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荡气回肠的爱情之歌 --《西厢记》

一曲荡气回肠的爱情之歌 --《西厢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中国传统爱情经典作品中,《西厢记》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高峰,其在文学家和许多百姓眼中,能与《红楼梦》并驾齐驱,它的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可见一斑。其精美绝伦的语言和对美好爱情的入木三分的刻画更是让人称道,近日翻看《西厢记》,生出颇多感慨。

 《西厢记》语言的十分多变,其中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善于融合前人的佳句, 如“碧云天、黄花地”一句,用于形容秋日的萧瑟却又充满美感的景色,这句出自宋代词人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但作者却能不露痕迹地运用到这里,充分表达出主人公的寂寞和对前途的失望之情。“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这一句也形象地表达莺莺对爱情失意的无限愁怅,这句同样来自李后主的《浪淘沙令》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虽然与原句表达方式不同,但却完美地化用了李后主的词,准确地表达了莺莺的复杂的心态,十分传神生动。作品的语言风格独具个性,在作品中,张生和莺莺虽然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又是大家族出来的人,然而两人在个性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别,相应的,在语言方面也具有不同的风格。张生的语言风格相对较为单纯,充满豪情。比如张生在普救寺见到莺莺时,听到莺莺母亲的承诺,张生上前非常直爽地说:“既是恁的,休吓了我浑家,俺自有退兵之策”,将封建社会一个充满热情却又手无寸铁的书生的形象描摹得十分到位,显现出其天真热情的性情。而莺莺则欲说还休,语言风格温婉含蓄,如在张生离去后,她这样唱:“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将自己对张生的无尽思念化于华丽却又充满风情的语言中。从这种意义上讲,《西厢记》一直被尊为文学典型,其多变多采、华美绝伦的语言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倘若说《西厢记》仅以文字华美震撼人心,那也太过,阅读过程中,从字里行间,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主人公张生、莺莺和红娘等人的真性情。虽则,爱情一直是作品的主题,但在那个封建礼教一统天下的时代,能够大胆表现男女恋情,展现出主人公的敢爱敢恨、勇于担当的真性情则显得十分可贵。谈起古人的爱情观, “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为人们普遍信奉的准则,古往今来,有多少美好的爱情被封建传统礼教这把刀所扼杀,只得饮恨终生含恨而终。然而《西厢记》却能够蔑视传统礼教,用大量的篇幅渲染张生和莺莺的热烈的爱情,不由得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一震。人之真情、人性之美、人性之善永远是文学作品不变的主题。《西厢记》正是能够洞察人性之美之善之真,写出了张生的钟情之美、莺莺的深情之美、红娘的活泼之美,通过一番美与丑的较量,善与恶的博弈,写出了人性的被束缚和被压抑,将美好的爱情传达得淋漓尽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在爱情面前,什么功名利禄,什么仕途经济,什么门第财产,什么父母之命,什么伦理道德,都成了微不足道的东西,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张生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为了爱甘愿付出生命和前途。莺莺为了爱可以割舍亲情,放弃荣华富贵。这种为了爱敢于抛弃一切的真性情才是人性的最值得珍视的部分!张生与崔莺莺相遇,相会,相恋,相爱,一波三折,最终能够穿越各种泥泞坎坷和世俗的羁绊,最终走上幸福的婚姻殿堂,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描写虽然从本质上没有逃脱“才子佳人”和“大团圆”的俗套,但其敢于用直白的方式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写法却是革命性的,在那个时代是十分大胆的,让每一个“屌丝”看到了爱情的希望之光,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厢记》称得上是一部很好的励志书籍。

《西厢》多真情,品之亦感奋!从《西厢记》中读到了太多的真情,作者以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和大胆的笔法为读者提供了一场自由爱情的盛宴,让人大快朵颐,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获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曲荡气回肠的爱情之歌 --《西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