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如其名。
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意大利人郎世宁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他原本就不是专业画师出身,但在西方文化之下,也受到很大熏陶。
他算作为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却是被迫成为了一名宫廷画师。
康熙帝注重艺术和科学,对郎世宁也是器重。但是中西绘画技艺可谓是差异巨大。
在郎世宁眼里,中国的绘画构图观念完全就是错得离谱。
我们现代学过素描的人都知道一点透视,两点透视,远大尽小,高光阴影,明暗交界线等。所有构图都会按照光线,视点的真实样子,透过黑白灰表现立体。
用几何空间的数学理念来处理画面结构,这种绘画技巧其实都是西方的绘画理念。
在中国的绘画里,视点从来都不是单一的,视线与视线之间也不是完全符合真实视觉效果的。
如果说国外的作画方式是从一个视点出发看见的物体样子,那中国旧时的绘画就是一个物体,在画家通过不同视点观察后,一起表现在画面中的。也就是在一副中国画中,可以看见不同视角下的场景。
最简单的就是在中国画家的图里面,平行线就是在画面上真实平行的,但国外的绘画,包括我们现在的构图,绝对不会有人画出平行线完全平行,垂直线完全互相垂直的情况,因为这样不符合空间几何的构图思想。
而且中国古人作画是不做阴影处理的,也是符合不同视角的处理,因为在多角度视线下,事物都是没有阴影的。
郎世宁可能是中西方绘画文化里,受到冲击与颠覆最大的一人,他从小受着西方的教育长大,来中国后完全又是另一种完全不用的理念。这种差异是很难去磨合的,但是他还是做到了。
《百骏图》里的上百匹马,咋一看,有些像油画,却是用中国画的纸本与墨笔勾勒出来的。细看能感受到中国山水画派的那种温婉细腻。
郎世宁的中国画技巧就是模仿的宋人山水画。自古以来,中国古人都不喜油画,觉得不够厚重,经不起历史岁月的洗磨。
这些马的形态与绘画方式又保留了西方绘画的影子在其中。如果是一个中国人,绝对不可能画出如此的一匹白马。
西方绘画,从视觉上感觉比较“圆润”,他们注重物体的体积感,层次感,光线投影等,几乎看不见物体的棱角与转折点甚至笔触。中国古代人画很多物体都是笔锋强劲,勾勒明显。
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加上西方的光影透视法,展示出中西方艺术文化碰撞兼容的画面。如画中的马匹、人物、树木等皆应用了光线单一视角的原理,使物象富有了立体感;而如松针、树皮、草叶、山水等的墨线勾勒,却含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手法。两者相容,既能看见西方的绘画影子,也能看见中国画的风格。
这一点,对中国之后很多画家的风格,都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这也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挑战。
而今,已经很少有人画出古时人的风格了。人们接受的素描,包括我自己学的绘画,都可以说是正统的西方文化。不是说它们不好,只能说各有千秋,审美各异,艺术造诣一样崇高。
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需要有人传承。文化传承这几个字最近几年很火,是一件好事,但要学会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毕竟每个人对艺术的感觉不一样,喜好的绘画风格也不一样,我们没必要随大流,一股脑子为了传承文化学水墨学国画,找到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相关文章:
《五牛图》作为十大名画,为什么不出名
《洛神赋图》人神注定相隔,后来我们没有在一起
回眸一笑百媚生
十八岁的《千里江山图》
我是青木谷家: 自由撰稿人,伪艺术派,认真写文,身高二米二的医学生。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另一个号: 青木谷家。深度思考、刻意练习。
喜欢画画、手帐、艺术等的朋友可以关注本号,每天都会更新文章哟~
如果喜欢就点个赞呗,爱你们❤❤❤~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1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