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创造自己意味着不把创造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意味着不被他人强制性地闯入你的内在而塑造你,意味着不成为任何人的复制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时人成长的最核心,也是教育的最核心。
婴儿刚出生时,有成人所没有的看见明暗快乐感。婴儿的快乐感出现在他的每一个活动中,婴儿用自己的能力去开门,在开门中获得一种能力,这使他感觉非常快乐。每个婴儿每时每刻都在创造自我,这样的创造只有极少数的成人会有。
婴儿用手拉环很快乐,手的使用使婴儿快乐,吃手受到阻碍使婴儿焦躁。如果不受干扰,婴儿快乐的活动会越来越多。他的身体更加自由,嘴和手更快地发展,更加能突破对他的妨碍。
所以,婴儿用感觉说话。当婴儿感觉到奶水在脸上,开始时惊愕。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异常感觉。发现便便从自己的身体里剥离,对自己的身体产物产生感觉,是一种对自我感觉的反射。
儿童说:“这是我的”。这是对属于自己物品的归属感觉。
儿童说:“我有弹钢琴的欲望感和因动钢琴而引起的恐慌感”。
儿童说:“因为没有被原谅,我产生了痛苦感和秩序被打乱的感觉”。
儿童说:“妈妈上班离开我,我产生了恐惧感、不安全感和秩序的混乱感。我不控制、不遮拦地用哭表达痛苦的感受。”哭是内心痛苦感和伤心感的强烈的外向表达。
儿童说:“爸爸强行帮我剥红薯皮,打扰了我内在的认知的秩序感和心理感觉。”
儿童说:“肉丝卡在我的牙缝里了。”身体感觉产生的心理感觉,能建立主题感觉的概念。
儿童说:“我用脚蹬树,产生了内疚感,我给树道歉。”内疚感是心理感觉。
儿童说:“妈妈不在的时候,我有孤独的感觉。”那就是渴望伙伴的心理感觉。
儿童说:“我的父亲很难做到不骂我。他说那比戒酒难多了。他也知道骂我、打我不好,担心会代代继承下去。”父亲的情绪被开启后,打和骂会使父亲有一种奇怪的释放之后的舒服的感觉。
儿童说:“妈妈伤心,我用弗洛洛的故事调理妈妈的情绪。”这时调适心情感觉,通过更高的精神打造新的情绪集/
儿童说:“我把妈妈不好的情绪接收过来,后来转变为焦虑。”这是心理感觉。
儿童说:“我一直在幼儿园的院子里玩,不进教室,不进卧室……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时让身体、心理、精神充分享受自由的感觉。
儿童说:“我从自由逛荡中突然被订书机吸引了。”自由感引出了专著感,以后他会自动地被这种专注的感觉吸引进去。
儿童说:“我一直看着蛋糕,没有吃蛋糕。过生日不仅仅是一个蛋糕,我要感觉和体验生日的气氛和情景。”心灵的感觉,和静静地去感受过生日的心理感觉。
儿童说:“妈妈,请讲生命。”这是精神感觉,用理性和精神去感觉生命。
儿童说:“我不爱看这部动画片,我要看那部动画片。”精神感觉的等级。
儿童说:“我原谅了你。”原谅和被原谅的感觉。
儿童说:“我不让你来我家玩,我不信任你。”相信、被相信的感觉,欺骗被欺骗的感觉,对他人的表现在心理和精神的结合。
儿童说:“不管你什么样,我都喜欢你”。一种本质的爱与被爱,幸福的感觉。
人的生命的本质是在创造的过程中逐步完整的生命,是按照环境创建自身以便创建环境的生命。如果儿童的活动一直受到限制,儿童的活动,以及因不能活动而产生的焦虑感就会被大脑逐渐放弃。儿童不再有焦虑感,但他同时也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可能。
中国大教育家孔子的人生6阶段:
十五立志向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也就是说,孔子认为人15岁的时候才“立志向学”这几乎和所有的教育家的想法相同。真正的学习意味着一个人开始真正实用自己的思维,使用和建构是两个不同的感念。这个时候正好是青春期,可是,经过我们的观察,大多数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学习的兴趣几乎已经所剩无几,还没有开始就没有了,这就是透支的代价。
有一天,一个孩子上初中,每天他都看到老师指责和辱骂学习差的同学。孩子回来问妈妈:”学习不好,连人都做不了了吗?”妈妈问:“你认为呢?”孩子说:“学习不好,是学习的问题,还可以是一个好人,所以老师没有权利骂人。”这是一个善待人的角度。可悲的是,大多数有孩子的家长,并不知道真正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一味的认为,要像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笨鸟就要先飞,所以,揠苗助长才会形成风气,从幼儿园开始各种兴趣班填充孩子的所有空闲时间,殊不知,让孩子在自由和爱的环境里发现和寻找自我才是重中之重,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才会有所成就。
就像达尔文,是个著名的昆虫学家,小时候被父母辱骂,父亲说他为家族蒙羞,不好好学习,不进教室只知道在草地里观察昆虫,也一度被视为怪胎,可是,正因为他坚持自己的兴趣,才会有所成就,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造福社会。
看完这本书,我感受到自己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得到了真正的实践,也再次感受到作为一个蒙氏老师是一件很庆幸的事情,可以每天和孩子的灵魂碰撞。
孙瑞雪的系列书籍《爱和自由》《完整的成长》《捕捉儿童敏感期》这三本书,一本比一本更让人有收获,值得推荐,我觉得几乎可以作为蒙氏老师的教材了,每一个蒙氏老师都应该认真的拜读一下。
《完整的成长》这本书,刚开始读的时候,理论比较多,有点枯燥,可是,越读越被吸引了,对儿童的分析和尊重真正做到了极致。值得一看,值得二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