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吊香慈“学生坟”

柳哲

凭吊香慈“学生坟”_第1张图片
凭吊香慈“学生坟”_第2张图片
凭吊香慈“学生坟”_第3张图片
凭吊香慈“学生坟”_第4张图片
凭吊香慈“学生坟”_第5张图片
凭吊香慈“学生坟”_第6张图片
凭吊香慈“学生坟”_第7张图片
凭吊香慈“学生坟”_第8张图片
凭吊香慈“学生坟”_第9张图片
凭吊香慈“学生坟”_第10张图片
凭吊香慈“学生坟”_第11张图片
凭吊香慈“学生坟”_第12张图片
凭吊香慈“学生坟”_第13张图片
凭吊香慈“学生坟”_第14张图片

夏日周末,酷暑当空,再次亲临北京香山的香山慈幼院师生墓园,祭拜长眠于此的“香慈”婴魂。这里俗称“学生坟”,不幸亡故的师生,曾埋骨于此,安魂于斯。红山头的斜山坡上,布满点点婴儿坟,墓碑残破不全。至今尚有三五座婴儿坟,墓碑完好。多数的墓碑,已被“腰宰”,被风化,被推倒,散落一地,破败不堪。 掩没于荒草中的点点孤儿坟,好像是匍匐于此的婴儿,伸出头来盼候我的来临!

保存完好的墓碑,比正常的墓碑要矮得多,约有三五十公分高。上面镌刻着夭亡学生的姓名、籍贯、生卒等内容,下方写着“香山慈幼院立”的字样。其中一方墓碑,保存完好。从右往左,如此写道:“生年民国十七年四月廿八日,郑胜东,年三岁,男童,广东中山县人,民国十九年七月。” 还有一块墓碑,仍依稀可辨:“民国十八年九月,男生李存存,慈幼院立”,后一个“存”字,已经掩埋在土中,我用木枝,扒去积土,才显露出来。更多的墓碑,已经模糊难辨。还有一些残碑上,如此写道:“民国十七年九月,傅绍贵,慈幼院”;“民国十六年三月,男生谢褚”……

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沉重。这些慈幼院的学生,都是落难的孤儿。大的十多岁,小的才三岁,也许还有更小的。他们孤苦无依,流离失所。令人庆幸的是,他们遇到了他们的再生父母熊希龄先生。

慈善家熊希龄,收养孤儿,不计其数。他对每一位孤儿,无不视如己出。他们的不幸夭折,他痛如断指。含悲将他们安葬于此,每年的清明,他都组织师生,亲自来此,祭扫缅怀。这一祭扫惯例,香山慈幼院校友会的校友们,一直延续至今,从未有改变过。

熊希龄15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9岁中进士,21岁点翰林,43岁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为官数十载,澹泊名利,能上能下,兴教育,办实业,倡慈善,用爱心铸就了人生的丰碑。1920年,他舍家创办香山慈幼院,数十年如一日,抚育孤儿难童,数以千计,可谓感天动地,泽被后世!

他是近代“慈善之父”,他是大慈善家!一个人做一件好事易,一辈子做好事难!熊希龄就是一位毕生从善的尊者贤者! 熊希龄先生,1937年病逝于香港,临时安葬在香港。1992年5月17日,熊希龄归葬香山,魂归于斯,幸甚幸甚!

熊希龄忠魂长眠于此,“学生坟”幸被重见天日。“学生坟”,这是熊希龄从事慈善事业的最好见证,恳请有关部门,将其修缮,并与墓园内先后发现的新民晚报创始人、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生父吴竹似先生墓,北京“女高师”校长、教育家毛邦伟、伍崇敏夫妇墓,香山慈幼院教师童自强墓、沈璚墓等,一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使之成为香山又一处名人墓葬群,供人凭吊与瞻仰。

岁月已逝,青山依在。青山有幸埋婴魂,他们魂安此土,令人欣慰!但愿香山慈幼院师生墓园,有朝一日,修缮一新,成为熊希龄先生毕生从事慈善事业的最好见证!

你可能感兴趣的:(凭吊香慈“学生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