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美的历程》李泽厚 好像应该是“写意”

关于人的审美感受,书中(P27)这样说道:“人的审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性的感官愉快,正在于其中包含有观念、想像的成分在内”……“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离开形式(自然形体)固然没有美,只有形式(自然形体)也不成其为美”

远古壁画、彩陶等出现的纯形式的几何线条,“实际上是从写实的形象演化而来,其(内容)已沉淀(溶化)在其中,于是,才不同于一般的形式、线条、而成为“有意味的形式”,才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感性、感受,成为特定的“审美情感””(P27-28)

“原始巫术礼仪中的社会情感是强烈炽热而含混多义的,它包含有大量的观念、想象、却又不是用理知、逻辑、概念所能诠释清楚,当它演化和积淀于感官感受中时,便自然变成了一种好像不可用概念言说和穷尽表达的深层情绪反应。”(P28)

这正好说明了,理性的表达根本不可能完全诠释感性世界的丰富。

一是,所谓的理性,包括人的主观能力,由先天因素、知识积累、能力锻炼等诸多因素组成,于是,人会无意识地运用这个能力总成,去试图解释某个当下的这个世界。而“解释”这个词语所表征的过程,实际上带有浓厚的“个体”特征,即这个人本身的特点。这就有点类似“双缝试验”的结果,粒子的动向由观察者决定,如果没有观察者介入,粒子的动向将会以一种根本无法准确预知即“或然率”的方式随机决定。于是,当人在试图按自己的能力总成解释当下这个瞬间的世界时,实际上是在用他的“我”在涂抹这个世界。或者说,第三方人士从他的解释中,看到的不是一个所谓的客观的世界,而是这个人的“我”。因此,也只有当人的个体能力总成达到某一个相对的高度,其解释世界的客观性才能可能得以保证,并且,这一点在当代科技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所谓的“科学”试验及试验的成果,可以明确地佐证这个人的解释,那么这个人才有可能被大家公认为可以有效解释世界的“家”。但是,具备这样条件的人也只是凤毛麟角,于是,才有了普罗大众在试图以“能够理性地解释世界”的自我包装中,产生了人世间的诸多喜怒哀乐。而这些个喜怒哀乐的存在状态,也正好说明了,所谓的理性,充其量可以说是人的能力倾向特点,但是否真正能够解释世界,并且获得相应准确的结果和大众的认同,那真的就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就说明了所谓的“理性解释世界”假如存在“解释成功”的这个结果,那么这个结果的出现也是具有极其大的或然率。

二是逻辑。逻辑,即思维的规律,其实就是“理性”的延伸出来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有的思维逻辑,也就是“个人专属”的思维规律,即他的专属理性思考框架。每当需要解释世界时,人便会无意识地开始调用自己的这个专属思考框架。这一点,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会出现,比如前车在绿灯亮起时并未开走,而是在划拉手机,那么前车司机的思维逻辑是:“一小会儿不动,没有问题”且“后车会理解我并接纳我”,那么此时,前一种思维动机便是在试图解释自己的这个世界,也就是他占用绿灯而动是正确的;第二种思维动机就是典型的巨婴思维逻辑,其潜意识里的思维逻辑里还保有一个完整的“婴儿”,(配上大于18岁的身躯,故而被称之为巨婴),那么婴儿的思维逻辑则是“我任何的要求都会得到来自周围的人(长辈)的接纳与认可甚至的忍让”,于是,在这两种思维逻辑的自我暗示下,前车司机才会做出“占用绿灯但不动”的行为。可是,他的这种解释世界的方式能行得通吗?答案是否定的,换来的可能是后车的闪灯、鸣笛,甚至路怒。因此,作为理性思维的延伸出来的部分,逻辑思维所能解释世界的准确性也是或然率的存在。

三是概念。概念,即精炼化的理性思维表达方式。最为经典的概念就是宏观物理学,能够解释宏观低速的世界现象,但一旦到量子领域,宏观物理学的概念便不能再进行解释,甚至到了微观高速,能够解释的也只有相对论。

因此,所谓的理性,只是人的个体专属思维模式,只能以一定的或然率来解释世界。

比如,请理性地阐释一下,“您觉得这个菜非常好吃,到底是一个什么的感觉?”

这就是引用文字当中的“沉淀在感官感受中的深层情绪反应”。

生活当中,经常出现的场景之一,甲很兴奋地对乙说:“我告诉你嘛,那家菜可好吃了”,试问谁能清晰、有条理、理性地表达出“可好吃了”究竟所谓为何?

因此,现代人才会祭出“理解万岁”的现代图腾柱。

这种行为便是在渴望,自己苍白的表达能力根本无法披上自己所标榜的“理性”的外衣,来试图向第三方人士展现自己试图解释的世界。而因此希望,第三方人士能够越过自己无法理性清晰解释世界的羸弱,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感同身受”,以此来弥补自己无法理性清晰表达世界的破碎,来化解由此而生的尴尬。

这也正是,知音难觅。

因此,“艺术需要表达的,并不仅仅是物质的自然形态,而是人的内心世界,是艺术家的精神内涵”《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祝勇P114。

苏东坡认为“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句话正好是将这种“无法通过表现艺术手段来理性清晰的解释世界”的尴尬,换成艺术创作的动机,“你说无法理性清晰地表现是吧?无论是文字还是绘画,那么好,我就以此缺憾,用我的文字(诗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字表现手段),用我的文人画,并不需要拳拳到肉的表达,而是旨在为你传达出一个直指那广袤的内心世界的状态,这个内心世界,有我的,也有你的,如果你能够感受到美,那也就是你找到了自己,同时,也说明我和你,在你感受到美的当下,是相通的。”

这或许就应该是“写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美的历程》李泽厚 好像应该是“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