的发展战略。OKR将目标与结果相关联,强化了企业的目标牵引作用,同时,又通过阶段性的复盘修正,保证了大方向的正确性。另外,OKR的集成模式将优势资源聚焦在最重要的事上,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与内耗,这对创业企业尤为重要。

适合类型五:转型中的传统企业

在外界的快速变化下,许多大型企业开始谋求转型变革,而变革的最直接目标便是实现从存量市场到增量市场的突破。在立则变,变则强的号角下,这种巨大动荡必须要有“上下同欲”的整体配合,OKR更能引导团队思考,在目标公开透明的情况下,员工更清楚让自己的工作与企业战略相一致,相互协调寻找业务的突破点和创新点,带动整体资源实现转型变革。

此外,公司的规模大小也会成为考量OKR管理的因素,如果规模不大,领导者对企业的战略决策把控强,员工对目标决断清晰,那么对OKR需求便不大,反之,OKR的存在会更加吸引决策外围人员的目光。

综上所述,OKR以目标为导向,结果与过程并重,更强调个体的自主创造性,但OKR也只是一种辅助型的企业管理工具,同样拥有缺乏规范、对企业基础管理水平要求高等短板。因此,创新程度高,受外界影响大,员工创造力强,沟通渠道比较顺畅的企业采用OKR会如鱼得水,但像等级分明的传统企业,okr却并不一定是良药。总之,因地制宜,才能发挥管理工具最大的实用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五大类公司会率先通向OKR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