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陌生的房间》| 旅行就是存在方式

内容简介

*

达蒙,一个忧郁的旅行者。行走在希腊途中,他被名叫莱纳的德国人迷住了:这个人外形俊朗但生性冷酷,达蒙却试图邀请他一同前往莱索拖徒步。在非洲,他邂逅了温柔腼腆的瑞士青年杰罗姆,萌生了一段微妙朦胧的同性恋情。后来,他陪伴有严重自杀清香的抑郁症患者安娜到印度散心,尽力保护她不被死神带走……在不断地追寻与失落中,达蒙日益成熟,洞悉了人性与自我。

*

在「言几又」书店遇到它,吸引我的是装帧(中信出版社),封皮是被切割线条并在中心掏空的,去掉封皮是密铺的菱形花纹,所有的设计似乎都想要将「迷幻」这个词语传递给你。再从字体的印刷来看,封皮、首页、目录似乎都是蒙在一层硫酸纸中的模糊的字影,是梦境的恍惚又是现实的触碰,是回忆的虚构又是人生的虚妄。

第一次接触到南非的作家,确定就买这本吧也是由于作者是来自这个我了解甚少的国家,南非。作者在十七岁时就写出了人生的处女座《无罪的季节》,而这部小说《在一个陌生的房间》也是2010年入围布克奖的小说,似乎是不容错过的内容。238页的内容我读了2天,大约4小时,摘抄了31段内容,喜欢的情节更多。

他的叙述模式是让人住摸不透的,时而是第一人称的达蒙自述,时而又是第三人的视角审视达蒙与他的同伴。他没有将情节与言语分离开来,没有用引号与明确的指示将对话孤立开来,更没有将现实与虚构支离开来。

比如在20页时,人称代词“我”是莱纳(德国人),“他”也是莱纳。

我会来看你的,莱纳举起一只手说。他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远方,固态的风景变成液体奔流而去。

就好像是“看与被看”的叙述模式,这里达蒙也将他的思绪分裂出另一个自我,将回忆与虚构杂糅一起,审视经历又填补空虚。

对此达蒙·加尔格特也解释到,“叙述者本人、过去与现在、真实与虚构时时发生着分裂与合一,产生了一种亦真亦幻的氛围”。

也正是这样的亦真亦幻,是他更加透彻的审视了人生经历中重要的三次旅行,从起初以逃离为缘由,在莱纳如同闪烁着独特光芒的眼睛里寻求到了将要行走下去的力量,这是一场追随,而后是追逐,又以近乎决裂的方式告别。孤独与缺失感不断充斥灵魂,达蒙似乎想要厘清自我与现实的关系,但到底是谁在路上呢,他原本就居无定所,所在之处的自我都像鲁莽的“闯入者”,他从来都不属于任地方。

这样虚无的感觉使得他像最后遇到的患有抑郁症的安娜一样,对于新的风景的好奇仅仅是当他刚刚到达某地时,只要停留下来他就不能产生任何幸福感,于是不得不继续前行,去往没有方向的远方。

“夜复一夜,他永远睡在始终变换但又永远相同的房间。”

一方的缺失定会有另一方的丰盈填补,达蒙在天性中缺失定性,旅行就是他存在的状态,于是丰盈的部分就就在于对文字、语言的把握,故事中的达蒙与现实中的达蒙一样,笔法细腻,关注内心:“对他来说,他从未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有什么载体能让他在其中做到自由宣泄的话,至少在信里可以做到,因为语言是独立于这个世界的。”这样的描摹清晰却又是私密化的表达,深刻触碰到了同他一样在怀疑“历史总是发生在别处,与他毫无关系。他只是过客”的人群。

而后与罗杰姆、安娜的相遇也是相似却又各异的经历。相同的是他从未真正与任何人相伴一起,他试图在游历中让本真的自我占据上风,似乎暴露真实的本质可以使自我得以宽恕,但结局却总是解剖的痛苦。

“一面镜子中的影像是另一个的颠倒,镜中的映像和原始影像连在一起,但也可能会相互抵消。”达蒙越来越分不清自我与现实的距离,似乎所有的事物都与他间隔着巨大的鸿沟。

三段旅行没有给他太多美好的回忆,却帮助他在逃离的常态下寻求到了将要活下去的意义,人生的经历都是虚妄的,就如学过的知识一样,只有全部忘记后才能真正的掌握其中蕴含的道理,他回望已然逝去的过去,不同的故事在与现实的生活相互渗透。请关注当下吧,荒芜墓地的与零碎的骨灰似乎在这样说着,达蒙也意识到了自己将行的道路,他从来都在旅行,从前、当下、未来,也许真正意义的旅行早就完结了,但他没想要因此停下脚步,你倒下了,我还要继续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一个陌生的房间》| 旅行就是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