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

        那么我们今天微课的这个主题,是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知道我们本群里面很多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所以亲子的这个问题呢是很多家长关注的地方。那我们也了解,其实我们作为父母没有经过很专业的学习。我们就根据自己旧有的这些经验来与小孩子相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扰。家长就要进入到新的思考和探索,我们怎么样做?才能够让孩子更舒服,更听话,或者我们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我们说呢,或者我们怎么听孩子才愿意告诉我们。那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克服消极的情绪。

      第一点,我们要知道的是孩子的感觉与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孩子现在感觉好,那他就很好养。她很通情达理,然后他也充满智慧,他可能还有幽默可能非常活泼,快乐有很多创造性。如果你遇到这个孩子,感觉不好那不论你怎么做呢,他都很困难,你可能会劝导,你可能会威胁警告你可能会安慰。但是,如果他感觉不好,那怎么样都没有办法进入到他自己的行为,所以说那也就意味着他的这种消极的情绪,是会影响到他的行为。所以我们怎么样能够帮助小朋友,克服这种消极的情绪呢?那首先我们要帮助他们感觉良好,对不对?因为孩子的感觉,如果他感觉好了,那他的行为就可以有直接的联系,也就意味着说,只要孩子他的状态是好的,他就有很多可能性。

所以我们说的这个第二个点,怎样帮助他们克服这个消极的情绪呢?就是要首先帮助他们感觉良好。那怎么样才能够帮助到他们,让他们感觉良好呢?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的这个孩子,处在这个消极的情绪里面,然后他可能很生气,可能很委屈,可能很焦躁,可能很气愤,还有很多很多的感受,可能有一些小悲伤或者沮丧。那我们怎样才能够帮助他们感觉良好,但他们处于这些消极的情绪里面的时候,我说我们需要通过承认并接受他们的感受,这是第一,最基础的一个步骤就是承认并接受他们的感受。让我们听见他们的感受,而且同意他可以有这样的感受,承认而且接受,那孩子慢慢就会开始走向感觉良好。通常我们的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是我们做父母的通常不承认并接受孩子的感受,那我们会用很多的表达。那指向的方向就是,我不承认你的感受,也并不在意你的感受,也没有说接受你们的感受。那你可能会说,这么一点小事你值得这么伤心吗?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啊,你不能这样想这么想就不对了,很多很多的反方法,但是你指向的方向就是a,我不同意你,现在处于这种消极的情绪,你非常的幼稚,怎么可以处于这样消极的情绪呢?这对自己不好。那我们说长期否认孩子的感受会怎样呢?它会使孩子感到困扰和愤怒,也会让他们变得不懂得自己的感受,或者他不太相信自己的感受,没有办法信任自己的感受。那我们说家长,否认孩子的感受,会用几种方式啊,可能有很多种方式,第一个就是直接的否认,比如说这有什么好生气的呀,你现在真是太天真了,真傻,算了吧!第二种呢,就是跟他讲道理,然后你可能会说啊,你知道啊,妈妈小时候也是这样子,不可能万事都顺心如意的,你要学会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就跟他讲哲理哈。

        第三种呢,我们可能会说,我们建议他怎么做,家长遇到孩子的问题就建议。你听到他不开心,作业做不完。你就建议他那你马上去做啊,现在做到第几题了,就直接进入到做事情,这个层面去建议他。那是这个,也会让孩子感觉到不舒服的。

      第四个我们说是提问式的回答。她不开心了,马上你就有一个好奇,为什么不开心呀?到底什么原因?出了什么事情呢?那是孩子,他的重心在他的感受那里,家长的重心在哪里呢?在原因。那就意味着说家长你的注意力跟孩子的注意力已经分离了。

        第五个是为对方辩护式的回答。你看起来是同意他的感受,或者是同意他的对方的感受。比如说他说,老师,我今天很生老师的气。然后妈妈就说,那个老师是有道理的,我理解你老师的反应,他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他这样做是对的,替孩子的这个对方去辩护。那对孩子来说这样子的一种答复,也是很无语的,因为你直接站到他的对立面。

    第六种,我们可能会怜悯就说,哎呀!好可怜啊,真是太替你这个担心了啊,怎么遇到这样的遭遇,真是太太可怜了,我眼泪都快掉出来了,这样子。就同情和怜悯孩子。是这样的一个举动呢,其实它也是会剥夺掉孩子的一个内在的力量,是像他遇到很多的问题,他的内心的一种潜台词就是我自己是能够处理这些事情的。如果你对我报以同情和怜悯,其实是在暗示我说你并不信任我可以处理我自己的问题。我可以表达我的情绪,但是我还是有能力处理我的问题,所以家长对孩子要有信任。

        第七个你可能会分析。那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个这样子不开心的原因是什么呀?就这样。开始分析找原因,找根源。这个你同时也是让孩子离开了他此刻胆小的感受,如果他现在很委屈,你跟他去分析,他根本就不会想听。

      那我们说我们会给到四个很小的步骤。我们请主持人帮忙整理一下。怎样呢,去面对孩子的消极情绪。

      第一条就全神贯注地聆听孩子说话。这条来说,我们会有两个方向,既然我们要求全神贯注地聆听,我们就要避免心不在焉的听孩子说话。但事实上在我们生活中父母亲很经常是心不在焉呢,也许你这个时候在炒菜,也许你这时候在开车,也许你这个时候还在手上看着自己的微信。那孩子过来跟你有话说。你同时一边心不在焉的啊,点点头或者,你说,然后自己还在忙,没有办法注视孩子的眼睛,更不要提说我们现在是可以全神贯注地倾听他。事实上如果我们没有真正用心的聆听孩子,只是很表面上这样一种敷衍的话,孩子会怎样呢,孩子会感到失望,那十之八九他不再愿意与你交心。所以家长能够保持全神贯注地聆听孩子说话是非常的重要,首先,如果你手上在忙你的事情就要停下来,如果你没有办法就此停下来,那你就告诉他亲爱的,给我几分钟时间啊,把这个手头上的事情做完,然后我下来听你说好不好?想跟他商量。我们说孩子过来了,我们暂时停下手中的事情,你可能在看电视,你转身过来,看着他眼睛说,爸爸或者妈妈,然后你就转过来,看着他保持眼神的对视,你就是看着他,然后孩子就开始开始跟你讲话。对,如果我们真正用心的聆听孩子,孩子很容易能感受到我们有听见他们的内容。我们甚至有时候都不需要说话,就只需要看着他,对我很用心的看和听,那孩子他就会很自如地开始表达他想说的话。经常的时候,我们的小孩子只需要的,就是那个深表同情的沉默。并不需要太多的,他一开始讲话你就介入。然后我们一开始讲话,我们就是先学会听,家长的第一步骤就是全神贯注地聆听。

        那在听的过程里面,第二个就是用“我知道了”,这些词语来同意孩子的感受。

        孩子在叽呱叽里呱啦跟你说,我学校里面发生了一个什么事情啊,谁要拿走了我的铅笔呀,我的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又怎么样啦。我们可能就会有一个评价出来,你怎么能够把这个,铅笔放在公共的场合,或者你自己没有收回笔盒,这些的很多的评判和评价就出来了,你有没有做对或者小朋友你又没有做错,应该怎么做,下次怎样做才会更好,家长很多的逻辑,就处于在处理这件事情上。但是像我们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让孩子感觉好。我们刚才也提到说怎么样让孩子感觉好呢,就是要认同他的感受,如果他说我现在很生气,然后妈妈立马就说,小孩子不可以,对老师这么不客气,你要有礼貌,否定他的感受,那一下子孩子就被否定了,他没有办法有好的状态和感受,所以我们说第二点是什么,认同孩子的感受。

    怎样认同呢?你就用很简单的词,点头“是的,我知道了。”慢慢了解了这样子。非常简单,你不需要去给他评价,因为你是怎样怎样怎样,所以你是对的,或者是错的。因为这个事情是怎样怎样怎样怎样,所以你是对的,或者你是错的,不需要,因为你的重点不是在这个事情上,你的重点,在这个宝宝身上,不管是妈妈还是爸爸。我希望你能够知道重心在这孩子的感受上,而不是在孩子所面临的这个事情上。因为这样说如果孩子的感受开始变好,转稳定平静下来,他自己会处理好这些相关的事情。所以当孩子在说,我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你就说,“然后呢?还有呢?”然后他说,“我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很生气。”然后你就说,“我知道了”。或者说,“很生气或者什么总之表示同意。”总之,我们就是认同他可以,他可以很生气,我现在看到你很生气了,家长就做这个事情,我就像一个容器一样,包容你所有的感受。那这点上面要避免的就是过多的提问和给建议。孩子开始讲一个事情或者表达他的心情,我们就开始发问,或者我们指责他,或者我们发表建议。那这样子我们代替了他的思考,孩子就没有办法很清楚富有建设性地去思考他自己的问题,因为家长都开始给建议了。他没有时间去想,思考问题的速度,比我们成人又要慢很多。所以家长不要去为他去做事情,家长只要去容纳他的感受,用最简单的词,知道啦,我了解,原来是这样就这样子用很简单很很简单的这些词啊,这是第二点。

        我们刚才说好有了孩子感受好,首先我们聆听啊,我们听见他说的内容。第二个呢,我们认同孩子的感受。

        那现在讲第三点把孩子的感受恰当的表达出来。

        我们做家长的呢,遇到孩子,在不好的感受里面的时候其实很担心,有时候,我们总是很想快速的, 帮他把不好的感受丢掉。我想这个跟我们小时候成长的经历有关,一般小孩子开始哭的时候大人就过来哄他。让他不要哭,目的是很明确的,你不要哭了,这其实也是一种自己的情节,家长们通常,不敢把孩子的感情,明确的给说出来。比如说他在生气,你可能会去哄他不要生气了。但是你就很难说去告知他,你现在为这个事情很生气。我们要去做的恰恰不是说,去否定孩子的感受,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感受,恰当的表达出来。如果这个孩子听到可以描述他内心感受的词语的时候呢,他会感到安慰,因为父母亲爸爸或者妈妈认可了他的内心的感受 你看见了我现在的状态,同时你说出来,也就意味着父母亲认可了他的内心感受。那我们想要把孩子的感受恰当的表达出来,我们就要知道,到底孩子会有哪些感受。小孩子非常的天真,可爱,然后它有很多的感受都是会不加掩饰。他可以很自由很淋漓尽致地去表达他的感受,你家的孩子呢,他什么样的感受比较多?是开心更多一点呢,有时候是委屈,有时候是伤心,有时候是生气,有时候有点沮丧,是什么感受家长能不能说一些出来呢?

        我们可以练一些这种练习。家长描述孩子这时候的感受。比如说我举个例子,那个小孩子说哇,真想打他一拳,那你猜他这时候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呀?气愤?如果说我真想打他一拳所有愤怒和气愤,好像很生气,很恼怒。那根据我们第三条,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怎样的?就是把它表达出来,那你就说,“你现在很气愤”。第二个例子:她要搬家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你这时候能听到孩子是怎样一个感受呢?那个例子里面,她可能就是感觉舍不得啊,一一不舍,有些难过,那如果家长至少在孩子的身边,听到女孩子这样对我们说。第二个例子的话,那你就说,“宝贝你的好朋友要搬家了,你有些伤心,你很难过”,这就是我们说的,是把孩子的感受恰当的表达出来。男孩子在跟你说这个他的感受的时候我们去听见他。然后我们表达出来,帮助他表达出来,因为孩子可能对这些概念不是很清晰,什么事伤心啊,什么事气愤啊,他可能都讲不太清楚,但是父母亲可以帮助他,去恰当的说出来这样的感受,孩子就感受到父母亲,认可了他的感受,而且听懂了我的感受。这需要很深的理解。

        那有时候家长就会问,如果我接受他所有的感受,如果我们都接受他会不会变得不可理喻,那他会不会以后就真的是变成毫无规矩的一个孩子?那我想说,如果一个家长会这样问,其实是很用心的了解到说,我们完全的接受到他的感受,很可能会影响到他的行为。在这里我觉得很明确的要告诉家长的是,孩子的感受是可以全盘被接受的,但是孩子的行为是需要接受限制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把感受和行为很清楚的要分开。所以你不用担心说我承认孩子的感受会让他变得就是完全都没有规矩,因为你讲完感受的之后你还可以限制他的行为。

        打个比方啊,比方这个家里有二胎的,这个哥哥很生弟弟的气经常揍他。那母亲可以怎样说呢,首先我们按照我们123,了解他的情况,倾听他,知道他现在的感受是很生气,你现在说出他的感受,我可以看出来你现在非常生你的弟弟的气。然后怎么样啊,然后我们就接进来说,请你用语言告诉他你想要什么,不可以用拳头。这样的话我们就把感受和行为很明确的分开。首先我接受你的感受,我现在知道你很生弟弟的气,没错,他那么小还不讲理,推倒了你的玩具,或者是怎样。但我们接受了他的感受,同时我们用一种明确的指令,告诉他,你可以怎样不能怎样。你可以用语音告诉他要怎样。不可以用拳头来告诉他这样,孩子慢慢多听几遍,他就听懂了他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他就明白说我的感受是被接受的,那我的行为呢,同时又有父母亲的指导在这里,他会感觉很安全和踏实。

        那我们有时候还会遇到说二孩子的这种想法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很难实现的,他有天马行空的这种愿望。我们接受了他的感受,还远远不够,对不对,因为孩子有很多的愿望要满足。那我们有时候就告诉他,这个你只是一种空想,这不太可能,你还太小啦,或者家里已经没有这个好吃的薯片啦。很多的解释或者是逻辑分析,都不能够帮助到孩子从那个消极的不开心的,愿望没有得以满足的那个消极的情绪里面走出来,那我们做怎么办呢?

        第四点,我们可以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我们聆听孩子,我们用,我知道啦,这些词语来认同孩子的感受,陪伴孩子的表达之后呢,又替孩子把孩子的感受恰当的表达出来,走到最后一步,他可能还有很多的愿望,那我们要第四步就是借助想象来满足孩子的愿望。比如说你的小朋友说,我好想吃,我要吃薯片。不然我就不开心,那么嘛,这个时候在身边,你心里非常明确的是我不能让他吃这个垃圾食品。但那是他的感受,或者他的期待,有问题吗?没有问题,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受。所以母亲呢,她是可以允许他自由地表达说我要什么,不要什么都OK。但是行为我们要限制他是不是,现在我不给他吃这个薯片,但我怎样又能满足孩子愿望呢?用想象啊,其实小朋友呢,只需要你其实认同他一下,他就感到满意了,他说我要吃薯片,然后妈妈说,我真希望我们家里现在有这个东西呀。那其实你用想象说话,我现在好希望说他现在就有那,就好希望说现在我想象你就能吃到它。那孩子又听到了妈妈的这个想象,其实他内心就得以满足。只是母亲理解你有多想要吃,他就满足了,他吃到还是没吃到,是另外一回事,只要你能理解我现在有多么渴望啊,这个这个渴望被你理解到了,对孩子来说就OK。我跟你说啊,我真希望我们家里有这个东西,然后小孩还是很神奇,所以就是要吃。我妈妈这时候又再次的理解他,我知道你真的非常想吃了,我如果能够变魔术马上变出一大盒多好啊,现在就给你。然后孩子也开始进入想象啊,我真希望现在就能够到哪一个魔术的这个这个,展厅里面,然后我魔术棒一挥就有一大桶的那个,薯片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个时候呢,孩子跟母亲她就进入到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里面去游玩了,因为他的这种渴望被母亲或者是家长深深的理解到,而且陪同他在这个渴望里面去做一个表达。那如果孩子他知道,妈妈理解我,真的这个时候的心情,渴望或者是期待,他就会使得这个现实更容易被接受,只要你能够理解我的心情,那现在就算你不让我吃,我也更能够接受你的这个制止。那孩子可能就会让步了他说好吧,那换吃一点别的吧,有没有什么好吃的水果啊什么的,因为他的那个期待或者说是愿望,渴望母亲是同意,而且保持保有理解的,这是很重要的。

        那很多时候我们会通常,对这个孩子这种我们不同意的,不同意他去做的这些事情的愿望就是,要么去跟他解释,为什么不这样做,我为什么要那样做,讲道理,或者是逻辑分析解释。但是往往我们越解释他越反抗越生气,有没有。他跟你说,我要吃薯片,你跟他说亲爱的家里没有了,还在生气说不要不要我就是要,然后妈妈就是,坚持跟他说,我刚才跟你说过家里没有了,现在都十一点,我们出去外面超市也关门了,都买不到,然后你就拿出一些水果说,给你个桃子吃,他很生气说不要。然后家长生气了这么大了还耍脾气啊,然后我们的关系就破裂。但是刚才我们有尝试过,借助想象满足孩子愿望还是说我要吃薯片。然后你说话,我真希望家里有,其实你说的就是家里现在没有啊。但是我现在理解你的渴望,现在都希望他家里就有,那孩子虽然还是很沮丧,他说我还要我要吃,那你理解他的感受,说非常想吃的。然后又再次的想象,我要是能够变魔术就好了,那个魔术棒啊,这样子。孩子被理解了。他说好吧,那不然我现在换点别的好吃的吗,还有什么可以吃吗,然后你就可以给他一些健康的食品,这样子这个过程孩子就从一个不好的情绪里面或者不好的感受里面走到那个更好的感受去了。

        那我们今天时间的因素,就只能讲一小点就是怎样从这个消极的情绪里面走出来,这个是方法是个一小点,第一个就是聆听他全神贯注地聆听孩子说话。第二个用,我知道了这些词语来认同孩子的感受。第三个。把孩子的感受恰当的表达出来。第四个可以借助想象来满足孩子的愿望。

        我们会说,比语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如果不是出于这种真诚的感情让步。不管我们跟孩子说什么,孩子都会感觉到我们是虚伪或者说我们只是想控制他,只有我们真正的言语充满了同情心,或者我们真的理解他是现在多想吃,那我们的话语或者我们的这种语言才能够打动他的心。一个核心观念: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受!延伸的内容:孩子是什么感受,帮助他恰当的说出来,理解孩子的心情,用想象帮助他满足。

        我们来模拟训练的模拟练习一下说爱我,怎么样应对孩子的这种消极的情绪。


      1,老师我想请问下,孩子总是脾气很急躁,爱闹脾气怎么办?孩子总是很急躁呢,        有一种可能就是家长总是无法理解孩子。或者总是不不允许孩子的感受不承认和接受他的感受,他是会越来越急的。

    2,每次孩子发完脾气之后我会问他当时的感受是什么,他会说:“妈妈,我想喊出来,我控制不住。”对于四岁的孩子来说,情绪的宣泄和压力的释放应该是可以的,但是这个度父母如何把握?

      第一时间凝视孩子,你纯然的凝视孩子会给孩子力量,父母处理情绪的模式孩子能学习到,所以做给他看就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