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刘安娜20160901
“连一千本书都没读过的人想当作家,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斋藤孝
1.
为什么读书
“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但其实是读书最重要的前提,只有确定了读书的意义,才能确定读什么书以及怎样读书。就像最近出现的一些不同观点,有人认为速读大幅提升了读书的效率,用20%的时间获取了80%的知识;也有人认为速读忽略了书中的证据,可能对结论接受的过快,或者功利性太强,失去了阅读的愉悦感,丝毫不认同。
这些观点放进“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中就会不再矛盾,因为不同的读书需求才采用了不同的读书办法,读文学类、虚构作品比如小说,当然是跟着情节发展走;读深奥难懂的科学著作,可能几天也读不了一章;若是读一些方法论和工具类的图书,自然可以按图索骥,按需阅读。
读书的意义可大体分为三种。第一,是以获得信息为目的的读书。第二,是为了愉快且有意义的度过独处的时间,因而促使大脑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读书。第三,是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而读书。
如果单单为了获得信息,好像确实不必需读书,但获取网络资源时,用户的意识非常重要。
如果书读的不够,只依赖互联网的话,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无法深入其中。
第二种就是前文所述的,意义在于从阅读中获得快乐,在独处中得到精神的平衡,无论是读小说的感同身受,或者读优美文学作品的心潮澎湃,自不能用枯燥的阅读方法;第三种是最难但也最有意义的,我们的思想需要经过锻炼才能进步,而读书就是深化思想、培养自我意识、开拓思想领域、提高决断力等等的实现途径之一。如果不去锻炼自己的思想,通过阅读直达心灵深处,阅读所得就会极为有限,精神也会日趋肤浅。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许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匮乏”而非“信息过剩”的世界里。
2.读什么书
图书这么多,我们都想读好书,作者向别人推荐好书,有两个标准,第一是易读,第二是有内涵。作为举例的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就属于尽管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巨著,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难以阅读的那一种。
能找到好书的途径也有许多,根据斋藤孝先生推荐,有以下几种:
2.1逛书店或读报纸时被唤起的兴趣
大型的综合书店或者特别的专项书店像是城市里的阅读饕餮盛宴,给我们提供无数种现场参考和实地选择。和其他休闲娱乐方式的即时方式不同的是,逛书店的半衰期比较长,能对未来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同时,作者也是个非常喜欢通过报纸来学习的人,在我之前读过的他的著作之一《学会学习》中就专门介绍了通过剪报来提高阅读理解力和写作水平的学习方法,也专门写了《利用报纸长学力》一书,但我很少读报纸,不知道国内的报纸有没有类似的“年度图书推荐”栏目。
2.2导师:
这里的导师指的是能指导你遇见好书的人,而这些好书能让你心里燃起一把不熄的火焰。
李笑来可算是阅读导师之一,我最近刚读过他的《人人都能用英语》,里面也推荐了不少适合学英语的书及词典,我已经买了其中的4本语法书,并完成了《剑桥中极英语语法》中的语法自测,发现了自己的各类语法基础分为一般、薄弱和非常薄弱……
还有那些持续大量阅读并不吝于分享的人也是我的导师,例如头牌彭小六,采访达人剽悍一只猫,《暗时间》的作者刘未鹏,《把你的英语用起来》的作者恶魔的奶爸和伍君仪教练,他们热衷于阅读,并有自己经过多年打磨的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同时乐于分享他们学习中的所得。
2.3天才的人生传记
作为普通人,尽管我们和天才之间存在资质的差别,但可以从天才的人生传记中获得积极的力量是阅读的意义。正是那种“这么优秀的人还这么努力”的想法,促使我们对现状做出改变,促使我们早上5点半就起床,促使我们不放过任何空闲时间进行自我提升。
我通过阅读《暗时间》知道并开始读《奇特的一生》,大学究柳比歇夫将自己一生的时间利用都仔仔细细、一丝不苟的记录了下来,他一生学术成果无数,把写回信当作休息。每当想到些,我就觉得心里烧着一团火,需要做点什么,好不浪费我的每一分钟生命。
或者,像书中举例的《爱迪生——发明了20世纪的人》,里面写到爱迪生一天工作20小时也不疲倦,经常住在工作室,如果爱迪生看到现在很多人每天只工作八小时,周末休息两天,还奢望成功,就会觉得很荒谬。
这样看来,我们以前确实对自己太宽容了。
另外,还可以参考行家推荐、资深人士的书评,尽量选择优质图书阅读,避开肤浅的、结论显而易见的作品。
3.怎么读书
阅读好书,就像跟过去最优秀的人物对话一样。——笛卡尔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需要通过实践去摸索哪些方法最适合自己,但首先需要知道这些方法的存在。就像我读了《王者速读法》,才知道读书不必逐字逐句的阅读,因此摆脱了这种心理负担,阅读一下子自由起来。
在斋藤孝先生看来,有五个读书习惯可以帮助提高阅读效率和效果:
3.1学会自问自思
光是不停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叔本华
除了读书时和读书后的思考以外,甚至读书前就应该开始思考,因为有了思考产生的问题,才从问题出发到书里去寻找答案。通过阅读增长见闻,反过来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工作环境中,如果能主动的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就能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这也是管理人员必备能力之一。
3.2朗读的好处
伍君仪的透析英语强调朗读,李笑来老师的《人人都能用英语》也强调朗读英语原著的好处,可见,在一些情境下,默读是有好处的,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但在另一些情境下,朗读也有它自己的好处,那就是让语言沁入身体。
我的理解是,朗读营造一个有声读物式的语音环境,这样把用眼睛看见并阅读图书的过程转换为了用耳朵听见并“阅读”图书。看和听是我们输入的两种途径,朗读则把两个途径结合了起来。
3.3实体书和书架的好处
自从电子书问世,因为方便储存和携带,以及价格较低,深受欢迎,我也是左手kindle,右手手机微信读书,看的不亦乐乎。但实体书的优点也是电子书无法比拟的,最突出就是阅读感受,电子阅读器无论如何模仿,也是无法替代翻实体书的感觉。
斋藤孝提出来,摆放在书架上的实体书可以让人变聪明,因为电子书在下载(或购买)收藏了以后很容易被遗忘(确实如此……),而你还没读过的实体书就站在书架上,挺直了书脊,仿佛在向你施加“快来读我!”的压力(我坐在书架旁,真的感受到了……)
3.4一天一本——最简单的读书方法
一天一本书的窍门就在于001如果下定决心读书,就把每天的一个时间段固定下来;002.并且除了固定时间以外,其他任何空闲时间都用来读书;003采用快慢结合、松紧相宜的速度读书,例如在读小说时,关注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注意对话,而描写就可以略过,比如我读阿加莎的推理小说的时候经常略过书里对房子外貌的描写,因为读过几本以后就会发现小乡镇上的房子都有点类似;004难以理解的地方也可以跳读,甚至放弃。
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就会找到自己的阅读节奏,在阅读量积累的基础上,逐步的阅读速度越来越快,从而实现一天读一本。当然,空余时间特别多的人(比如我)也可以不必采用这些方法。
3.5输出
如果读完了一本书没有办法清楚地向别人阐述书中的主要观点或者核心内容,等于没有将从这本书中获得的知识嫁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上,那这本书相当于白读了。这就是为什么读书要有输出,而输出时可以采用“转换视角+引用”的方式,注重自己对于读书后的感受和体会,并尽量引用书中的内容作为证据,这样将书本转化为自己的血肉。
除了以上的五个阅读习惯以外,书中还简单讲解了10个可以增强读书力的小诀窍,通过更聪明的读书,培植自己内心的贤者森林。
4. 结尾
根据斋藤孝先生判断好书的标准,《深阅读》不仅有内涵,而且只有142页,很易读,也称得上是一本好书。他在书里说要以藏书千册为目标,鼓励年轻人多读书,而在这一本仅有142页的小书中他引用或推荐了多达82本书!看来果然要读了一千本书以上,才能写起来毫不费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