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

在三年多前加入国际演讲会之前,我是个常立志的人,经过三年痛并快乐着的刻意练习,我慢慢变成了一个立常志的人。这样的变化对多数人来说或许不值一提,但我深知它对我意味着巨大的意义,从此以后,我可以让自己专注在行动上,实现突破,从此以后,我可以只做证明题。

这个转变源于师傅的一个提问,“你一般每隔多久会觉得自己有所变化?”。我也依样画葫芦,在拜访俱乐部时问会员们,他们有的说:“一年”,“三年”,还有一位男生,很确信地说是“十年”,我至今记得他的样子,穿着一件黑白条纹的T恤衫,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脸上还有痘痕,玩世不恭又嘻皮笑脸的可爱样子。那时我自己也处在职业转型期间,痛恨这样的答案,希望自己这痛苦的转型期可以快快过去,梦想明天早上太阳出来自己就立马可以成为一个新的自己。我师傅说她自己每个半天就能发现自己的变化。对此,我一边将信将疑,一边又羡慕不已。

于是我开始观察她,问她每次上完课后会不会反思,我不仅得到了答案,还得到了工具,叫做复盘。它最早是围棋中的一种学习方法,后来由联想的柳传志先生运用到企业,他还曾说“如果说我有所成就的话,一般源于天资,一半源于复盘。”。


后来“复盘”就成为了一个很流行的概念,被用于各种地方,在写这篇文章前,我打开了微信搜索了这两个字,公众号页面,全都是各类炒股账号,文章和朋友圈里,则有各种商业应用里的工具介绍,案例拆解,培训广告和个人感悟(一般有年度版本和深夜版本)。吓得我赶紧决定好好研究下复盘究竟是什么了。


复盘公众号,多到要躺下

本文着重于个人的复盘,在此分享如下几点:

1.首先,复盘不是什么?

可能是小时候学校里写周记,写检讨留下的思维定势,很多所谓的“复盘”文写成了流水账和喊口号,缺失了复盘中最精彩的,抓矛盾重点,和行动跟进。还有些甚至都不是事件亲历者的复盘也不能称之为复盘。就像围棋的复盘中,需要重新摆一遍,由当事人自己,或在教练的陪伴下看看哪里下得好,哪里下得不好,对下得好和不好的,进行分析和推演。

如果你能分辨这一点,你就能分辨信息海洋中挂着“复盘”名号的那些文章,哪些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完全不值一看啦。

2.其次,复盘什么内容?

先对你在乎的事进行复盘,比如你正在刻意练习的某项能力,你的工作表现。记得曾有个同行说,复盘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谁说不是呢,学习也是有点反人性的事,别说复盘了。它需要消耗很大的精力和时间,那么把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你在乎的事情上,才更值得。

以我自己为例,前几年自己个人成长的重心在国际演讲会,于是我把自己的演讲和分享进行录音,进行事后及时的复盘,还不定期的写点文章,并在去年底整合出书。后来中心转到了可视化方面,我就每个月的某一天进行定期复盘,为了确保自己能坚持下去,还找了位小伙伴监督我,如果没有按时复盘,我就需要发红包给她,这样曾经常立志的我,至今竟然也完成了22个月的月度复盘,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复盘_第1张图片

3.最后,复盘有用么?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个人推荐用最传统的纸笔工具做复盘,这种认真,黑纸白字,而且有仪式感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真地对待复盘的结果。记得2015年我去韩国旅行有些不顺利,回来后做了复盘,发现为别人带东西很浪费自己的时间,于是珍重写下今后旅行不代购的决定,自此,这个决定就珍重地进入了我的意识,从此形成了习惯。

我还在之后开始每天记录了《三年本》,第一年确实很艰难,但到了第二年,开始养成习惯每天早上起来写两笔,写的时候也能看到自己去年这一天的状态,时而觉得很奇妙,时而觉得自己当时好傻,并且总是觉得“自己有所变化的周期在缩短”,正是这样每天的强化,让自己越来越成为这个工具的受益者,也就越来越又用了,因为有用(使用)才有用嘛!


四五年前,我便很想转做自由培训师,于是我问大学同学怎么练习,她说:“可以拍录像,然后回看,不过这个很需要勇气。”,这是个向自己内求的改变,很难,很值得做。我一直用弗洛伊德的那句话鼓励自己“对自己极度的诚实,是一种极大的勇气。”,与你共勉,从小事做起,从一点点的复盘做起,让他成为习惯,带你走到很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