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与降龙十八掌

在这个流量即金钱的时代,谁能抓住读者的眼球,谁就成功了一半。

论文章,我只服咪蒙和《人民日报》

咪蒙靠噱头,采取古龙小说的情节快速推进法,她的标题勾引你打开文章,急转急下的快消品文章,救心裂肺的逼着你开完。

《人民日报》的内容同样吸引眼球,但是中规中矩,没有突破大众审美的底线。如果说咪蒙文章是魔教的吸星大法,那么《人民日报》就是名门正派的降龙十八掌。

吸星大法为正派所不齿,但是正派人士又没有足够内力和运气学到;降龙十八掌需要高人传授,幸好《人民日报》里面住着成千上万个洪七公式的正道高手,无需交学费,秘籍都在你下载的APP里。只要拿出一个小本子,摘抄不停,潜移默化中你就掌握了这门绝技。

第一招:亢龙有悔

亢龙有悔讲求左手防守,右手进攻。可谓攻防自如。讲求左呼右应。


《让家书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中第三段从古代家书的神圣作用谈起,对比当今家书文化的消亡,从古论今,发人深思,让一件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变得耐人寻味。可谓杀伤力、说服力不可小觑。颇有亢龙有悔的态势,原文节选如下:

在我国传统社会,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无论人在何处,修一封家书、报一句平安,就可化解千里之外亲人的担忧牵挂,令其安心宽慰。特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书的价值尤显珍贵。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覆盖全球,人们只需要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这样一来,传统家书日渐式微,家书文化面临衰败消亡的严峻考验。诚然,互联网实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亲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亲情友情都可通过键盘敲打出来。一些社会学家认为,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亲人交往的质量和品位,应警觉和预防网络对优秀传统文化因素的稀释和削减。

     我们再来看个例子,同样是运用亢龙有悔: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提到这句诗,还有让人想起同时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两大文人的诗,字面上是登高望远的感触和体会,实际是在告诉人们怎样客观全面地观察、认识事物。苏轼从反面来讲,身在事中,因为视野受限,只能看清事物的局部;而王安石则从正面来说,站在高处,便可拨云见日,高瞻远瞩。二者一体两面,饱含深刻的哲理。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为官从政,都能得到启示。

见龙在田:讲求防守,正所谓敌来则挡,敌不至则消于无形。

《让家书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第二段,用温婉笔调,细语慢谈家书在古代的重要性,仿佛是为家书的地位筑起了一道堡垒 ,运用的就是见龙在田的招式:

《人民日报》与降龙十八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众多志士豪杰的慷慨遗言、大量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唱、无数黎明百姓的浩叹欢歌,很多以家书的形式流传后世、昭示今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这些墨迹长存、余温犹在的经典诗词,既是先贤心系桑梓、寄情亲人的生动写照,也是后人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对此,清代雪人陈康琪在《郎潜纪闻》一书中写道:“读其集中家书数篇,语语真挚,肝肺槎牙,跃然纸上。“

好了,今天只分析了《人民日报》中蕴含的降龙十八掌的两招,以后我们慢慢讲。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民日报》与降龙十八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