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考研培训市场:乱象丛生下的暗流涌动

一、考研热度不减,就业难成为背后的主要推手

从1978年恢复考研算起,考研如今已经走过了40年光景,40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考研的报名人数从6万多到了238万,这个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8年报考人数达到235万 ,刷新了历年考研人数记录。

百亿考研培训市场:乱象丛生下的暗流涌动_第1张图片

虽然2019年报名人数的官方数据尚未公布,但从各地和各个大学公布的数据来看, “再创新高”已经成了各地在描述考研报名人数时的默认描述。根据反馈,今年四川、天津、广东、陕西等地均出现了报考点抢完的情况,并且在网报公告中发布了温馨提示,其中,广东省更是用“人数激增“来形容。

在考研热的背后,是依旧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届毕业生人数从2016年的765万,增长到2018年的820万,惊人的涨幅使得不少应届毕业生倾向于延长学习周期,暂缓就业。

由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起一项关于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动机,比例超过70%。而比较茫然,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以及作为就业备胎分别达到30%、21%。

百亿考研培训市场:乱象丛生下的暗流涌动_第2张图片

数据来源:《2018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中国教育在线

除此之外,从就业市场的角度来看,由于考研通过分数的高低来决定录取与否,较之其他深造方式,更注重实力,含金量被认可;从受众的角度而言,考研具备更适当的投入产出比,因此成为人们抵挡就业的不确定感和危机感的解决方案之一。

人们对于深度学习的追求,也对考研人数的不断攀升起到了助推作用。从今年热门专业的选择来看,位居榜首的为MBA,其次是金融学、法律硕士(非法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表明人们更倾向于专业性强、适用性广的专业。

从长远看,国家和企业需要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考研则是通过自我深造来达到这一要求的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各类技术人才总数约607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7%,距离其他发达国家7%的比例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在更为宽松和有力的政策下,考研人数预计在未来会保持热度。

二、考研市场之“乱象”

二百多万考研群体,到底有多少考生会选择辅导班呢?这个市场的规模又有多大呢?据考研帮《2019考研备考进度调查报告》,在2019年研究生考试的备考考生中,42.3%的考生准备或已经报名了考研培训班,另有55.6%的考生虽然不会报班,但会选择上网观看免费或低价的考研辅导视频!考生们对考研培训的需求程度可见一斑。

选择考研培训班,从低价的500元课程到高价的数万甚至十余万的产品,假设报班学员选择的产品价格为5000元至10000元,则考研市场的规模为50亿到100亿之间,这也是各大投资机构对这个细分市场的规模预期。在如此之大的需求之下,国内考研培训行业机构的数量飞速增加,考研培训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各种乱象纷纷呈现。

百亿考研培训市场:乱象丛生下的暗流涌动_第3张图片

乱象一:机构众多,鱼龙混杂

在不到百亿的考研培训市场上,培训机构分为两大类:全国性考研机构与区域性考研机构。以文都教育、万学海文、中公考研为代表的全国性机构往往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因此其课程设置一般较为全面。而以学府、高联等区域性机构则覆盖范围小,但对其覆盖地区做更精准的品牌推广、提供更具针对性或本土化的教学服务。还有些区域性小机构针对某个学校,甚至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进行考研的辅导,其定位非常精准,在产品和教研内容挖掘上非常深入和细致,也就能够给学生提供相对高质量的辅导。

但与此同时,行业内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滥竽充数者。几张宣传单、几个招生老师就组成了所谓的考研培训班,然后通过虚构身份、捏造数据等招数蛊惑考生报名。据不完全统计,加上地方性的考研机构,考研市场共有大大小小1000余家左右的机构。

而考研培训市场限于市场规模,一直缺乏有较大的资本介入,投资机构对这单一赛道持观望态度,因为从考生规模看,这一赛道较为狭窄且竞争激烈,成人考试业务没有续费途径,如果团队素质不足以向培训产业上下游延展业务,最后很容易越走越窄。

乱象二:营销乱战,潜规则多

“考研培训就像割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这是一家业内人士对这个行业的总结。正是把一年年不断更新的考研学生看成刚长出来的“韭菜”,许多培训机构才敢在竞争中进行虚假夸大,甚至是不实宣传。有的培训机构在宣传中宣称“通过率将近90%”或者“考研通过人数全国第一”,显然是严重不符合事实的宣传。

在众多考研培训机构的官网上,原题命中率是其不得不宣传的一个重点,有些机构还对外宣称能够“保过”,并暗示可以拿到考试试题。而他们给出的理由多为机构中的辅导老师多为XX大学教授,多次参与考研试题命题、大纲修订、试卷批改等工作。

目前许多考研培训机构在招生时也适时地打出了差异牌,更让人无法理解的还有一些承诺“保过“的培训班,号称有私密的人脉关系,不仅可以为考生提供报考院校导师的联络及沟通渠道,甚至称连专业课的内容资料也能搞到。据2017年《楚天都市报》报道,一男子与武汉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签订研究生“保过”协议书,结果未能考过。该协议书约定,培训班收费12万元,该男子在报名时先交初试培训费8万元,初试通过后进入复试环节再支付剩余4万元。培训机构拒绝退费,法院判令该培训机构返还7.7万元培训费给原告(扣除3000元资料费)。

乱象三:名师日进斗金,机构生存困难

考研培训市场是教育行业为数不多的依旧依靠名师驱动的细分市场。网络上一直流传着历届考研学生总结的经验贴,如政治看谁的视频,英语看谁的视频等等。比如考研英语老师何凯文在一直播平台曾创下887万人次观看的直播记录;考研政治名师导师肖秀荣新浪微博粉丝超过185万,政治图书更是几乎垄断市场……众多数据表示,考研辅导行业的网红、大V层出不穷的现象至今仍然存在。对于这些行业大V,考研辅导机构一般实行的是提成制,提成30%至50%是行业的惯例,即使不实行提成制,这些名师的出场费也动辄万元以上,而与此同时,考研培训机构的利润率却在10%以下甚至亏损。行业内的几家培训机构经常会拖欠教师课酬甚至员工工资的方式维持自身的现金流。正如行业内一位负责人所言,“很多时候用我们培训行业从业人员的话来说,机构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是被名师拿掉了。(名师)就是通过这种性价比不是特别高的方式把培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收入拿走了。”

三、考研市场之“暗流”

趋势一:在线教育抢滩,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

大学生天生对互联网有着较强的黏性,在互联网教育日益普及的情况下,传统机构存在的掣肘很大,获客及运营成本高,加上受地域和时间限制规模化效应也难以为继,传统培训机构也越来越难以满足新时代考生的需要。

与传统机构发展的相形见绌对比,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进步,在线教育迎来爆发式增长,在考研人群日益增长的当下,考研这个赛道也正迎来越来越多在线教育品牌的争夺,新东方在线、沪江网校、考虫等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从2017财年数据来看,目前新东方主要围绕大学生在四六级、考研、职业教育等方面提供培训服务成立了国内大学项目事业部,其营收达到8亿元左右。新东方计划逐步完成地面课程的升级换代,在2020财年,国内大学项目事业部计划实现营收20亿元,其中考研方面收入预计达到10亿元左右。

成立仅3年的考虫已经获得多轮融资,今年9月5日完成5500万美元D轮融资,业务也从最早的四六级备考拓展到考研、出国、职业备考等领域。考虫则注重灵活的营销玩法加上四六级产品的导流,预计2018年完成2.5亿元左右的营业收入。

沪江网校通过打造“考研名师天团”,快速集聚大量目标用户,顺势推出考研整体性解决性方案。沪江网校则通过战略投资拥有“网红张雪峰”等王牌名师的苏州研途考研机构,将线下分校与线上授课打通,通过数据整合、名师打造,着重打造考研B2C业务。

可以预期,由于大机构和外部资本的介入,未来考研培训行业会向品牌化更加集中这个方向发展。选择教育培训,其实最后还就是选品牌和品质,注重结果,而不是选营销和宣传。

趋势二:从依靠名师个人到依靠教研产品

名师在考研行业是存在的,但正如教育的其他细分领域一样,名师现象会慢慢地消亡。首先,名师之所以有名,是靠自己数十年的教研积淀加上个性化的人格魅力,而如果有一个集体教研的机制,帮助老师产出知识内容,包括讲课内容和方法论,通过碎片化与再组合方式的积累,集体教研的产品必然超越个人的产品,这是K12行业的学而思等机构能够胜出的关键因素,考研行业也不会例外。

同时,教师作为一个知识内容的演绎者和输出者,是整个生产力环节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他并不能代表全部,尤其是在线上的教育产品形态中。线上产品除了老师之外,还要有非常强大的课堂和非常重的服务和运营。

另外,如今的学生眼界更为开阔,他们对一个东西的评判标准转向了专业与否,在互联网下,信息的快速传播、信息的透明度,都会使得学员心目中所谓的名师光环和权威越来越淡化。

趋势三:从营销导向到产品创新

无论是宣传名师还是价格战,都是过度营销导向的产物。实际上,在纷繁复杂的考研市场背后,针对用户需求的产品创新并不多,更多的知识产品的拼凑。如众多考研培训机构推出各种“精英计划”“蜕变计划“等,其实是直播、录播、小班面授、一对一授课的简单迭加组合,缺乏底层的教研创新。考研学员的需求层次是复杂多样的,比如对于有成绩好自制力强的学员,一套低价格的直播课程甚至书籍就可以满足其需求,对于自制力不强经济条件较好的学员,就需要一套高标准的教学产品和服务,能够根据其各个科目学习现状制定针对性辅导计划,对价格就不必太敏感;而对于跨校跨专业的学生来讲,目标院校的信息和资料就是刚需……

而目前的考研市场,线下辅导无论是课程体验、教材资料还是教学环境,高端化体验严重匮乏,已经无法与日益升级的教育消费匹配,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在线学习来说,线上教学缺乏实体课堂的监督辅导机制,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户自身,这也成为了在线考研培训机构急需解决的难题。

趋势四:从单一科目到整体解决方案

以目前在线教育品牌的考研产品来看,英语、政治、数学这样的公共课科目是大部分玩家的发力重点,因为公共课科目产品易于标准化,且辐射范围广,易于规模化。但事实上,考研市场的个性化不仅体现在群体的细分上,还体现在考研本身的个性化。考研之前,首先是要选定目标院校的,除了公共课英语、政治以外,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所考的专业课内容几乎完全不同。并且,研究生考试还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需要复试。这就需要针对考研本身的个性化进行产品和运营突破,在线教育依托互联网甚至人工智能的手段,从公共课单科、联报到管理联考、法硕、教育、经济和医学等专业课一网打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才能满足学员的需求。

可以预期,未来会有一家或数家能够链接更多专业课和复试资源的平台,将线下和线上资源、前端和后端资源打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考研机构。只是,这样的玩法对技术实力、资源整合能力都有很高要求,也需要更大的耐心和初心。

结束语

无论是通过价格战、营销战或者是捆绑名师,来吸引考研群体的眼球,都并非万金油,回归考研群体本身的需求,回归教育的本质,坚持高质量的课程研发和个性化的产品创新,才是决定考研行业发展的“暗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亿考研培训市场:乱象丛生下的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