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七个音阶,为何我们都只说“五音不全”?

有个事儿我一直也比较纳闷儿:我们常听人说某人五音不全,大概用来形容一首歌下来就没一句在调儿上。可你知道五音指的是哪五音吗?

明明有七个音阶,为何我们都只说“五音不全”?_第1张图片

即使没学过音乐的人,大概也都知道do、re、mi、fa、sol、la、si这七个唱名,正好构成七个音阶。照这个数目,当我们形容一个人唱歌折磨耳朵就应该用“七音不全”才对啊,为什么只说“五音不全”呢?难道号称礼乐中国的古中国竟然只有五个音阶吗?

前一阵看了清华大学彭林教授讲授的《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一课,这才豁然开朗。

堂堂中国难道只有五个音阶吗?当然不是了!这就要说一说古代的音乐了。中国古代的音乐是个什么状况呢?

明明有七个音阶,为何我们都只说“五音不全”?_第2张图片

其实中国从石器时代起就已经非常重视音乐了。我们中国有一本最古老的文献叫《尚书》,《尚书》的第一篇叫《尧典》,《尧典》里记载,当时有一种官员专门掌管音乐,叫做夔。

《尧典》里面说“夔,命汝典乐”,就是说命令你去典掌音乐。典掌音乐是不是为了吃饭的时候伴奏,是教“胄子”。

“胄子” 我们现在通常解释为贵族子弟,这些人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将来执政的水准。要知道,《尧典》 所记载的官还不到十个,里面竟然就有一个夔专门掌管音乐,用以教育贵族子弟。可以说,四五千年前中国对于贵族子弟的音乐教育是非常严格的且成系统的。

明明有七个音阶,为何我们都只说“五音不全”?_第3张图片

古时候宫、商、角、徵、羽就是所谓的五音。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1 、2 、3、 5 、6,也就是就是如今的do、re、mi、sol、la,并没有半音递升的“fa”和“si”这两个音。

但是没有这两个音,并不代表古人不知道它们的存在,相反,早在距今9000年的时候中国古人就已经形成了七声音阶。咱们国人有七声音阶,但是不太喜欢二变,就是变宫跟变徵(也就是所谓的4和7)。

明明有七个音阶,为何我们都只说“五音不全”?_第4张图片

在这方面有一个铁证:《史记》里有一篇《刺客列传》,里面写到荆轲刺秦王的事件: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明明有七个音阶,为何我们都只说“五音不全”?_第5张图片

荆轲要去刺秦王,朋友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到易水岸边上路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歌,唱着变徵调,送行的人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以羽声调继续唱……

请注意,这里的“变徵之声”就是4(fa)这个音,而“羽声”就是6(La),从变徵到羽声,《荆轲歌》的悲壮激昂之情随着歌声越来越浓,散发着令人唏嘘的悲剧气息。

中国儒家的思想讲究中正, 一个人做人要正要中,心性要中正平和,这种思想反映在音乐上,12356,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古人认为是比较正的。所以儒家特别喜欢这五个音阶。

而变宫跟变徵(也就是所谓的4和7) 呢,打一个比方,12356就好像楼梯,每一个音阶的高度是一样的,而4和7的高度只有一半。再打个比方,4跟7就是钢琴上的黑键,它是半音,12356相当于白键。变宫跟变徵不太符合古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所以就不太用它。

明明有七个音阶,为何我们都只说“五音不全”?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明有七个音阶,为何我们都只说“五音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