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职场中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怎样在职场中有自己独特的观点_第1张图片

又是一天沉闷无聊的会议!

王木木一直在会议室角落里面无聊的转笔玩,公司为了推进这个项目进展,召集多个部门总监经理,以及具体执行人员开这个协调会已经三天了,这三天里哪怕一点儿有价值的东西都没有出现,上司们各种撕,口水快要淹没这间会议室了,所有人都头晕脑胀的。

木木,你有什么想法吗?

老板大概是想要换换脑子,随口点了在一旁走神的王木木。

啊?我……没有什么想法,觉得大家说的都挺对的…

王木木慌乱的声音越来越小,偷眼看得见老板失望的眉头锁起来了。

先森,你有什么看法吗?

老板把目光投向了和木木一起进入公司的小李。
小李把手中的笔记本放下,抬起头来说:

我认为当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

一篇长篇大论下来,老板的眉头舒展开了,虽然年轻的小伙的思路也没有经过验证,不一定合那帮子职场老油条的胃口,但是至少,看得出这是个很有自己想法、也敢于表达的年轻人。所以会议第二天,老板就把小李调到自己身边做助理了。
王木木很是羡慕,于是晚上约小李一起吃饭,想要套出如何有想法的秘诀,结果对木木心仪已久的李先森受宠若惊,立刻竹筒倒豆子一般告诉木木其中秘诀:

我主要是看了一本书的缘故……

说着,神神秘秘的拿出了一本黑色的小册子——《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
王木木刚刚打开第一页就被吸引住了——“5天学会独立思考法则”,这太不可思议啦!她忍不住请求李先森和她一起,阅读并练习起来。

第一天,掌握评论的基本功

怎样在职场中有自己独特的观点_第2张图片

想要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第一步就是“ 即便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可以侃侃而谈,做出一个完美回应”。所以,打造独特观点的第一天,就从基础的评论开始,随便拿起自己身边熟悉的东西,按照书中指导的要领进行评论,作为发表自己想法的初级训练手段而反复持续进行。

  • 正确的选择评论对象。选择评论的对象,可以从自己熟悉的事物或者喜欢的主题开始。不管是自己喜欢的手头一本书,还是上班路上经过的广告牌,以及最近刚刚看过的电影,都可以成为自己评论练习的对象。书中建议推荐大家写书评或者影评。因为这两者既可以让你有足够的素材进行发掘,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可谓一举两得。
  • 快速掌握评论三步骤。如何进行评论呢?其实只有三步即可:先说我是谁,再说评什么,最后点个赞(黑)。所谓先说我是谁,不是说“大家好,我是可爱的王木木……”,而是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背景,你是产品的顾客,还是深度的影迷,甚至是某领域的资深消费者。让别人知道你的身份和背景,可以更好的理解你为什么想要评论;的内容表达内容。所谓“再说评什么”,其实需要强调你要能够概括想要评论的内容是什么,让你说电影,你只能说一个电影名,让你评书籍你只能说太TM好看了,这样是没有办法让别人了解你是否真的有自己想法没有。你需要拿出60%到80%的篇幅概括整理评论对象本身,即便自己的观点看法只占20%也是可以的。最后的点个赞/黑,是强调一定要有自己鲜明的观点,不能哈哈哈,呵呵呵的过了,这样不叫评论。但自己的观点一定不是仅仅说好就完事的,一定要花费精力说出“为什么好”。
  • 明确立场提供高价值。评论怎么有价值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站在“过来人”的立场上,给没有体验过的人进行“手把手指导”,不管是评价一个商品好不好用,怎么用,还是一本书有什么价值,或者一部电影值得不值得看,有理有据有立场,对别人一定有很大参考价值。
  • 避免抽象表达精神论。在评论的时候一定要避免抽象的表达。如果你只是泛泛而谈,评论一本书的时候,说这本书作者“呕心沥血”,书籍“装帧精美”,情节“曲折离奇”,内容“惊心动魄”,结局“出人意料”……说了半天,其实别人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这就是避免抽象的重要意义,哪怕你仅仅提炼出一个“关键词”来,蔚冉这个关键词进行评论,都可以有效的吸引别人注意力,进而引发认同。

第二天,学会“有思路”的三条角度

想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需要呈现与众不同的思路。说某人有想法,证明他看到问题的时候有更加独特的思路。关于思路需要掌握的其实只有三条:

  • 一是比较
  • 二是比喻
  • 三是思考

所谓比较,就是针对需要评论或说出看法的对象,如果自己不知道如何评判的时候,不妨“引入”一个新的对象和想要评论的对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通过找出不同,分解层次,联系相同的步骤,用关联的方式去解构想要评论的问题或事物,这样就会思路开拓很多。
所谓比喻。其实是使用某个大家都知道的东西类比大家不熟悉,自己想要说明的东西,这样就可以给对方心里面建立一个关联,让别人更快理解甚至“秒懂”你的 意思,让你的总结评论更加生动形象。
所谓思考。其实不是简单的沉思,而是暂时的切换思考方式,用辩证的角度怎么看待当前的话题,思考现象本身的价值和意义,然后用系统的角度去思考当下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尽管学会思考模式是件有点儿难度的事情,一天时间肯定完不成,但至少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剩下的就需要自己去刻意练习了。

怎样在职场中有自己独特的观点_第3张图片

第三天,两个要素给人深刻印象

王木木进行两天的学习了解,感觉收获很大,看问题的视角不同了,每天找几个东西刻意的联系点评,也有了点儿自信。但别人一问她自己的看法,依然呐呐的说不出来什么东西。即便是评论自己看过的书,往往脑子里拼命想着书中的对白,而没有办法说出自己独特的东西来给人深刻印象。于是,她翻开先森借给她的这本《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看看第三天应该怎么做。这一点讲的是增加自己的词汇量,让自己语言更加生动。毕竟所有的“独特观点”都是在各种场合下自己阐述的,这样需要关注的是——你怎样说出让别人印象深刻的评论呢?这里有两个要素:

  • 语言前后逻辑要合理顺畅。
  • 让观众产生共鸣或引发注意。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收听电台就是在接受语言的洗礼。
的确,广播电台因为没有办法显示视觉效果,因此很多节目尤其是评论类节目,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语言吸引人,好的电台节目,用语言就可以让听众在头脑中产生画面感。因此,从电台学习词汇和知识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同时适当的转述电台观点给他人,尽管“不是自己的观点”,但如果因此可能掌握更多更丰富的词语,让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起来,也算是一种刻意练习,和第一天的练习相辅相成。

第四天,从畅销书那里吸收观点

很多人一说起读书成长,往往要找经典作品来深度阅读。如果仅仅处于深化自己想法这个目的出发的话,其实读书的时候没有那么复杂,仅仅需要阅读一些流行的畅销书就好了。这是因为:

  • 一是畅销书往往使用了最in最潮的案例、把日常人们关注的话题关联交织在一起,最容易反映和转化成“自己的想法”。
  • 二是畅销书的书名、标题和文字表述都比较容易吸引人且口语化,更加容易让王木木们快速掌握和学习。
  • 三是畅销书往往很多人都看过,尤其是非虚构类作品,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适当引用原文和书名,会给别人一种“这个人很注重学习”的感觉,而不是“读这么晦涩经典的读物,是不是在装X啊”的误解(注:不是不提倡读经典,而是不提倡在没有足够积累的情况下过滥的引用经典)。
怎样在职场中有自己独特的观点_第4张图片

通过阅读一些和自己工作息息相关的畅销书或者长销书,尽快把书籍的观点语言消化吸收,甚至通过第一天评论练习的方式去输出出来,可以更快的把书本内容转化成自己的东西,结合自己阅读经历和亲身经历,更容易有效的创造出一些独特的小话题。这一点,作为拆书帮成员的王木木自然也不会陌生。

第五天,想法变成决策的力量

打造自己独特的观点,最终还是需要让自己有决断的力量。当上司、老板让你“谈谈你的看法”,如果你如同一个墙头草一样,一会儿说“我认为应该这么考虑,1234,得出结论A”,一会儿有逆向思考“不过呢,从另外几个角度我们可能有其他的观点”巴拉巴拉,这样的想法即便是很多,上司也不会喜欢——因为,这样的下属不仅不能够辅助老板决策,反倒是干扰上司的决策。
对此,本书在最后一天的独立思考练习中强调练习“决断力”,让你成为能够支撑老板做出决策的“中流砥柱”。对于在会议上发表自己的想法,本书提出了三个tips:

  • 十秒钟发言法则。作为下属,或者职场新人,不要指望在会议或关键场合有当“麦霸”的机会,尽可能给自己设置一条10秒钟发言法则,也就是说: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在10秒钟内清晰表达出来,视老板的反应再决定要不要进一步阐述。
  • 三要素发言原则。如果发言只有10秒钟的话,我们只能结论先行,那么这个结论应该怎么阐述最有效果呢?作者提出了一个“三要素”的原则,在阐述自己想法的时候,围绕一个主题,准备好“数据”、“视角”和“想法”三个要素,基本上,一个有想法的年轻人形象就塑造出来了。

五天真的能够让人学会独立思考吗?

借书还书顺便约吃饭最终渐渐走在一起的王木木好奇的问李先森这个问题。而李先森则微微一笑:

所谓五天形成自己的想法,其实是通过集中处理问题的形式来深刻掌握思考能力,五天究竟能不能让你学会独立思考,这需要你自己独立思考才能得出答案啊!

怎样在职场中有自己独特的观点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在职场中有自己独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