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写作W1/“自古英雄出少年”随想

“自古英雄出少年”随想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一般的就认为是未成年人做了了不起的事,其实这是没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别。

现代汉语里的少年是指十岁到十五六岁的青少年,而在古汉语里,少年是指青年男子,所以少年英雄还包括二三十岁的青年英雄。

那么为什么英雄会出在少年?

看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对少年人与老年人特点的分析可窥一斑。

老年人常思既往,故保守不思进取,而多忧虑。少年人因常思将来,故心怀希望,如朝阳,似乳虎,无所畏惧,所以在不断地磨砺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家和民族作出杰出贡献。少年人不一定都成为英雄,但英雄一定都有少年人的特质。

西汉时的战神霍去病,本是公主府女奴的私生子,但他心存高远,立志报国,建功立业,从小就习文练武,精于骑射。

十七岁时他带领八百勇士奔袭几百里深入匈奴人的腹地,出其不意,一举歼敌两千余人,并擒获单于的叔父等至亲数人,他因此被封冠军侯。

仅过两年之后,他又率领将士杀敌两万余人,并且擒获单于,使河西地区归于平静。

当他二十二岁时和卫青一起各率骑兵五万歼敌七万余众,彻底平定漠南地区,使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他自己也被封为大司马,改变了个人命运。

除了人自身的特点和经历外,时势也造英雄。当人们身处社会的大背景下,政治,社会环境等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给人们提供了站在时代潮头的机会。

南宋时,国力衰败,民不聊生,更面临着外敌入侵。此时有一位少年,读兵书,练武功,二十岁从戎,期间擒贼平乱,小有战功,但父亲去世他回家守孝。他就是岳飞。

岳飞二十三岁时,正值金兵灭辽后大举进攻南宋,他目睹金兵暴行,百姓受苦,他想再次入伍,又担心家中老母无人奉养,为难之际,岳母深明大义,不仅积极支持儿子为国为民效力,还在岳飞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以为鼓励,这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岳母刺字的故事。

此后,岳飞开始抗金之路。岳飞不仅自己骁勇善战,勇冠三军,更善于用兵,他带领岳家军一次次给敌人迎头痛击。

金兵对岳飞又恨又敬,慨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成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这与他母亲的教诲与支持是分不开的,所以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父母作为榜样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其言行必会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

明朝末年的夏完淳,幼时聪颖,九岁能诗文,本应在文治上有所建树的他,却遭遇外敌入侵而国破。

年仅十四岁的他毅然追随父亲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兵败后,父亲沉水而死,他流落江汉,继续参加抗清活动,后被人告密,不幸被俘。但他宁死不屈,死时年仅17岁。

他的绝笔信《狱中上母书》,既向母亲说明不能尽孝的原因,也有对身后事的安排,感情婉致,条理清晰,彰显了夏完淳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处变不惊的定力。

还有一种英雄是信仰的力量成就的。

近代的中国,曾经饱受列强的肆意践踏欺凌,在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不甘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奋起反抗,谱写了一首首英雄的赞歌。

战争是残酷的,中华儿女在恶劣的环境下与敌人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是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的。

纵观古今称为英雄的人,或是战功卓著,或是舍生取义,或是为国家民族利益奉献自己。

是非成败早已在时间的长河里灰飞烟灭,但少年英雄的精神却世代流传,激励着后人效仿传承。这种精神的汇聚,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宁折不弯,舍生取义,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0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步写作W1/“自古英雄出少年”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