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书时最爱犯的十大错误,以后别再犯了

选书时最爱犯的十大错误,以后别再犯了_第1张图片

人们的读书习惯大多不同。有人可以同时读几本书而乐在其中;有人必须一本一本地读,不读完一本绝不开始另一个。有人如饥似渴,来者不拒,什么书都读;有人专读一类,不能自拔。有人读出了成就,有人读出了失望,有人越读越困惑,有人越读越充实。

在读书的世界里,也同样遵守着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如何保证持续不断能读到好书,选书时就要避免一些错误。

如同体育比赛,获得胜利的人不是选择了多么高难的动作,而是因为他的失误最少。

错误一:从来不看出版社

每一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经营方向与出版优势。包括一些民营的出版机构,也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出版的主打方向。拿到一本书,第一反应应该看看这本书是哪家出版社出版的,了解下这个出版社在哪一类书中较有权威和优势。好的出版社就是品质的保证,就算还不太了解内容,也不会太差的。

错误二:对书名好奇

标题党的现象也漫延到了图书领域,很多书的标题也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比如这几个:《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么》《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我喜欢当年喜欢你的我》。看到这样的书名难免产生一些好奇心,如果仅是凭借好奇去读,多半你会后悔的。

错误三:不看出版时间

出版时间是一项很重要的参照,可是又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很多图书是有一定的时效性的,一些研究、学术类的图书,是不是最新的成果,也要注意看一下出版时间。当然,如果是经典类的图书,则不必太在意出版时间,往往越久之前出版的,反而更好。

错误四:翻译图书不看译者

引进类图书的好坏,译者的作用很大,甚至是决定了书的质量。傅雷,萧乾,包括鲁迅,他们不仅是文学家,在翻译领域也有很大的成就。如果你对译者不了解,或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判断一本书的翻译质量。一是看一下书的勒口上的译者简介,二是看一看书中的译者序,可以帮助你对译作的质量做出更好的判断。

错误五:不看著作方式

书的作者署名方式很容易被人忽略,但不同的署名方式,其实暗藏玄机,区别很大。纯原创的图书会署“著”,非纯原创的则署“编”或“编著”。原创类翻译署“译”,非原创类的翻译会署”编译“。原创类的当然是最好的,编著或是编译类的,则是收集整理前人的内容重新编写后的。二手知识,当然要差很多。

错误六:因为设计与包装而购买

选书不是选衣服,衣服要穿在身上,被人看见,读书则是读到心中,融入骨肉。所以,如果仅是被书的精美设计或是里面的插图吸引,还是管住自己的手吧。不过,如果是绘本或是以图为主的书,那就另当别论,一定要看“脸”的。

错误七:从不看书评

当你想选择某本书的时候,不妨先暂停一下,去查查看过这本书的人的一些评论,会收获很多有益的信息。我就会经常读一些书评,而且我喜欢读一些普通读者的书评,这些人多是从内心真实的想法出发来表达,褒贬虽不一,但绝无利益混杂其中,这比读一些名人推荐的书评要强得多

错误八:从不比较

读书一定要多比较,比如读完同类型的两本书,哪一本好,哪一本差,要能说出个子丑寅卯。以后再遇到同类的书,在选择之前,要在心中做这样的比较。是不是以前读过类似的? 能不能弥补自己现有知识结构的不足?通过比较,找到答案。

错误九:只按兴趣选书

阅读从兴趣出发没有错,但不能只是从兴趣出发。人都喜欢待在心理的舒适区。读书也是如此,读喜爱读的,不喜爱的就不去读。这是小孩子的做法。如果想通过读书提升自己,就要走出读书的舒适区,通过刻意挑战有阅读难度的图书,进入学习区,你的阅读会发生质的飞跃。

错误十:迷信名人书

有句调侃的话:名人出书,一塌糊涂。名人多是利用名气获得销量,虽然不能因此否定书的内容,但如果一个名人,只是因名气而出一两本的书,则万不可迷信,不读也罢。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因为写作成了名,这个名气就是实打实了。该迷就迷。

你可能感兴趣的:(选书时最爱犯的十大错误,以后别再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