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可为师?一要温习旧知勤思考,二要融会贯通求创新,三要高瞻远瞩作榜样
孔子说:“温习过去的知识而有新的领悟和体会,这样可以当老师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之十一
哪种人可以当老师?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现实问题。
“温故而知新”的“温”字,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解释为“燖温”。急火称煮,慢火为温,“燖”是用不急不慢的火,把肉烧到半生半熟。“燖温”则是把半生不熟的东西,或者虽是熟的,但已经冷了,再放到锅里,用慢火把它闷热、闷熟。反复的“燖温”,饭菜就就烂熟了。“故”是已经学到的知识,“温故”,就拿温热食物作比喻,对已有的知识学问不断温习,直到烂熟于心。“知新”呢?就是求取新的学问,发现新的知识。
孔子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贯通与领悟,反对那种死记硬背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强调要在传承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能够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路,这样的人才适合当老师。这对那种习惯于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无疑是一种警醒。这里所说的“可以为师矣”,其实应该从广义上来理解,即做到“温故而知新”,就具有了教导别人的能力与素质,至于已经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人,那就更应该有这样的自我期许了。
《论语》中“师”字共出现19次,其中字义可以解作“老师”的只有4处。作为老师的“师”,是从周代负责向王公贵族子弟进行道德、礼仪、政治及文化教育的两个官职“师氏”和“保氏”引申而来的,他们是最早专门从事教育的人。为师者出于教育别人的需要,自己首先得以身作则,通晓所传授的各方面知识,从而起到榜样的作用。这样“师”就引申出“楷模”、“典范”的意义,进而又引申出“效法”、“学习”之义。
“温故而知新”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孔子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贡献之一。所以孔子的这句话,也可以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来体会,“为师”一句可解读为:“温习过去的知识而有新的领悟和体会,这样可以成为学习的榜样了。”诚如钱穆大师所说,《论语》这一章强调“新故合一,教学合一,温故必求知新,能学然后能教”,可谓义蕴深长。
不过,孔子的这句传世名言,如果仅仅从学习方法或教育学的角度来理解,恐怕还是不够的。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孔子的“温故而知新”,还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反映了如何对待历史传统、对待知识形态存在的一种态度。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故”,它不但指旧知识,而且包括了以往存在的一切历史事实。与之对应的“新”,则是指当今和将来。“温故”,要懂得过去的历史,要研读古人的经典,不了解历史,就无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认识世界。“温故而知新”是博闻强识与融汇贯通的结合,通过对过去历史经验的学习和梳理,并联系社会现实作观照,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就能达到融汇贯通的境界,这样对当前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对将来的发展和趋势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
孔子这种历史观和观察、处理现实问题的方法论,在《为政篇》第23章中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印证。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由此看来,如果达到哲学高度上的“温故而知新”,那么此时此刻的“师”,就不仅是老师,已经可以为圣贤了。
本章这个成语知名度很高:
温故知新
拓展阅读: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此章言为师之法。
郑玄:温读如燖(xún)温之温,谓故学之熟矣,后时习之谓之温。
朱子: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若夫记问之学,则无得于心,而所知有限,故《学记》讥其“不足以为人师”,正与此意互相发也。(《集释》按:如朱子之说,所谓新者,即故中之新,非“故”外别有新也。)
李炳南:温故知新,随时吸收新知,而又研究已得之学。如此好学,可以为人师。
徐英:“温”是重习之意,言熟读深思而新意以出,因温故而知新也。《集解》分“新、故”为二事,是以“新”在“故”外,其说亦是,但未为惬心贵当耳。
张栻:温故,存起所已能者也;知新,进其所未及者也。此虽两义,而实相通。惟能温故,是以知新也。
郑汝谐:故者,昔之所得也;新者,今之所见也。以昔之所得者,䌷(chōu)绎之,温习之,而今之所见者又日新焉。在我者有所觉,斯可以觉他人也。
《论语稽》:人于故者时时寻绎之,则于故者之中每得新意,天下之义理无穷,人心之浚发亦无穷,所谓归而求之有师者是已。
《论语集释》:温故知新,本为己之学,非以为人。《孟子》言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夫子岂沾沾焉为是计?盖师也者,我所请业请益者也。温故而知新,则所业日益,不待外求师而即可以为我师矣。
《韩李笔解》:仲尼称子贡云“告诸往而知来者”,此与温故知新义同。
钱穆:本章新故合一,教学合一,温故必求知新,能学然后能教。若仅务于记诵稗贩,不能开新,即不足以任教,义蕴深长。
顾宪成:忘则冷,助则热,惟温字乃是一团和气,千红万紫都向此中酝酿而出,所谓新也。
《备忘录》:天地间只一道理,更无“新故”。功夫只在温故,温故则能自得,自得则日新。自我观之,则古人为先觉;自后人观之,则我又为先觉,故可以为师。
《论语后案》:温,燂(tán)温也。故,古也,已然之迹;新,今也,当时之事也。趣时者厌古,而必燂温之;泥古者薄今,而必审知之。知古知今,乃不愧为师。
《论衡》: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gǔ)。温故知新,可以为师。古今不知,称师如何?
《汉书·成帝纪》:儒林之官,宜皆明于古今,温故知新。
《汉书·百官表》:以通古今,备温故知新之义。
《礼记叙》:博物通人,知今温古,考前代之宪章,参当时之得失。
《论语述何》:故,古也。六经皆述古昔,称先王者也。知新,谓通其大义,以斟酌后世之制作,汉初经师皆是也。
【学习参考书目】
《礼记》 《孟子》 《论语注疏》 《论语集注》 《论语新解》 《论语讲要》 《论语正义》 《论语意原》 《癸巳论语解》 《论语集释》 《论语稽》 《论语会笺》 《论语后案》 《论语述何》 《韩李笔解》 《汉书》 《备忘录》 《论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