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的印记

30年,对于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意味着什么?你还能回忆起10年前你的某次心得吗?还记得15年前你的老师怎么批评你的吗?那么5年前的你对自己的评价又是如何呢?哦,好吧,让我们说说3年前的事情好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陪伴我们30个年头的美猴王没能上春晚,30年了却没有改变我们对它的热爱。让我惊讶的是,另一个也是由于一部作品而深入人心长达30年的作品,那就是今天的主角-美国 M 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

这部写于80年代的书,真的非常让我吃惊与珍爱。说吃惊,是由于它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持续上榜近20年。作者 M·斯科特·派克(ScottPeck1936-2005),是美国著名作家、医学博士、心理治疗大师。当你打开这本书开始阅读的时候,丝毫感觉不到它的“年龄”,内容不老套,案例贴近社会生活,分析合情合理,非常具有说服力。阅读的开始也就像和派克本人在聊天一样,丝毫没有压力感。我虽然没有看过心理医生,但是《少有》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导师,引领着我们回顾过去,痛苦找寻,揭开伤疤,打开心门,发现真自我,治愈自己,回归新自我。我想派克写这本书的目的,也是为了普及心理学的知识,让大家跟着他走上心智逐渐成熟的旅程吧。

说珍爱,这本书的书名就代表了我一直以来的心境-独自走在自己的旅程上。我大概是3年前买到了它,第一次看就感觉非常亲切,仿佛看到的不是案例中的他和病人,而是在不由自主地联想自己的过去。第一次让我感到它在我心里生根发芽的是在快要生产之前。妊娠的紧张和初为人母的欣喜让我对分娩特别紧张!我甚至要求丈夫把生产过程给背下来。就在我对他的不经心感到沮丧的时候,心里突然浮出了几个字:这是一段你自己走的路。是啊,这段路必须由我自己来走,就像我的人生路一样,有爱人,有父母,有孩子,有朋友,可是,有些路必须自己走!那时的我在体会到这点之后,情绪也稳定了许多,心态也平和了,也就突然有种认清了自己的感觉。从这次之后,我便更加开始留意生活中自己的感受,会和书本中某些理论对比感受一下。它是一本书,但更像是我的一位老朋友。每当我路过书架的时候,都要看看它,有它在,我就会坚定不移地往前走,继续属于自己的旅程。

近几年,有了孩子,对这本书的感受也更深了。书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了“从儿童时期或幼儿时期,病人经受了一些来自父母不正确的对待,”从而埋下了日后心理疾病的种子。每每想到这些,我就更加想处处反思自己,有没有因为自己的不恰当处理伤了孩子的心。

中国是个重视家庭生活的国家,教育孩子不仅是父母的责任,往往我们的上一辈也会参与进来。我的看法是,不只是做父母的需要读这本书,做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的更需要读这本书,我们作为已成年的子女,最需要多读它。我们是承上启下的一辈人,通过读它,能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反思父母的做法,就可以避免对下一代的不正确的做法重现。我们的父母呢,通过读这本书,也能了解当时自己的做法的客观性以及其真实的影响。进而能提升对我们下一代的教育,对这些人的心智也能有个更高的提升作用。《少有》更想是一根线,能连接起我们的心路历程成长的线,把我们的行为心理一层一层,一代一代地连接起来。让我们不断思考、反思、改进,乃至成长。

经久不衰的是经典。能够把复杂的事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出来已经很难得了。诚然,我们还有太多的缺点需要克服,还有太多未知的领域需要去开拓,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会发现《少有》的不足之处,但我仍然想把这本鞭笞我们成长的书推荐给大家,心灵的成长之路,必定艰辛无比,独自前行,唯有吃得了这苦,才能真正使我们强大起来。愿与一起成长的朋友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30年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