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舍爷要说的是一位广大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皇帝,拜早些年层出不穷的辫子戏所赐,大家感觉这位主儿的画风是这样的——
热衷组团自助游
旅游时还喜欢撩妹,最有名的那位在大明湖畔
还特别喜欢看大臣们斗嘴
没错,就是实际执政63年,活了90岁,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乾隆,这位主儿尤其擅长自我表扬,自诩为“十全老人”,但给舍爷印象最深的,还是他奇葩的艺术品位。我们逐项总结。
1 | 朋友圈刷屏狂魔
写诗四万首,无一需背诵
曹植七步成诗,诗家谓之“仙才”,但要论写诗的速度,那古往今来非乾隆莫属,他一生写了4万多首诗,确切地说,是43630首。
这是什么概念?
其一:一部《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乾隆爷一人就全招呼了。
其二:按乾隆活了90岁计,一共是32850天,平均一算,得从出生下来其就一天写一首,全年无休,风雨无阻,节假日还得加更,比你记日记还要勤快。据记载,乾隆写诗可谓超级快快手,上一次厕所,四首诗就出来了。诗的内容以炫富、晒美食、晒旅行、吐槽日常为主,要搁现在,他就是你朋友圈里的刷屏狂魔,分分钟被拉黑。
其三:这40000多首诗有个共同特点,它们没有一首需要你背诵……这也确实是不容易。
我们来看看乾隆爷的作品:
《戏题听鹂馆》
清和渐觉绿阴稠,初听林间黄栗留。
笑我本非高逸者,双柑何必袭风流。
读完之后是不是有一种非常浓郁的打油诗的感觉?乾隆写诗特别喜欢引经据典来附庸风雅,诗中“双柑”即引自唐朝冯贽《云仙杂记》“戴颙春携双柑斗酒”,显然是为了呼应黄鹂这个主题,但怎么看都觉得是为了用典而用典,这也就毫无清雅之感了,而且用梗还生僻……
2 | 不盖章不舒服
朕要补充两句……
要说有什么病是乾隆绝对没有的,那就是密集恐惧症,身为近300年前的点赞狂魔和弹幕大神,不能否认的是乾隆对艺术的“热爱”,但他总要忍不住“朕来补充两句”……
乾隆拥有1000多方印章,常用的有500多个,一幅画题跋55处,一副帖子97%是印章,给字画盖章盖出“猪肉章”效果的也就是这位主儿了,绝对的千古一帝。
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富春山居图》,大概为了显示自己对《富春山居图 子明卷》“对你爱爱爱不完”的脑残式膜拜,乾隆一共在这幅画作上题跋了55处,山体上也未能幸免。心情好写,心情不好也写,看图说话能力MAX。
什么“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布局讲究,什么“留白的意境感”,朕通通不care,朕就是这样爱点赞的汉子!
不过万幸的是,被他霍霍了的这幅《富春山居图》其实是赝品,而真实的黄公望作品却被他打成了伪作。这大概是乾隆帝感人的艺术鉴赏力唯一促成的好事,保住了真迹不被摧残。
看完画,我们再看看字,乾隆帝盯上了老王家父子。先来看看“老王”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全幅那么长,其实只有红框里的是《快雪时晴帖》的正文,全帖一共也就28个字。
没错,在全幅5.5米长的作品上,王羲之的真迹只有这么微小的一点,其余几乎都是乾隆的各式印章和补丁,据不完全统计,在49年间乾隆一共题了73次……比如那个大大的绿框里的“神乎技矣”(一个“神”不够,再加一个)。
这已经不是能用“专注题字20年”来解释的了,而是贯穿了一生的事业。
老王的作品没地儿盖了,还有小王的,王献之的《中秋帖》也享受了盖满章题满字的待遇……这“至宝”二字大得只能用丧心病狂来形容。
最后是顶级破坏玩家的玩法——题字题到瓷器上……而乾隆的魔之破坏力在于,他专挑珍贵的毁,在汝瓷底部刻字这样令人发指的事儿就是这位主儿干的。有资料显示,目前台北故宫所藏21件汝瓷中13件上面有乾隆的刻字。
宋瓷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巅峰,而汝瓷则是宋瓷中的翘楚。“雨过天青云破处”的美感让汝瓷具有极高的工艺和美学价值,其追求的是“天工与清新”的境界,且存世极少。
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就遭过乾隆的毒手,其在盆底题了首“御诗”——“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秤却识豢恩偿。”没错,他窑口不分,把汝窑当成了官窑;分不清唐宋就罢了,但把水仙盆当成了狗食盆这件事儿就太……考虑到乾隆对《富春山居图》的识别……倒是保持了一贯的水准,发挥稳定。
3 | BlingBling的谜之审美
真是低到尘埃里了……
好素雅的宋瓷,好俗艳的清瓷。
从宋至清,中国审美经历了一个断崖式的下降,瓷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宋瓷的含蓄儒雅,自然而又暗含力量的美感,到了清代,已经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如大妈花被面式的张扬浓烈。而到了乾隆这里,就已经不是断崖了,这简直就是负海拔的死海嘛。
上个镇场的乾隆釉彩大瓶
这个瓶子恨不得把全部瓷器技法都用上,除了炫技,毫无美感,如同一个身上同时披挂了皮草、钻石、黄金链子的村妇,实在是画面感人。
4 |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一方书帖,差距尽显
在中国历代的帝王之中,喜爱艺术的皇帝并不少,比如舍爷之前和大家聊过的宋徽宗赵佶,就是诗词歌赋、音乐蹴鞠,无不精通,书法更是锋芒毕露,自成一派,称“瘦金体”。
宋徽宗亦是一位狂热的艺术品收藏者,自古以来,中国的收藏讲究的是“流传有序”,在古籍字画上钤上收藏印以示珍重就是这流传过程中重要的依据——这本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只需想想数百乃至千年前也有那么一位“同好”与“我”一起欣赏这幅作品,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宋徽宗常用收藏印有七枚,即“宣和七玺”,盖印时是有固定位置的,十分讲究,小心翼翼不去破坏主体的画面。
让我们看看李白真迹《上阳台帖》,便知二位帝王的品性高下。
下图红圈处即是宋徽宗的题跋,他在原作上接了一段纸,然后用瘦金体题了字,这一手好字本身也极具价值。
而乾隆呢,不用舍爷多说,你看到全帖最右最大的“青莲逸翰”就是他写的,然后放大看宋徽宗的题字,旁边还有乾隆两个硕大的印章。一方书帖,谁是真正热爱和尊重,谁是在赤裸裸地刷存在感和宣泄占有欲,已然尽显。
乾隆在宋代传下的汝窑粉青奉华款纸槌瓶底部刻了他的一首诗:
“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
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
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
当日奉华陪德寿,可曾五国忆留停。”
没错,他在这首诗的最后毫不掩饰地讽刺了宋徽宗亡国成为阶下囚(宋徽宗被囚禁在五国城)。赵佶万事皆可为,独不能为君是事实。但以这般暴餮天物的行径表达得意之情,却也暴露了自己的粗陋和浅薄。
乾隆一朝,为了营造玫瑰色的“盛世”,乾隆皇帝统治的帝国禁毁稍涉创造性的知识与思想。有清一代,王朝的统治者一直以外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对于汉文化,统治者们的心情矛盾而微妙——所以才会出现乾隆这样的奇葩,一方面在深宫里玩汉服cosplay,一方面又借编修《四库全书》而大肆毁书,“言之天下仅可存汉书三千卷,其余书籍留书名后毁禁者七千,完全毁禁者不计其数”;一方面用传统的鉴藏印和题跋的形式对待藏品,但盖印题字到毫无章法甚至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步,同样显示的是其心理的矛盾。那一个个碍眼的印章,即是其内心深处粗暴的征服者心理的外露,要这样刷存在感,以宣示“所有权”。
但文化并非像土地那样可以简简单单用铁蹄所征服,哪怕当时凭借权势和武力可以获得奴才的奉迎,而今却只剩众人对其粗陋审美的嘲笑。对文化和收藏是保护还是破坏,是尊重还是征服,这才是一个人素养高低的真正关键所在。
-------------------------------------------------------------------------
文字为茶边求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茶边求微信公众号:chabianqiu2016
新浪微博:@茶边求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