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误是一种态度

以前看书在最后一页见到“勘误”,我会翻回去专门看看“勘误”前的内容;读报纸也特别留意《勘误表》,看编辑跟读者“致歉”的内容,站在读者立场很能感受到人家作为知识工作者严谨、敬业的态度。

我表姐退休前在报社工作,有次去报社找她,在一楼的黑板上看到对上一周报纸的评报及勘误内容,也很感慨;我还知道有的报刊会聘请专人“找错”,以进行勘误。所以我特别佩服那些负责校对的人——得有多仔细、多认真才能把十几万、上百万字的书稿校对的一字不差啊?!我觉得自己做不了这样的工作,责任和压力太大了。有段时间我判断正版书跟盗版书的差别是以错别字数量来衡量的,错字连篇的肯定是盗版。

10月5日,我在公众号发了篇《关于枣的联想》,其中引用了一段话“我的理想家庭要有七间小平房……院子必须很大,靠墙有几株小果木树。”我写的是“林语堂在《理想的家》中写道”。次日我妹妹发微信来“这段是否老舍先生的《我的理想家庭》?再考证一下哈”,说是她“圈友留言”,让我考证一下。

我“哦”了一声,回复“从文字内容看应该是老舍,我百度一下”。其实在引用的时候我自己也有犹疑,因为文章最后一段写的是:

这个家庭顶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岛,至坏也得在苏州。无论怎样吧,反正必须在中国,因为中国是顶文明平安的国家;理想的家庭必须在理想的国家内也。

北平、成都、青岛,这是老舍的足迹;林语堂作为闽南人,早年即留学海外,《京华烟云》都是仿照《红楼梦》结构用英文写就又被翻译成中文的,晚年生活在香港,葬于台湾,大概不曾表达过“理想的家庭必须在理想的国家内也”。虽在引用时有疑问,却未去考证。

直到昨晚去老三家,她再次提到《关于枣的联想》中原文的引用。说是我外甥小学时的数学老师看到这篇文章,两次指出作者是老舍而非林语堂,又说这位老师“非常认真、有责任心”。

我觉得特别感慨。在《认得几个姓》中我曾写过有个前同事告诉我“姓侯而非候”,感言“那些指出你错误的人”才是值得你感激的人,他们让你避免了下次在公众面前再次出丑的机会;所以我也很感激王老师那么认真地读我的文章,并通过我妹妹转达、勘误。这是作为一个老师严谨治学的职业化表现!

为文有时难免有错别字,但仔细一些、对自己要求更高些定会避免。有一次我发布完一篇文章就立刻发现标题就有错别字,由于平台设置一天只能发布一次,如果修改只能删除次日再发布,我也“将错就错”发布了出去,只在转发时加了“勘误”,而那些订阅了我公众号的人,看到的仍是带了错别字标题的文章。现在想想,实在是不够严谨。

微信公众号平台登录口有句口号(标语)——“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我的公众号平台目前订阅人数虽不足千人,如果错误百出岂不影响我的“品牌”?!

所以,特别感谢三河口校区的王秀菊老师,谢谢帮我勘误,也让我再次认真读了一遍老舍先生的《我的理想家庭》和林语堂先生的《我的愿望》。

比我小八天的我的朋友国庆同学也常常能及时指出我的错误,一并表示感谢。

我的“一事之师”和“一字之师”,都是真正的朋友,谢谢!也欢迎大家帮我勘误!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勘误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