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走来的康养产业

姗姗走来的康养产业_第1张图片

今年以来,生活中所见到的健身房越来越多,耳朵中听到的康养产业包括养生、养老的呼声越来越高,媒体无论互联网还是电视中关于健康和养老的专题探讨也多了起来。

知乎中微信进军医疗保险市场的文章、经济半小时退休夫妇住房反向贷款以房养老的案例、健身养生微信公号里的肌肉男女、各地争相斗艳开启的文化旅游大会及门票优惠周活动,等等,如同时代的号角,想把沉睡不知归路的人们喊醒来。

与3D打印技术打印人体器官、华大基因等机构编辑人体基因等似乎可以无限延长人类生命的综合医疗科技相比,人们时下的健康和如何养老这样的问题似乎更宏观、更接地气。

毕竟最好的技术一般不是大众可以知晓、享用的,高昂的费用等因素铸就了天然的门槛。

传统的、新兴的、大众的、高技术的各种健康、养老方式方法模式和场景,为时下的人们提供着越来越丰富多彩、高性价比的服务。

随着人们对这些服务的认同、接受、消费,康养产业姗姗走来。

很多地方开始从内心里面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建设,升级以往的旅游产业观念,希望游客不仅能够来到这里通过吃、购、游、娱、住等消费帮助景区周边民众致富,更希望优美的生态环境能够吸引八方投资客商来此兴建新兴医疗、养老机构,拉动地方康养产业的大发展。

城市中许多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聚集区——社区、高校、机关单位等周边,出现了很多健身房、足疗按摩等商业机构。甚至有些地方创新出一种相互帮扶为核心机制的“时间银行”——通过社区内邻里互助时间的登记建卡(用来存储时间的银行卡)来兑换相互的服务、各种日常用品,和睦邻里、帮扶鳏寡孤独者。

炒了不短时间的“以房养老”政策也正在试点省份有序展开。比如,北京两位七十多岁的退休夫妇以往每月共计七千多元的退休金应付消费日益高企的生活与随时可能发生的就医等压力令他们的生活捉襟见肘。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后,每月能够按时领取到的九千多元,加上房子出租后的五千多元,收入一下达到了两万二三元。如果他们住养老院,手头还能剩下每月的两万元,相对宽裕,可以出去旅游、买自己想要的各种东西。

“以房养老”带给他们生活的巨大变化比如物质保障、医疗保障、休闲旅游保障等的强化,两相对比,个人感觉在没有更好配套政策前提下的确不错。

至少改善提高了很多老人的生活品质,给予他们更多选择。

那些没事儿就被晾晒出来的健身牛人老头、老太太,之所以能够有空有闲去强身健体,主要还是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以房养老”这种做法显然就是为了激活老年人手中沉淀的资产、拉动消费经济持续增长而设计的。

不过根据我的观察,这个政策也许在一线城市还比较好推行,在二三线与农村地区可能会遇到不小的阻力。

原因无他,主要是个理念问题。

你如果是农村的,你让他们住到养老院,与向全村人宣布“你不养父母”了没有太大区别。父母脸面挂不住,村里人也会看笑话的。这个舆论环境在大家的理念没转变的前提下是很难改变的。我觉得至少得一代人才能彻底扭转,急不来。

此外,尽管国家在养老账户建立方面近年来下了不少功夫,但人口基数的庞大使得这些努力还不够,还得加油干。

其中,个人觉得最主要的还得是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大家在国家经济转型创新发展中可以分享到更多实实在在的红利,全面达到高质量的小康标准,收入水平持续走高、跑赢通胀增速。

如此,再加上国家给大家编织的社保底线,才会让大家心安不少,让人们可以安度晚年。

政府抓好扶贫攻坚、高质量小康社会建设、收入分配改革和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这些宏观问题,市场解决好诸如个人如何养老这样很微观具体的问题,康养产业势必会步入一个腾飞期,创造很多新的投资风口,贡献经济增长,服务民生需求,造就一批新富,促进社会形态走向更高层面——一个大家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高品质社会。

(完结)

封面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姗姗走来的康养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