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期而遇

景泰蓝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

景泰蓝是一种综合性艺术,诞生于我国元末明初,是西亚珐琅艺术“佛朗嵌”传入我国后,与我国青铜、玻璃、釉料、陶瓷、掐焊丝镶嵌、金银器等多门技艺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在我国历代聪明智慧的工匠手中培养出来的新的艺术骄子—高级金属手工艺器。

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期而遇_第1张图片
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期而遇_第2张图片
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期而遇_第3张图片
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期而遇_第4张图片


御用之品·非常人能使用

▶中国的古代工艺品中,绝大部分是官民共享的,但景泰蓝是个例外。景泰蓝只在宫廷内制作,因为它是一门繁复的综合工艺,是美术、工艺、雕刻、镶嵌、冶金、玻璃熔炼等技术的结晶。其制作工艺精细复杂,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民间技艺很难达到这种水平,所以在古代,景泰蓝一直为宫廷独享。

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期而遇_第5张图片
明末清初 掐丝珐琅十八学士图插屏
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期而遇_第6张图片
清 掐丝珐琅九桃双鹤图挂屏
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期而遇_第7张图片
清乾隆 掐丝珐琅暗八仙云蝠纹双桃形洗
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期而遇_第8张图片
清 掐丝珐琅荷塘趣图大缸
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期而遇_第9张图片
清嘉庆 掐丝珐琅花卉纹童子托花盆
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期而遇_第10张图片
清 掐丝珐琅鹤鹿同春图盖罐

▶景泰蓝又是宫廷艺术,从一出生就被打上了“御用”的烙印,在几百年一直被誉为重器,以此显示皇威、帝尊;在宫廷艺术殿堂里,塑造出了景泰蓝的彩奇与伟异,并具有金碧辉煌、珍重华贵之貌,又被皇家认定为皇宫日常生活之必需品,即为必然之事。他们将大型器物包括驱邪避灾的瑞兽、威武庄严的炉鼎、吉祥平安的瓶尊等陈列到了皇家主持国事,案牍勤公的地方,从此,景泰蓝有了皇家权势不可侵犯,体现着天下最为富有和高贵以及唯我独尊,唯我独据的帝王之品;

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期而遇_第11张图片
清乾隆 掐丝珐琅灵芝盆景
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期而遇_第12张图片
清乾隆 錾胎珐琅七珍八宝法器
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期而遇_第13张图片
清乾隆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如意
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期而遇_第14张图片
清乾隆 錾胎珐琅饕餮纹鼎式炉

徽因与景泰蓝的不期而遇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一天,林徽因从琉璃厂的一个旧古玩摊上买回一只景泰蓝花瓶。老摊主对林徽因说:“这是正宗的景泰蓝,别处你见不到了。北京的景泰蓝热闹了几百年,到这会儿算绝根儿了。”林徽因听了这话,不禁为这门传统工艺的命运担忧起来。她与梁思成再三商量,决定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一个工艺美术教研组,抢救濒于灭绝的景泰蓝工艺。

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期而遇_第15张图片
林微因

▶虽然清华大学营建系工艺美术教研组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但对于景泰蓝工艺的恢复、传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培养了钱美华等一批优秀的景泰蓝工艺美术大师,更为景泰蓝的传承和发展确定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期而遇_第16张图片
钱美华大师


值得骄傲的中国文化

景泰蓝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的名称,既象征着一项古老的精湛工艺所焕发的鲜活的生命力,更代表了我大中华千年的智慧与文化;

◆推荐观看关于景泰蓝的纪录片>>>>点这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林徽因与景泰蓝的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