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基本概念
viewport 视窗
在桌面浏览器中,viewport就是浏览器窗口的宽度高度。但在移动端设备上,假如没有viewport,移动端会采用桌面版的屏幕宽度,然后适应屏幕进行缩放。设置viewport可以控制页面的宽度并且在不同的设备上进行缩放。
(A viewport controls how a webpage is displayed on a mobile device. Without a viewport, mobile devices will render the page at a typical desktop screen width, scaled to fit the screen. Setting a viewport gives control over the page's width and scaling on different devices.)
移动端提供了两个viewport,虚拟的viewport:visual viewport和布局的viewport:layout viewport。Stack Overflow上有深入的讲解。
物理像素 & 设备独立像素 & CSS像素
**物理像素 **又被称为设备像素,他是显示设备中一个最微小的物理部件。每个像素可以根据操作系统设置自己的颜色和亮度。
设备独立像素也称为密度无关像素,可以认为是计算机坐标系统中的一个点,这个点代表一个可以由程序使用的虚拟像素(比如说CSS像素),然后由相关系统转换为物理像素。
CSS设置的像素值(px)属于普通像素点,或者是标准像素点。CSS像素是一个抽像的单位,主要使用在浏览器上,用来精确度量Web页面上的内容。一般情况之下,CSS像素称为与设备无关的像素(device-independent pixel),简称DIPs。
devicePixelRatio 设备像素比
设备像素比简称为dpr,其定义了物理像素和设备独立像素的对应关系。它的值可以按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到:
设备像素比 = 物理像素 / 设备独立像素
高清屏和普通屏幕
高清屏和普通屏来做对比就是普通屏幕的1个像素点就是1个物理像素点,而高清屏的1个像素点是4个物理像素点。
通过计算 devicePixelRatio 的值,可以区分普通显示屏和高清显示器,当devicePixelRatio值等于1时(也就是最小值),那么它是普通显示屏,当devicePixelRatio值大于1(通常是1.5、2.0),那么它就是高清显示屏。
比如iPhone6的devicePixelRatio为2,所以是高清显示屏。iPhone6s plus这种高清屏dpr是3。
REM
REM就是相对于根元素的font-size来做计算。因为网页的默认字体大小是 16px,所以
1rem=16px ,10rem=160px
Retina屏幕1px产生的问题
因为viewport的设置和屏幕物理分辨率是按比例而不是相同的,标签里实际上是设置了ideal viewport的宽度,而不同手机的ideal viewport宽度是不一样的。移动端window对象有devicePixelRatio属性,CSS里写1px的边框在devicePixelRatio = 2的Retina屏下会显示成2px。
图片来自 Retina屏的移动设备如何实现真正1px的线?
如何实现Retina屏幕上1px的效果
方法一 Viewport + REM
通过viewport + REM的方式来兼容,(淘宝移动端的方法)使用JS动态获取屏幕的设备像素比devicePixelRatio,然后动态设置viewport。
devicePixelRatio=2的时候,控制viewport的initial-scale值为0.5进行缩放
devicePixelRatio=3的时候,
Android下不支持initial-scale,虽然这不适用于安卓, 但它里面的这一段代码可以用来做对安卓机的部署.
if (!dpr && !scale) {
var isAndroid = win.navigator.appVersion.match(/android/gi);
var isIPhone = win.navigator.appVersion.match(/iphone/gi);
var devicePixelRatio = win.devicePixelRatio;
if (isIPhone) {
// iOS下,对于2和3的屏,用2倍的方案,其余的用1倍方案
if (devicePixelRatio >= 3 && (!dpr || dpr >= 3)) {
dpr = 3;
} else if (devicePixelRatio >= 2 && (!dpr || dpr >= 2)){
dpr = 2;
} else {
dpr = 1;
}
} else {
// 其他设备下(比如安卓),仍旧使用1倍的方案
dpr = 1;
}
scale = 1 / dpr;
}```
对于安卓机做检测,动态加载CSS
var link = document.createElement('link');
link.setAttribute("rel","stylesheet");
link.setAttribute("type","text/css");
link.setAttribute("href",".......Android.css");
document.querySelector('head').appendChild(link);```
这个方案结合了viewport和rem,所以使用的时候要考虑到REM布局。另外,REM布局下字体的单位仍建议使用px,还有出现1px像素线的地方,也仍旧使用border-width:1px;而不是border-width:.1rem;
方法二 Media Query
根据屏幕的设备像素比来加载不同图片可以使用CSS的Media Query来解决,它对应devicePixelRatio有几个查询值-webkit-device-pixel-ratio,-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和 -webkit-max-device-pixel-ratio,但是这样我们就要切图片的一倍图和二倍图。
.img{ /* 普通显示屏(设备像素比例小于等于1.3)使用一倍图 */
background-image: url(img_1x.png);
}
@media screen 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1.5){
.img{/* 高清显示屏(设备像素比例大于等于1.5)使用二倍图 */
background-image: url(img_2x.png);
}
}
据说IOS8以上CSS可以用小数点,理论上可以这样写。
.border {
border: 1px solid #ffffff;
}
@media screen 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2) {
.border { border: 0.5px solid #ffffff; }
}
@media screen and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 3) {
.border { border: 0.333333px solid #ffffff; }
}
但是由于安卓与低版本IOS不适用,所以不推荐这种写法。
方法三 box-shadow
利用CSS对阴影处理的方式实现
-webkit-box-shadow:0 1px 1px -1px rgba(0, 0, 0, 0.5);
优点是基本所有场景都能满足,包含圆角的button,单条,多条线。
缺点是颜色不好处理, 黑色 rgba(0,0,0,1) 是最浓的情况,而且有阴影出现。
方法四 background-image背景渐变实现
通过CSS修改image,设置图片50%有颜色,50%透明,实现1px的效果。
linear-gradient
属性一个表示颜色线性渐变的 image,语法是linear-gradient([ [ [
详细讲解看MDN文档
.border {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180deg, red, red 50%, transparent 50%),
linear-gradient(270deg, red, red 50%, transparent 50%),
linear-gradient(0deg, red, red 50%, transparent 50%),
linear-gradient(90deg, red, red 50%, transparent 50%);
background-size: 100% 1px, 1px 100% ,100% 1px, 1px 100%;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ackground-position: top, right top, bottom, left top;
padding: 10px;
}
这个方法代码量大,而且无法实现边框的圆角效果。
方法五 border-image
图片可以是gif、png、base 64,
.border{
border-width: 1px;
border-image: url(border.png) 2 repeat;
}
缺点
- 想要实现圆角效果的话要放大修改图片
- 边框颜色不方便修改
- 边框存在多种颜色的时候麻烦
方法六 transform: scale(0.5)+伪元素:before, :after
原理去掉把原先元素的 border ,然后利用 :before 或者 :after 重做 border ,并 transform 的 scale 属性将元素大小缩小为设置的值的一半,将原先的元素相对定位,新写的 border 设置绝对定位。
使用样式的时候,要结合 JS 代码,判断是否 Retina 屏
if(window.devicePixelRatio && devicePixelRatio >= 2){
document.querySelector('.box').className += 'box';
}
看一下demo代码:
.box {
border: none;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3;
}
.box :before {
content: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webkit-box-sizing: border-box;
box-sizing: border-box;
width: 200%;
height: 200%;
-webkit-transform: scale(0.5);
transform: scale(0.5);
color: #0b2029;
border-radius: 8px;
border: 2px solid #737373;
font-size: 0;
-webkit-transform-origin: 0 0;
transform-origin: 0 0;
z-index: -1;
}
:before和:after 是用来给指定的元素的内容前面或后面插入新的内容。给:before
添加了属性 content
并设置为空(对于伪元素 :before 和 :after 而言,属性 content 是必须设置的否则伪元素不会生效),然后给它设置我需要的样式的两倍大小,再设置transform: scale(0.5);
就实现了1px的效果。像这里的demo代码,我的box里面有input,所以要设置index
,否则input就会被覆盖。
注意没有:before, :after伪元素。
ps:起初,伪元素的前缀使用的是单冒号语法,但为了和伪类(pseudo-classes)”区分开,在CSS3的规范里,伪元素的语法被修改成使用双冒号,成为::before & ::after ,但是因为IE8只支持单冒号的语法,所以如果你想兼容IE8,保险的做法是使用单冒号。
对于大型的项目,推荐使用手淘的flexible方案,小型的页面用 transform: scale(0.5)+伪元素:before, :after较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