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捕食者:学过的记不住,怎么办?

原创|发愤的草莓

信息时代的捕食者:学过的记不住,怎么办?_第1张图片

有个姑娘跟我抱怨:“看了很多课程,做了很多笔记,还是没办法记住内容......”

你也会这样吗?学过的总是记不住,讨厌~!

如果有“过目不忘”的神功该多好!大脑像扫描仪那样,每一页纸呼呼从眼睛这个输入器而过,那些文字就刻入大脑里,从此不会被遗忘。需要的时候,开启大脑搜索引擎马上可以找到。想想,世界都变得美妙。

醒醒,这只是白日梦。你还是要面对那样的问题——

学过的记不住,怎么办?

原来你和我都有一个执念

所有学过的,都必须记住。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想法。

看书非得逐字逐句,连书缝都不肯放过,生怕漏了什么;学过的,非得费上九牛二虎之力记住,生怕浪费生命里学习的那段光阴;微信上看过的文章,觉得将来也许有用就收起来,看完想着一定要榨干所有内容。

以为这叫稳扎稳打,后来我才知道这叫执念。它是怎么来的?很明显,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

可不?出题者会在课本细节里挖掘出意想不到的考题,唯一能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就是把课本里能记住的都记了。

习惯是戴在你头上,你却不知道它存在的隐形帽子。这种执念就是这顶隐形帽子,一直指挥和影响了我很多年。

可是回头想想,高中的知识现在还能原原本本记住多少。文言虚词、accept和receive的区别、抛物线公式、ATP、辛亥革命的意义、夏冬季节的洋流运动......这些还记得吗?

《最强大脑》节目里有个具备记忆特殊能力的大牛,自称烦恼就是没办法忘记看过的东西。 每天都有大量信息进入你的大脑,如果将所有的信息都记下来的话,人的大脑很快就会胀破,你也会特别难受;普通人的大脑都是会自动遗弃一些信息,在你不知不觉之时。想想,如果一个人初恋的痛苦到现在还被记得一清二楚,感觉不减当初,那得多郁闷?

学过的记不住,一点都不稀奇,不必自责。记忆考究的是方法,所以方法总是比问题多,只是想要记住得费点劲。

记忆的输入越痛苦,提取才会越容易

从初中开始,我可以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100位的数字,到现在即使不用复习,也可以立刻脱口而出。曾经去支教时,给山区小朋友上过记忆课,课前先背了这100位数字,就让他们乖乖地坐着把后面的课程内容听完。

不瞒你说,这不是什么神功,是整整花了一天的时间不停重复记下来的!这个过程中,必须先把这100位数字编一个超级离谱的故事,有多神奇就多神奇,想象成画面,和数字搭配着背诵。要不然,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4197169399371545820974944......这一堆毫无规律的数字,你说怎么记住呢?

接触了记忆法,我知道要记得牢,无非是以下三种方法,再加上抓住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特点死捶烂打地重复:

信息时代的捕食者:学过的记不住,怎么办?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1.多感官参与

在记忆时,如果能动眼、动口、动手、动耳...多个感觉器官一起上,效果要比单一个感官参与要好得多。这等同于在大脑皮层上建立许多通路、留下多个痕迹,形成立体式记忆。

这样,即使听觉的某一痕迹变淡了,还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其他通路的痕迹帮助找回记忆。比如,很多高手背英语单词时,都是一边看,一边念,一边用手拼写,就是为了在相同的时间内提升记忆效率。比如,你在教小朋友认识水果时,可以拿个新鲜的水果,让他看看,闻闻,摸摸,再试试口味,然后跟他说这个叫什么,这样下次他就很容易叫出水果的名称了。

2.奇特的联想

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时间长了,我们就忘记。如果你看到一个人长得像猪八戒, 保证过目不忘。还有,你看《午夜凶铃》的时候会感到后背发冷,到现在还能想起那些电影里的场景。因为这些奇特的内容能刺激大脑分泌特殊物质。据科学研究发现,肾上腺素、多巴胺、内啡吠、后叶催产素等脑内物质都能起到提升记忆力的效果。

另外,奇特的联想通常能配以画面。与文字相比,大脑更擅长记忆画面的内容。

所以,想要让学习的内容更长期、更清晰地记在脑海中,可以想办法用荒诞、奇怪、不合常理的内容,配以画面感刺激大脑。比如:有人经常分不清东南亚和南亚的国家。可以把南亚七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记起来,余下似是而非的就是东南亚了。我的记忆是采用了这样的画面:我一巴掌印在尼姑身上,没想到却是尼姑坐的马死了,而尼姑变成了孟非。

也许你没看明白,只要把记忆点扩充出来,你就清楚了:我一巴(巴基斯坦)掌印(印度)在尼(尼泊尔)姑身上,没想到却是尼姑坐的马(马尔代夫)死(斯里兰卡)了,而尼姑变成了孟(孟加拉国)非(不丹)。记住不是背这个干巴巴的句子,而是要把这个画面在脑海里勾勒出来。

3.转述并输出

健身爱好者以增加负荷来锻炼那样,转述并输出的方法,就是知识爱好者的自我加压。曾经听一位牛人说,他看书后一定会做的事情是,把书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述一遍。书还是那本书,有的人从书里汲取到20%的知识,有的人能汲取到80%的知识,能把书的内容转述出来的,是后者。当你输入知识时,需要以“输出”为目的,心头就会有压力,逼着自己埋头在书页里,很容易关注到自己之前没有留意的内容,记住更多知识。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讲,要想牢固记住新知识,用旧知识作为跳板是极好的途径。所以你会看到巧妙的广告说“犀牛角的成分,等同于你的指甲”,而不说犀牛角的成分是什么角蛋白之类的。当你在转述并输出时,实质上是在用旧知识为新知识搭桥梁,当然记忆更加深刻。

不管是上面的哪一种方式,都指向一条最重要的金律:记忆输入的过程越痛苦,提取时才越容易。

这就涉及划不划算的问题。

你放弃那么好看的电视剧不看而去记住的内容,人家一个“百度”就完胜,那还记啥记呢?因此,曾经有不少人鼻子里一声冷哼:你记那100位数字去干嘛。

好在你和我都生活在信息时代,工具变革了生活。想要记住学过的知识,不必靠大脑,可以靠“外脑”。最常见的“外脑”就是云笔记软件,可以多平台同步的笔记软件。

若真想记住,就去纺织你的蜘蛛网

然而,上面你所想记住的内容,多是零碎散乱的知识点。它们像海洋上一个个没有开发的小岛那样,孤零零的,久而久之就被外界遗忘了 ;也像没有串起的珍珠一样,掉落满地,要捡起来都难。

作为信息时代的捕食者,如果你真想把它们扎实地记在自己的大脑里,随时可以脱口而出,发挥价值,就需要把零碎散乱的知识串起来,变成一个庞大的网状结构,也就是你常常会听到的“知识体系”。

上初一时,数学老师说隔壁班有个女生,已经把历史书上的内容全部画成了思维导图。当时这句话只是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多年以后,才明白这位女生的做法精妙。零碎散乱的知识是水滴,只有当它们汇入你的知识体系河流时,才不会干涸。当你还在背着零散的知识点时,高手已经构建了知识体系网络。

这种变成知识体系的方式称为“重构”。这时候,你是主人。它们是为你服务的仆人,以“你”为核心。不必沿用先辈规定的结构化体系,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只需要在你的兴趣、问题或者与你关系密切的领域,把需要的知识碎片吸纳过来,按照一定的逻辑把它们组装成完整、系统、有序的网络就行。

在这样的过程中,看一本书无需逐字逐句看完,可以先挑最能解决当前疑惑的,或者最感兴趣的,把这部分内容收入你的知识体系;听一门微课,也不求全部内容都吸收,只把对自己当前最有应用价值的那部分了解清楚,让它们成为你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慢慢的,你的专属知识体系越来越庞大,这个“蜘蛛网”绕着你的需求越织越巨型。你从知识接受者变成知识创造者,从初级学习者迅速上升到高级学习者的状态。

信息时代的捕食者:学过的记不住,怎么办?_第3张图片

要达到这种状态,首先你得有个源头,有最初的架构,在这个架构的基础上才能组装出大型的知识网。

这个最初的架构,每个人都不同,因为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只有你知道;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能推导出你需要吸纳什么知识。

学过的记不住,这是很多人的烦恼。

站在互联网海洋的沙滩上,看着星星点点的知识贝壳,总想拾掇几个回家珍藏。

只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可以学的太多,能记住的不可能是全部。先学会放下执念,再用上技法,最高级的是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它不断像星系那样膨胀膨胀再膨胀,成就一个底子坚实的自己。


我是发愤的草莓,85后上班族双娃辣妈,
推崇“像蜜蜂般学习工作,像蝴蝶般感受生活”。
身处小城,心系广深。读书取暖,码字愉心。
2015年至今创作干货类文章超过56万字。
文章入选LinkedIn领英新书《你从未真正拼过》和橙子学院新书,个人新书敬请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时代的捕食者:学过的记不住,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