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印度不要错过的体验:科钦双年展

在上期文章《火烧圣诞老人?全世界就科钦了!》中,我提到了科钦是我在整个南印的最爱,如果你和我一样是艺术爱好者,来了你也就懂了。科钦是印度的一个文化先锋地,它的多元开放、兼收并蓄也解释了为什么——

印度第一个艺术双年展(2012年),不在最富的孟买,不在首都新德里,而是在科钦。

科钦-穆吉里斯艺术双年展(Kochi Muziris Biennale 2016) 是南亚规模最大、展期最长的当代艺术双年展。从2016.12.12到2017.03.29,这个108天的艺术盛宴汇聚了全球98位艺术家等100多件作品,形式包括了主题展览、会谈、研讨会、工作室、电影放映和音乐。

来印度不要错过的体验:科钦双年展_第1张图片

科钦双年展规模之大,俨然成了全民热点,连突突司机都会热情地跑过来说: “ 上车,我带你逛双年展。”

展馆总面积达26万平方米,散落在科钦周边12个场地,反正我是满城暴走到连鞋子都脱了,光脚上,因为真心累啊。要想寻宝,筋骨还必须好。

我之前去过的艺术展,大体都在宽敞明亮、极其现代的空间里,科钦却别出心裁地利用了大大小小的老房子和废弃仓库,玩出了新花样。在这里,你更能体会到艺术和环境的高度融合。艺术作品不再局限在一张画布上,而是充分利用了整体的空间氛围,斑驳的墙体,独特的光影,发黄的油漆,生锈的门锁,交织的梁柱,让你随艺术作品进入了另一个时空。

看了人家Dutch Warehouse (荷兰仓库)这个视频,一定会打破你对展览空间的刻板印象:https://v.qq.com/x/page/l0383aidap8.html


科钦艺术节:Dutch Warehouse_腾讯视频
来印度不要错过的体验:科钦双年展_第2张图片
在废弃的房子里做展览
来印度不要错过的体验:科钦双年展_第3张图片
我在这里观看了一部同性恋主题电影,在印度算是先锋了

走过科钦这么多老房子,看着展览如何为其赋予新的价值,我不禁很感动。老房子啊老房子,在中国已经越拆越少了,建起的是摩天大楼,是千篇一律的水泥空间;推倒了空间,也就斩断了记忆,我们似乎已经很难告诉下一代城市过去的样子

和中国一样,科钦也在快速地城镇化,但其独特的地理分割让它走出了自己的路:一边是历史古城科钦堡(Fort Kochi) 、默丹杰里(Mattancherry),这里的古建筑被很好地保留下来,成为了独特的旅游资源;一河之隔是新城埃尔纳古勒姆(Ernakulam),这里地铁、高楼则建得红红火火。科钦既在「守旧」也在「向前」,但我想,这里面除了「地利」,更有「人为」。

来印度不要错过的体验:科钦双年展_第4张图片
科钦独特的地理分割

毕竟,这样规模的艺术节不是印度哪个城市都能办的,它总得有点多元的基因,有孕育艺术的气度。

在科钦的四天里,我扫荡了近9成的展点,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喜欢的三件作品。

1. The Sea of Pain 

创作者:Raúl Zurita (智利)

关键词:同理心

还记得那个伏尸海滩的叙利亚3岁小难民吗?2015年,这张照片让全世界痛心。

来印度不要错过的体验:科钦双年展_第5张图片
小难民Alan Kurdi

诗人Raúl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偌大的仓库内住满了水,将此命名为「 痛苦的海洋 」。当我脱下鞋子,将双脚浸入冰凉的水体, 走边读着墙上的诗句,每一步都刺痛着我的神经,「 Don’t you listen? Don’t you look? Don’t you hear me? In the sea of pain. 」想象一下在这个海洋里,有多少难民在波涛汹涌中丧生?你我都不曾知道,有些生命和痛苦那么真实存在过,却就这样消失在我们的记忆,消失得一干二净。

来印度不要错过的体验:科钦双年展_第6张图片

当我们都在为这个3岁小难民默哀,却几乎没人记得他还有个5岁的哥哥Galip,也在这次事故中丧生。所以,仓库尽头有一首诗,诗人在最后一句写道,「 I’m not Galip Kurdi’s father/ but he is my son... 」(我不是Gaulip的父亲,但他是我的儿子)。Galip没有得到媒体的关注,但依然值得被记住。

这个装置艺术让我想起了自己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体验。奥斯维辛是德国法西斯所设立的最大的集中营,此处迫害了110万犹太人,又称「 死亡工厂」。里面有个环节是让参观者拎起一个犹太人的行李包,来回走过一片废墟,整个环境暗黑压抑,脚下踩过的铁片发出清脆的声音。这个行李包让我从遥远的旁观者,短暂地成为了逃亡者,行李包里有未知、有恐惧、有希望,更有沉甸甸的生命的重量。

来印度不要错过的体验:科钦双年展_第7张图片
犹太遇难者的手提包

艺术的力量,在于它可以通过作品与人的互动,激发人的同理心,让我们因他人的痛苦而共情,如果我们做不到理解,也就无法去爱。 


2. Work and Workers 

创作者:Government College of Fine Arts, Chennai

关键词:向生命发问、教育应有的模样

这群学生的作品特别打动我心,因为他们选择了一个最接地气的话题:劳动和劳动者。

他们采访了不同的底层职业:椰子剥壳工、木工、公交售票员、纺织工、建筑工人等,他们靠低廉的工资维生,日复一日地劳动,他们被需要着也一直被忽略着。学生给这些劳动者画肖像,把他们的故事手工制作成了一本本书。

劳动者的腿

大部分参观者只会匆匆地看完墙上的展览,我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展出的每一本书都看完了。喜欢做手账的我会觉得这些手工有温度,生命不管卑微抑或伟大,都值得被虔诚地记录。

他们拍摄了不同的劳动者的手,你可以看到岁月在他们身上的印记,沟壑纵横,粗糙有力。

来印度不要错过的体验:科钦双年展_第8张图片
劳动者的手
来印度不要错过的体验:科钦双年展_第9张图片
劳动者肖像

为什们要画画,而不是摄影,因为我想更好地记住你。镜头下的你是「你」,画笔下的你是「我眼中的你」,是你和我生命的交织。

建筑工人

“ Making the building is like building the body. The body and the building are built together, with the body of construction workers going into the building.” 建筑工人,把自己的身体造进房子里。

来印度不要错过的体验:科钦双年展_第10张图片
椰子剥壳工

椰子剥壳工一天需要剥2000个椰子,却只赚20人民币,但他们在劳动时依旧欢快地哼着小调,乐在其中。如果你曾看过他们如何样麻利地剥椰子,你会定住的,技艺娴熟到了一定地步,就技术变成了艺术。

感激学生们让我了解到这些很有印度特色的职业,感受劳动者们多年如一日的隐忍、坚持和担当。 我也多希望教育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走出传统的教室,跳脱课本和试卷,让他们向形形色色的「 社会老师 」学习,多做关注社会的课题,向生命发问,播下改变的种子。


3. 新《中国清明上河图》

创作者:戴翔 (中国天津)

关键词:社会百态

这是我看得最爽的作品,没有之一,因为全场只有我看得懂哈哈,我每5秒一大笑,旁边的外国人一脸疑惑,他们看得这么用力却一脸懵逼,我真想搂起袖子跟他们说说里面的梗。

这幅25米长的摄影作品,植入了2013年40多个热点,例如“我爸是李刚”、“城管打人”、“征爹求包养”、“挟尸要价”、“地沟油”等,讽刺了当代中国的市井百态。该项目耗时三年,共有1000多个人物,进行了一万多次图层合成,终在2014年的连州国际摄影节首展,此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各界争议下成了年度热门文化事件之一。

来印度不要错过的体验:科钦双年展_第11张图片
拆迁
来印度不要错过的体验:科钦双年展_第12张图片
城管打人
来印度不要错过的体验:科钦双年展_第13张图片
清明上河别墅的高房价
来印度不要错过的体验:科钦双年展_第14张图片
食品安全丑闻

2017年头,我审视着这幅2013年的作品,多少社会矛盾依旧存在,甚至越演越烈。这些梗,让我大笑,也让我不安。

你可以说,这幅作品充满了「负能量」,但本来艺术就不应只有歌舞升平,一片美好,越是深刻地折射现实,就越能引发反思和批判,从而促进行动。

后记:

看展、逛美术馆是我去每个城市必做的事。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最直接的是看公厕,其次就看它对待艺术的态度。

来印度不要错过的体验:科钦双年展_第15张图片

【更多关于科钦双年展的资讯】

网站:http://kochimuzirisbiennale.org/

门票:100卢比(10元人民币),展出期间无限次进出

【2017&2018年双年展时间表】

在http://www.biennialfoundation.org/首页的右侧,大家可以找到全球双年展的排期,旅游的时间可以顺便看展呢!值得关注的是,今年9月24日到10月15日,有 “第七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另外大家也可关注「上海双年展」,它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来印度不要错过的体验:科钦双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