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 头脑特工队

影评 | 头脑特工队_第1张图片

在家陪外甥看头脑特工队,外甥说看不懂,不过我是被震撼到了。电影用了各种比拟的手法把神经生物学里真实的知识点演绎出来,虽然有些细节隐喻为了视觉效果与实际科学原理稍有出入,做出了简化与妥协,但最后效果上是娱乐、科普两不耽误,它是想象力、创造力与团队精神共同作用的成果,注定能成为皮克斯的又一部经典之作。第二篇就写它了,吸取上一篇逆推大话西游的经验,这次写得尽量条理而简练些,将分成背景描述、逆推大纲、观影感悟三部分来介绍。

1

影片名的中文翻译名称有很多种,感觉都挺不错的,有的参照了之前皮克斯电影名称的翻译习惯,像是大脑环游记和大脑总动员,有的采用了半直译半意译,比如大脑内外和脑筋急转弯。我最喜欢的还是它的英文原名叫做Inside Out,用了双关义,一是说大脑里面的情绪拟人化显现出来了,一是暗示了故事的剧情走向,控制中心的情绪跑出来了,小女孩莱利跑出来了,意味无穷。

四川大学心理学教授王英梅在《挑战不可能》中听音识人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我认为这才是最强大脑的表现形式,既要有某种天赋,又要经后天训练,最终使得王教授能像个大数据库一般准确做出判断。这让我想起美剧《别对我说谎》中莱特曼博士的神奇能力,他的现实原型是研究脸部表情辨识、情绪和人际欺骗的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博士。

说到情绪,《礼记》和佛学中各自都阐释过七情六欲。在艾克曼《说谎》一书中也提到它相关的研究成果,认为不同社会文化的人实际共用一套情绪反应机制,并根据各种反应时微表情的异同划分为六种基本情绪,包括快乐、悲伤、愤怒、厌恶、惊讶和恐惧。现在也有研究表明基本情绪只有喜、怒、哀、惧四种,愤怒和厌恶、恐惧和惊讶都是同一种基本情绪的不同表现,从他们彼此微表情的难以区分就可以体现出来。

影评 | 头脑特工队_第2张图片

2

这是一部“设定转故事”的影片,估计制作组在头脑风暴时首先确定的是哪几种基本情绪作为主角,最后选取了快乐(Joy)、悲伤(Sadness)、恐惧(Fear)、厌恶(Disgust)、愤怒(Anger)五种。这里可以学习他们设定转故事的思路,很多故事是不可模仿和复制的,比如《红楼梦》《啼笑因缘》《活着》等等,里面有太多的细节还原,你没有经历过就不可能写出来,而有些作品是可以形而上地想象出来的。这部影片的设定就不是首创的,把情绪拟人化展示人物内心冲突的手法之前就在一些作品中出现过。

而这部作品中开放性地将脑科学中的众多概念一一展现出来,比如核心记忆、个性之岛、思维列车、记忆废墟、抽象思维、造梦电影厂和潜意识监狱,这种符合科学的脑洞真是让人大呼过瘾。设定可以是时间线上的,也可以是某种科学领域的概念,难得是将抽象的概念变形、具体。影片故事在大脑内外两个场景展开,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相互制造悬念,脑外故事里讲述莱利外部的环境冲突,脑内故事讲述她的内心冲突,对于拟人化的情绪来说则是一场奇幻的冒险故事。既然是冒险肯定是有目标、有曲折、有伏笔、有结局。

决定让谁出去出去几个人冒险也是大有讲究的,不能五个都出去,虽然这样故事可能性更大了,但这样就不能即时看到小女孩的境遇,即使展示给观众时也不够自然。在一个节奏较快的故事里,一强一弱互补的二人结构挺合适的,三人结构太稳定了,需要平均着墨,不然总会有人当电灯泡。那么派谁出去呢?

乐乐作为控制中心的核心,也是脑内故事的主人公需要出去,接下里就是给她找个伴。恐惧者一般在故事里面不吃香,因为他很有可能会停滞不前没有变化,排除。厌恶者我觉得在影片里面就是充个数捧哏的,现实中也没有什么特别关键的作用,排除。其实忧忧和怒怒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考虑到主人公小女孩的人设,悲伤推动更为合理。一是悲伤更容易确定前提,“悲伤中的同理心使人成长”,或者说“成长需要付出悲伤的代价”,用愤怒的话故事就得大改了。二是恩宠时刻更容易刻画,其实跟前提是一样的,用愤怒故事的恩宠时刻不好找,故事很难进展。

影评 | 头脑特工队_第3张图片

3

最后简单谈一下自己的观影感悟。说到个人变化,看理想出品的《一千零一夜》刚好讲到一期,今年一月份刚刚去世的20世纪的最伟大的天才哲学家德里克·帕菲特在他的著作《理与人》中用分析哲学论述的自我同一性或是叫做人格同一性,关于同一性历史上有很多有意思的思想实验,感兴趣的自己搜下。很多佛学宗教竟然用了这本科学逻辑的书来解释自己宗教里面无我的概念,说到底“我”也只是一种概念,用于描述我们第一人称主观感知世界这个事件,我们的肉体像一个容器一样把我们的一切封装在一起,像是版本不断更新的软件。在很多思想实验里面,用唯物的观点解释不清楚“我”是谁,晚上的我还是今天早上的我么,帕菲特认为“我”根本不重要,“我”是一种幻觉,有比自我同一性更重要的问题,比如某种心理关系的连续性。

我想当个人内部不同的价值观念发生冲突时,重要的不是最后哪种价值观念占了上风,不是最后自己的结局或者境遇变好还是变坏,重要的是我们自主选择的过程,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仪式感和责任感,选择本身就是一种责任。以前总觉得自己不选择、等待别人选择或是让别人替我选择这件事,不是因为自己没有主见,只是因为自己懒,最近发现这实际是在逃避责任,给自己制造一种别无选择的困境,这样日后出了问题就能不怪自己不负责任。回应选择和承诺是一个男人心智成熟的表现。


影评 | 头脑特工队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评 | 头脑特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