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9.29《像亚马逊弹性云一样,在线教育是如何做「老师云」的?》
题目思考:
又是直入主题的题目,今天上网搜索了关于10w+爆款文章的消息。老师在写作的过程中,是以题目进行标定受众群体的,但是明显与网络上说的爆款文章的题目不同。一些爆款的题目,是有目的的设计,针对的不是目标群体,而是人的鳄鱼脑。大概这也是和行文主题有关联的。老师的目的是研究科技领域的最新动态,以介绍最新的动态有关。但是新媒体追求的则是爆款本身。大概这也是严肃文章与消遣文章的差别。虽然都有在说受众意识。
凤头:
分析行业的现状。指出问题所在,引出突破口。
用户付费意愿虽然很强,但商业模式却仍处于传统培训向在线付费的迁移中早期阶段。
除信息差和积累题库不需要太高的门槛,但想要在用户习惯和体验上真正超过线下K12教育,仅靠积累题库远远不够,用更聪明地方式引入更多的技术化手段不可避免。
一来可以降低信息成本和线下辅导产生的隐形成本,直接就可以在线上完成;二来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家长和学生接受,符合他们原本的习惯。
猪肚
指出新趋势,介绍新趋势,举例延展,有好处,也有发展不足,客观中立。
如果说亚马逊的SaaS(软件即服务)帮助无数中小型科技公司更快速、方便、低成本、高性能部署云服务,完全不需要再自己购买(租赁)与维护服务器的话,K12在线教育正演化出一种类似亚马逊SaaS的结构——「老师即服务」(TaaS,Teacher as a Service)。
同类型的猿辅导采用的是这样的模式,但模式是建立在大块需求匹配大块老师时间之上的,它无法继续切割成小块;如果能够实时匹配需求和约课,老师云的模式完全可以将小块时间合并成大块时间,反之则很难实现。
豹尾
最终给出观点,虽然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是想法本身就很有意思。
像亚马逊弹性云一样,阿凡题利用图像识别这种前沿技术匹配题库,用云服务的模式提供教育辅导资源,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方向。
一件新事物的介绍,这篇介绍文章就算是一个完整的框架了,题目:直入主题,新事物如何发展。文章以新事物所处该行业现状展开,行业的瓶颈在哪里,新事物出现,是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突破(展望),有什么桎梏(发展突破的关键点),最终给出自己的观点。
2016.9.22《微信:或许是应用商店最强有力挑战者》
题目思考
微信作为联通所有人的工具,将微信称作互联网已经不是无稽之谈了。在微信联通所有人的情况下,注定微信本身将成为影响其他应用商店下载流量的关键存在,技术突破?微信复制任何应用在最大基数的客户载体平台上发布。应用商店的生存堪忧。
如果自己写:介绍微信目前的客户占有情况,介绍应用商店目前的运营状况。两者竞争的关键点,指出微信具有的巨大优势,提出应用商店发展的关键几点。
凤头
先提出自己的判断,然后以微信的观点开篇,先抑后扬,对app store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明确。
昨天微信发布了「小程序」,很快微信不仅成为分发中心,还会成为一个操作系统。这是我三年前给《彭博商业周刊》写的专栏,判断还是很准。:)
2013年11月19日,微信产品部副总经理张颖在微信合作伙伴沟通大会上称:“每一个公众号都是一个App。”
不过如果单说微信是一个超级应用商店(Super App Store)的话,我会认可这样的说法。但不能从公众账号上面来理解,还得从微信的应用分发——特指它在游戏分发上的潜力来谈。
猪肚
文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了微信作为应用商店的潜力,那就是钱的角度。任何应用商店,还是要赚钱,要盈利的。
游戏业务下载量虽然低,但是游戏的收入却占比很高。游戏为应用商店提供了85%的收入,而微信称为国内最前的游戏分发中心(营收规模),类比三星手机在安卓系统市场。
未来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明显的一个趋势:资源集中在更少的玩家身上,而收入和利润在寡头身上聚集。
用韩国市场kakao案例佐证观点。
豹尾
全平台的特性且用户量远超应用商店的现实,让应用商店都会提供微信的下载。然而,没有应用商店认为这是对手的行为,才更加可怕。
对比思路:
如果自己写:介绍微信目前的客户占有情况,介绍应用商店目前的运营状况。两者竞争的关键点,指出微信具有的巨大优势,提出应用商店发展的关键几点。
老师写:限定应用商店的概念,从应用商店的命脉——收入入手来写。行业内收入的来源主要集中在游戏,而微信已经是国内最强游戏分发中心,全平台+用户规模的+应用商店的忽视,微信拥有多重优势。
自己只是想到了用户规模的领先,没有想到收入的方向以及全平台的以及应用商店提供微信下载的方向。
2016.9.21《那个最懂TED的人写了一本书来教你如何做好一场演讲》
题目思考:
我在想是不是ted talk的读后感。如何做一场演讲?演讲是让人紧张到汗如雨下的一种活动。准备演讲也需要很多方面的工作。如果我来说tedtalk的读后感,结构应该是,准备阶段,上台阶段。准备阶段要做的哪些工作,上台以后要做的工作。这是一种思路,或许也可以向老师学习,走一个点的方向。穿插i 一个观点。
凤头:
演讲让人恐惧,用三个最会演讲的人的体会经历,开端,带出了演讲的主题。
无论是莱文斯基、克里斯·安德森,还是国王乔治六世,演讲既是他们的噩梦,演讲也成就了他们。
猪肚:
正如所想是tedtalk的读后感,但是老师又一次剑走偏锋,别人都是教你要怎么做,但是老师的开始直接是教你别做什么,但是本质上还是教你要怎么做。
在告诉你做好一场演讲之前,安德森先告诉你千万别做什么:这既是一条关于如何演讲的技巧,也是你演讲时可以运用的一条技巧。在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之前,先告诉大家最应该避免的陷阱有哪些。
演讲最忌讳的一件事:推销
演讲最重要的原则是给予价值,而非索取价值。
演讲第二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千万别想成为别人,一定要做自己。
演讲过程中一定尽快要与观众建立联系,这是演讲的第三个原则。
用娜塔丽波特曼的例子,形成强烈的反差来展示第三原则。
豹尾
也同样用她的例子做结尾。
当娜塔莉·波特曼讲述自己的脆弱时,观众对她的经历感同身受,她的演讲也就成功了。
这里主要是要关注案例的用法,最后的案例用极强的反差来展现了和观众建立联系的原则。知名演员+学霸,让绝大多数人望其项背而不及的人,居然在演讲的开始直接谈自己在哈佛上学感到非常的紧张,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老师选择这个案例的时候,大概也是希望用这种反差给人一种明显的感觉。那么,如果自己选择一个案例来证明一个道理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选择用一种前后反差的感觉让人 感受更明显。
2016.9.19《如何聪明地把工作分出去,并让别人做得比你更好?》
题目思考
这个其实是最近在读《精要主义》时,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是想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但是一些相对重要的事情如果分出去,有没有可能也会让其他人能够做的更好呢?(原谅我又出现了非精要主义思维,只是思考~)
凤头:
以自己带团队的经历,引出交办的重要性,而且,开头已经展现了之前没有注意到趣味性。
如何带人是有技巧的,带人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交办。如何把事情交给下属,并让下属交出来让你放心甚至让你惊喜的活儿,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其实别说「惊喜」了,大部分时候只要不给你「惊吓」,就已经是非常难得。
猪肚:
文章中有一些《领导梯队》的观点。
开头交代观点
许多团队的领导,大多数是因为工作表现出色,而不是由于所谓的「领导能力」优秀才被提拔上去的。
通过《交办的技术》这本书的观点,提出了将“下属如果做不好怎么办?”的问题,然后通过对一条问题的拆分,分成好几个问题,并且对几个问题进行解答。——这时候需要有定期的监督与沟通机制。
区分什么问题适合交办,什么问题不适合交办?
不适合交办的工作:1、陌生的工作。2、非紧急重要的工作。
用男人的大脑和女人的大脑思维模式来类比上司的和下属的。
豹尾
把工作交办给下属的过程,其实是让下属学习的最好的方式。我一直认为最好的学习就是直接做,做砸了是学习,做好了是更好的学习。扎克伯格从来没有「学」过如何创建最大的社交网络,他直接把它做了出来。所谓的Learn by doing,在交办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