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幸福”,就是尽你所能做你最擅长的事。
这是著名的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的新书《你拿什么定义自己》中的一句话。
查尔斯应该是幸福的,从他的职业生涯来看,无论是在壳牌东南亚分公司担任高管,后来创办伦敦商学院,还是在有王室背景的基金会工作,抑或是后来选择成为一名独立的商管作家,他一直顺风顺水,而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生活上,他衷爱的妻子伊丽莎白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既是生活和工作上的助手,也是他灵魂的伴侣。
在书中,他不止一次强调,自己是个并无太大野心的人,但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太大野心的人,却为何能取得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比肩的成就?
读罢此书,我想其中的奥秘就如查尔斯所说,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这不仅让他的人生始终被幸福环绕,也使得他避免了陷入过度追求金钱的漩涡。
查尔斯成长于爱尔兰的一个神职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名牧师,他坚持认为,不必拥有过多的金钱,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即可。受父亲观念影响,查尔斯对金钱也缺乏强烈的欲望,这使得在工作上他更多的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做自己擅长的事。
毕业于牛津大学哲学系的他,虽然并不具备任何的经济学和营销方面知识,但却在日后顺利成为一名壳牌的高管,甚至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壳牌奉行的理念是,只要脑袋受过良好的训练就行,其他的不重要。或许是大学四年的哲学教育训练了他优秀的思辨能力,并塑造了他敢于质疑的精神。这使得他在即使在毫无销售经验的情况下,依然能做得非常成功,并成为备受瞩目的管理学权威。
查尔斯说,人生,就是对自己性格的探索。要是一个人,直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擅长做什么,那是何等地悲哀啊。
查尔斯是一个始终忠于自身的人,他坚持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并以此来帮助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
出生牧师家庭的他,也许天生具备传经布道的本能,而他似乎也很了解这一点。辞去一切职务之后,查尔斯选择成为一名独立作家,而他的妻子是一名自由摄影师,写书之外,他每年冬季还会安排在全球做十场讲座。对此他和伊丽莎白有明确的取舍,他每年所做的演讲中,其中有一半都秉持着只收取基础成本的原则,他们的主要目的在于与当地的名人及行业领头人展开深入的交流,以实现思想的碰撞,并推动更多学术成果的达成。
如今,查尔斯已成为继彼得·德鲁克之后最著名的管理学大师,英国《金融时报》称他为欧洲屈指可数的“最像管理哲学家”的人。他的管理思想影响着全球亿万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但也不会一无是处,我们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但每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要求自己什么都擅长,但却可以发掘自己的优势能力,选择从事与之相匹配的职业,将这项优势能力不断打磨,直至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斜杠青年”,指的是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有一种以上副业的年轻人。其实他们在工作之外发展的副业往往也都是本职工作的延伸,一般来说,持续在某个岗位工作三年以上,相关的技能我们基本上就已经掌握得很熟练了,有些人会依靠此项技能谋求更多的收入和发展。
比如,某电台的播音员同时还为某网络电台工作,成为签约主持人,某报社的记者还为某网络杂志写专栏等等……这对他们来说不仅可以获得另外一份收入,更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所以,当我们真正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的时候,我们也能依靠此项能力获得更多的机会乃至金钱。
做最擅长的事,更容易使我们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因为这些都是幸福的来源之一。这是查尔斯告诉我们所有人的真理。
本书金句:
1、人生伊始,结局就定了大半,对于这种必然,你是无能为力的。
2、如果你真的想要精通什么事,那就教别人试试看。
3、光有经验,不经过反思,同样帮不上什么忙。经验加上反思,是最重要的知识。
4、人所碰到的大多数情况,都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大多数时候你都得自己做出判断,自己做出决定,按着自己想的去做。
5、谁都知道,常在一起吃饭的家庭长长久久,美美满满。
6、如果你反复问三四次“为什么”,最终能弄清他人的无意识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