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拿下金马奖的港片,颠覆了我对纪录片的认识

撰文  煎酿三婶

实际上,纪录片说到底,就是把别人的生活拿出来展览,这是一个不好处理的事情。 —— 张经纬 导演

第46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奖以及入围最佳影片,当年荣获台湾最大电影奖项的作品来自香港。令人惊奇的是,获得这些尊荣的作品竟是一部时间跨越7年的纪录片《KJ音乐人生》。


这部拿下金马奖的港片,颠覆了我对纪录片的认识_第1张图片

在香港拍纪录片几乎就是寻死。香港是一座糅合复杂关系的金融大都市,由于对于文化产业的高度轻视而被贬为一座“文化沙漠”,在这样的沙漠内进行文化创作,何况还是最不赚钱的纪录片,这个举动本身就充满了挑战性。张经纬,一个不怎么被大陆熟知的导演名字,在美国修读音乐硕士后主修电影转而迈入创作,其最出名的作品来自于他的剧本《天水围》,随后便被香港知名导演许鞍华相中拆分为上下两部,该剧本获得2005年亚洲电影投资会最佳故事奖。

《音乐人生》影片镜头对准了香港的天才音乐家黄家正,由他10岁开始学琴到17岁的成长故事,整体故事以交叉平行剪辑的方式,以黄家平的主观视角来展现这位天才乐童的一段人生经历。

这部拿下金马奖的港片,颠覆了我对纪录片的认识_第2张图片

想想一个在香港本地不受民众青睐的天才乐童的纪录片能够好看到哪里?无一不外乎以下几点预设的“看不进”指标:1、纪录片向来沉重、枯燥,戏剧冲突全靠时间来展现,与剧情片相比,纪录片就好似嚼蜡般无味,并不适合在电影院线上为普通观众观赏。2、故事的主人公黄家平虽是天才乐童却因为个人性格太强,而不受主流社会的爱戴,尤其是对于香港这个逐名逐利的”成功派“而言,黄家平显得异常格格不入。

然而,现实却十分有趣,当我们在互联网上查看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竟有八成都给出了相当高的评分,甚至有不少对黄家平不大了解的大陆女性观众在看完此部电影后纷纷向主人公黄家平抛出了橄榄枝。而在我观赏完毕《音乐人生》后,不禁感叹,这是一部逾越纪录片本身的作品,由于主角的性格十分出彩,甚至带有浓厚的剧情片优势。

这部拿下金马奖的港片,颠覆了我对纪录片的认识_第3张图片

看到《音乐人生》的海报上黄家正一人独坐在满场空荡的剧院内,不禁有种杨德昌的人生寂寥。黄家正是个音乐天才,他活泼好动、思想灵敏,弹的一手好琴,充满稀奇古怪的想法;黄家正是个人生奇才,他自信自己天赋异禀,对他人苛刻满额,甚至是对兄辈都在训练时毫不留情地指责,他的朋友忍耐他,都认为他是个怪人,但却又因他的魅力转而回到他身边。

当镜头对向这个尚处17的芬芳少年,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家正答:“Be a humanbeing!”这个答案使我惊讶,我知道,由这个少年带动的余下一百多分钟内将会是不同于往日纪录片映像的奇妙之旅。这部电影不是在讲音乐,而是在谈“人生”。

这部拿下金马奖的港片,颠覆了我对纪录片的认识_第4张图片


这部拿下金马奖的港片,颠覆了我对纪录片的认识_第5张图片

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样一个青葱小屁孩说“我要做一个人!”定是少年强说愁的故作深沉,他不理解这句话本身的含义,是口头说说的孩子哲学,然而镜头随即转到家正儿时的片段,才十岁出头是怎样做到如此娴熟地弹奏钢琴,又如此动情至深地演绎经典,甚至出版自己的专辑,这个天才乐童究竟是另一个少时了了或是真正认真热爱?回答显然是后者,那种对音乐的真挚是连我们这种不识乐谱的乐盲都能真切感受到的,家正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里,他将音乐当作自己的一部分,“Be part of Music!”他在随后作为指导老师时这样对于学员说到。是的,家正是在认真的做一个“人”!

10岁的小朋友说出:“人有权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不像是在开玩笑,家正有些好动,天真无邪的脸庞,在一旁的爸爸有些诧异,纪录这一切的张经纬也是。荧幕前的我们,也都是。

这部拿下金马奖的港片,颠覆了我对纪录片的认识_第6张图片


这部拿下金马奖的港片,颠覆了我对纪录片的认识_第7张图片
黄家正10岁时

毛姆说:“天才不过是超越正常人的人类。正常其实是一种理想。是人家根据人性的共性编派出来一副画。要想把这些人类共性在一个人身上找到实在太难了。” 我们往往和家正的朋友一样,觉得家正太自大狂妄、目中无人、脾性怪异,是一个十分难相处的怪人,我们往往认为这些被称为“天才”的人大多都是“疯子”。那么,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呢?出生富裕,家庭背景优渥,从小长辈们就教导将来长大以后要继承家业,成为一个有钱有势的成功者。这是香港最普遍的“生存条例”,而家正却选择背道而驰。

他说“赢得音乐节的冠军不是最重要的。”当全校都热情高涨地呼喊:“拔萃!拔萃!”,他只是在一旁略显冷漠地看着同学们,双手手指轻轻地应和打着节拍,微微一笑,显得有些孤独,有些寂寞。他从来不考级,他说那些旌旗是用来擦屁股的,他说,“我很清楚,我不管名利,只要死时无悔,人生无憾。”他的朋友经常被他气得疯掉,但又不由自主的最后都回到他身边,因为跟他真的能学到太多的东西。

这部拿下金马奖的港片,颠覆了我对纪录片的认识_第8张图片

张经纬在当时选择拍摄对象时进行了许多人数跟踪拍摄,张导说他曾经跟过一个小女孩,她平日里除了练琴就真的什么事都不干,她的妈妈也陪着她练琴,因为音乐这一行是极其残酷的,小孩必须在十岁以前把练琴的功底拿准,在十四五岁时拿奖,那时候你就要去赢比赛。真的,在音乐行当里,除了音乐外就不做其他的了。

最终选角定在了家正身上,这是一个十分明智的选择,也是十分幸运的。家正的性格或许是千里挑一,也正是家正的个性使得整部纪录片带有剧情片有具有的趣味性,甚至有观众在看完这部影片后认为这是一部十分搞笑的电影,黄家正这个人物本身为影片添翼不少。

影片跟拍黄家正带领的团队正要去参加大赛时,却在演出的时刻选择用“黑场”这个形式来展现演出音乐,镜头的戛然而止使得情节更具延展性,观众可以跳脱故事发展自行想象,随着钢琴声的娓娓道来,剩下的是意犹未尽的思动脉络。

这部拿下金马奖的港片,颠覆了我对纪录片的认识_第9张图片

“你真係要我讲?”“你真係要我讲?”“你真係要我讲?”

no matter what you say, I just on my way.

家正对着镜头,导演询问家正对于家庭变动的看法,家正连问了三句:你真的要我讲吗?镜头外的我,已哽咽红眼。这个孩子,太不一样了,不一样得那么真实。在爸爸有外遇父母离婚后,家正说他爸爸做错了,这或许也与他在影片一开头说的:Be a Humanbeing 的准则违背,在家正的眼里,父亲的“人”已经垮了。

影片监制王水泊说惊讶张经纬能够坚持并且通过CNEX这样一个致力于优秀纪录片创作的平台来完成这样一类在香港生存不易的作品,一位来自“文化沙漠”的纪录片导演通过自己敏锐的视角、独特的剪辑来展现最真实的人生,再以影像的方式传达给他人,纪录片在张经纬的执掌下变得有趣多了。

这部拿下金马奖的港片,颠覆了我对纪录片的认识_第10张图片

一出音乐传奇,连不爱音乐的人也喜欢。 —— 许鞍华 导演

肆无忌惮,轻狂莽撞,唯有说,天才就是如此。 —— 邵家臻 浸会大学讲师

影片对比着热情和冷静、天真和事故。 —— 罗卡 电影文化工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部拿下金马奖的港片,颠覆了我对纪录片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