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感觉》第二章

如果仅以前两章的内容来看,读这本书必须时刻要准备做笔记,可谓字字珠玑。

我怎么觉得这本书就是写给我的呢?怎么这么对症呢?

我们大多数所谓的推理在于为继续相信我们已经相信的东西找到理由。

回想一下,几乎对于所有的选择,我都会提前设定好答案,然后在如此小的圈子里面,不断寻找理由。在一次次简单的自我肯定后,貌似很科学、很心安理得的做出选择。然后,等待打脸。

其实在第一章里面,列举出来的思考方法就给了我不小的震撼。

1.让自己的第一反应成为尝试性的。

2.反思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

3.穷尽各种反应。

4.评估一下哪种是最合理的。

就这简单的四个步骤做下来,即便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也能够避免太多的决策失误。

如文中所言“思想懒惰是人最常见的特质之一。”,不止是懒惰,其实更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的忙碌不过是思想懒惰最好的借口罢了。

批判性思考者的两个特征:提出恰当问题的技巧,控制人的心智活动。

首先我承认我是把更多的时间浪费在“琐碎的脑海图景,随机的回忆,愉悦但无根据的希望,掠过的、半生不熟的印象。”

我也没学会如何停止随意的、恍惚的景象漂移,把自己的心智固定在一个具体的问题上。

这段描述对于我来说太贴切,我对此的解决方案就是锻炼“冥想”。但是隔三差五的训练始终起不到太好作用,并且效果经常反复。我知道这样做是处在不舒适区,所以还会坚持下去。

特别奇妙的是,昨晚冥想时候,针对大脑中出现的各种图景,出现了这样的意识:“这是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随意连接导致的任意结果。”就是在更高的层面上去关注这些变化,以及分析变化后面的原因。

虽然没能坚持去关注呼吸,开了小差,我也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可喜的。最起码比以前的我经常睡着要进步许多。

冥想是我目前为止知道的锻炼专注力最好的方法。

好的思考者的八个特性的自我对照,每一项满分五分,最低一分。

1.只要可能,就提前做准备。

3分。这一条我能做到基本的调查资料,让自己的结论保持试探性。

2.设定合理的预期。

我总是预期太高,做任何事情之前给自己太过美好的图景自慰。

不过自从看过《生命的安宁》后,预期有所降低,所以这点打2分。

3.抛弃自我中心和个人议程。

给自己打4分,我会尊重与会者每个人的观点。

4.起作用但不主导一切。3分。

5.避免分散注意力的讲话习惯。

自己认为这项有硬伤,总是在讲话时有“恩、啊”等无意义的表达,更为关键的是我思维比较发散,逻辑性不强,总是讲着讲着就跑题了。所以这项打2分。

6.积极的倾听。

其实很难做到,在形成对演讲者的第一感觉后,很难扭转自己相应的行为。不开小差更是毫无可能,所以只能打2分。

7.负责任地判断思想。

延续上一个观点2分。

8.抵制喊叫或打断的冲动。

这看在什么场景下,如果谈判时候,粗鲁的打断对方激怒对方,也是一种手段。这个方法我试过,效果还不错。

至于在公司内部,老板能不打断员工没水平的讲话,确实是难得可贵的一种品质。

这项3分。

综述:本章从思考的定义,如何思考,到批判性思考的特征及其外在表现,讲的太系统了,我收益非浅,期待下一章的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超越感觉》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