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语与国语

       台湾的地方方言是台语和客家语,而类似我们的普通话则称为是国语。

       台语又称为闽南语,如果是福建人,他们的方言和台语有几分相似,也可相通。老一辈的台湾人只会讲台语,有的老人还会说日语,比如我们家九旬阿妈。台湾被日本统治过不短的时间,所以台语中掺杂了不少日语的成分。虽然已经在台湾待三年多的我却还是无法参透台语,觉得台语难懂的地方在于没有一个和普通话发音一样的字或者词语,因而没办法去猜测说话人的意思。我家先生还保存了几本他小学的台语教学课本,是一二年级小朋友的教科书,里面的内容类似我们的教拼音,这对于一门方言是非常难得的,不仅有完整的教学系统,也有一系列的相关书籍,回想到大陆很多方言都逐渐退出大家的视线,大家仅仅略懂家乡话一二,精通者更是难觅,如果可以像保存台语一样传承这些地道的方言,相信又可以申请不少世界文化遗产活化石了。

        台湾人称普通话为国语,看过台湾电视节目的人了解台湾人说话有一股子“台湾腔”,何为“台湾腔”, 我总结之下为“温柔尖细嗲”,这种说话的腔调不仅可以减年龄,而且可以让听者无法上火。如果今天打一通客服电话,话音那头却传来是轻柔的小女孩的声音,此时此刻气急败坏准备抱怨的你也是心头一松。在台湾你永远不能用声音去分辨年龄和长相。

台语与国语_第1张图片
骑楼:建筑物一楼临近街道的部分建成人行廊,走廊上方则为二楼的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是源于闽南建筑的一种特色。

       虽然同为普通话,但是说话的方式逻辑和一些措辞把国语和普通话差异化了,有时候我和台湾人交流虽然都是用中文,但是彼此听不懂话却是常有的事情,比如常见的是“对不起”和“不会”。如果你在别人说“对不起”之后,说了“没关系”或者“没事儿”,他们会觉得很是奇怪,而他们的习惯则是说“不会”。还有很多说法,

台语与国语_第2张图片
【三峡老街】骑楼,优点是下雨的时候方便行人避雨(来自“小城故事——三峡老街 快乐旅行摄 摄于2007/07/21“)

        “譬如”(他们很少说“比如”)

        “计程车”(不说“出租车”)

        “便当”(不知道“盒饭”是什么,但“便当”是日本的叫法)

        “滑鼠”(“鼠标”)

        “随身碟”(“U盘”)

        “轻台”(“轻微台风”)

        “陆客”(“大陆游客”)

        “怪手”(“挖掘机”,这个称呼很卡通)

        “脚踏车”,“铁马”(“自行车”)

等等。口语的习惯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对话中常见的是“是哦”,“真的假的”,“赞”,“所谓的”,也就是类似英文中的“really""cool"之类的,还有一些说法是“那我再让你知道”,“那我再和你说”等等这些委婉的说辞,我们在台湾的综艺节目中经常见到的一些有意思的流行用语是“夯”,“爆浆”,“限定", “鬼遮眼”,“鬼打墙”,“闲闲美代子“之类的,这些说法不仅情绪感很强,有让人立即有身临其境的画面。我觉得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常用说法是褒义贬用,用法婉转,大家又心照不宣,就是这个“妙”,他们常常会说“这个人好妙”,但是实际的意思却是“这个人很奇怪/很自私/很顽固..."所有的想说也不想当面贬低的话都用这个”妙“进行浓缩,结合当时的语气和神态将“妙”用得很妙。

        再说说台湾繁体字,台湾人都使用繁体字,对于简体字的辨识度不高,但是他们也有自创的简体字,和我们大陆使用的简体字又不太一样,自创的简体字大多是不成文规定,为了节约时间,大家又普遍习惯通用的俗体字。但是接触久了繁体字,才真正体会到了字形的优美是无法删减的,中华文化的底蕴是可以“写”出来的这一说法。台湾人不使用拼音,而是使用类似日文片假名的一种注音符号,中文的四声都需要非常准确的拼出来,正确的字才可以出现,费时又费力,相对于我们的英文字母的拼音的确是逊色很多。

        无论你是在搭乘公车还是地铁的路上,广播的报站永远是第一遍国语,第二遍台语,第三遍客家语,第四遍英文,语言的文化就是在广播的回声中逐渐蔓延。

你可能感兴趣的:(台语与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