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迷恋伸手能够着的快感

我迷恋伸手能够着的快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导语:那种在家信手拈来,闭着眼睛都能知道何物存放何处的可控制感实在让人为之着迷。

#1

早就想写一篇关于家的文章,毕竟二十几年以来,也住过不少不同的象征性意义的家。我家、外婆家、宿舍、出租房、婚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都可以称为一个家。与房子属于谁的无关,人口多少不紧要,只关乎我住过并为之付出过。

住过不同的家,家人的数量先多再少,再由少变得更多。最多的时候,便是一个完整的家,好像缺谁不可,其乐融融。最少的时候是一个人,也没觉得太孤独。

每一个家都安在我人生经历的某段时期,时间不断变迁,换过很多的人,从自己的父母祖辈到来自各个地方的陌生人,再最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每个阶段的家人都不一样,有血缘关系的,没血缘关系的,合得来的,合不来的,老的,少的……但在我心里都是家人。


我迷恋伸手能够着的快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

以前我总觉得无论身在何处,有家人的地方便是家,一家人在一起,这是最好的家。直到我结婚生子,带过儿子去过很多地方,收拾过很多的行李,每次都是一列列长长的清单。我对家的理解便又有一种异于常见的见解—家就是你想要的东西可以随手拿到的地方。

这个地方必然是有形的,既能承载有形的物品,也能延续无形的习惯。

记得快要结婚的时候,形式上说是装修婚房,实际上只不过是重装一间房和一个卫生间,因为房子本身买的时间也不长。在老家举办完婚礼,我便住进了所谓的新房。当然,在没我的允可下,所有的软装饰与我的品味大相径庭。我实在看不惯这些让我匪夷所思的莫名其妙的东西,决定自己动手,以便这个家看起来不那么像我心目中的家。

拿着卷尺一遍一遍的量,想着再加点什么东西,如何才能和原来的颜色搭配,甚至衍生出点不同的味道。其实大家具比较简单,难的是那种见缝插针的小物件,虽抵不上从一个毛坯屋开始,但对于挺着大肚子并孕期反应太厉害的我,去逛琳琅满目且人多的宜家,这点活儿,实在有点不堪重任。

最后看着喜欢的沙发,墙上的隔板、角落的书架、一张黑白桌子和自配的椅子……和手上被锤打的血泡,我笑了,因为这才是自己注入心血和心爱物品有处可摆的家。


我迷恋伸手能够着的快感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

早先的时候,家是能为全家遮风挡雨的落脚住所。随着时代不断完善,人们需求的越来越多,所附带的物品也更是类目繁多,我们开始分类:主卧、次卧、书房、玩具房、儿童房……家被划成各样的格局。

像现在那么多着急着买房的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有个家就够了,我猜更多的应该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所能支配的一个范畴。

有句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我以前不太能理解,经过几次出远门,带上足够尺寸的行李箱,且不能像蜗牛一样把整个家背在身上,我能感受到这“狗窝”真的是“金窝银窝”所不能替代的。

那种在家信手拈来,闭着眼睛都能知道何处存放着何物的可控制感实在是让人为之着迷。


我迷恋伸手能够着的快感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4

有人习惯睡前看书,有人习惯早起锻炼,有人习惯睡个午觉…很多人的习惯取决于一个固定的场所,我暂时把这个场所理解为一个家。当然,离开这个场所,很多习惯可以继续。很常见的例子:早起睡前刷牙,这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习惯。像这种习惯到哪儿都可以带上,自然也不会被耽误。

人的大部分常见的习惯,并不取决于所在地。

我养成了一个早起的习惯,用那段时间我会跳操、看书、写字…做很多事,我也享受其中。时间不会乱走,房子不会乱跑,形成这样一个习惯完全是个人的意愿,与环境所在地无关。

回老家的这段日子,我依旧早起。不过是早起可继续实行的内容改变了些。我对这些改变其实是持反对的态度,但又只能眼睁睁的默许着一切我所不能改变的事实。待我跳完操,儿子就被吵醒了,我不得不停止我一切的计划。不光是我,世上所有的人对打乱计划都是容忍不了的。

再比如,我想喝杯纯奶泡麦片,才记起我常用的勺子杯子没带上;我想来几块煎肉,这边没我要的那种味道;我想搭配另一双鞋子,可是行李箱根本放不下……这种习惯是我在随手可以拿到的所需品的那个家养成的,离开了后,我便开始想那个家。


我迷恋伸手能够着的快感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足够的大,这个是无需质疑的,但也不至于无法生存。用我的词汇来说,那就是煎熬。就像习惯是慢慢养成的,最终可能会真正成为你的习惯,但这个过程也会有人没有熬下来。对于我熟悉又不熟悉的的环境,我是采取放弃的,所以也是我那么多年才养成一个习惯的原因。

“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家的概念也因人而异,肯定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不然谁都不着急安个属于自己的家了。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迷恋伸手能够着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