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你前途的,是人生的续航能力

作者|青藤小丹

1

前几天,跟一位朋友聊天,她是硕士生导师,刚刚结束今年的研招复试工作。她感慨,现在招生,有一种“赌博”的心态。

见我不解,朋友继续说道,这些年,她招收的学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热爱科研型,接受能力和专注力特别强,有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对新知识的学习毫不畏惧,自我加压适当而持久。

这类学生是深受导师们欢迎的,也就是导师们常说的“潜力股”——面对一项崭新而艰巨的科研项目,可以迅速自我充电且乐在其中,续航能力极强,

另一类是功利学习型,他们从小到大一路过关斩将,都是提着一口气过来的。他们也许曾为学习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磨难,过度的透支使得他们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包括他/她目前所学的专业。

这类学生通常擅长考试,但潜力不足,缺乏后劲儿。对于招收他们的导师而言,其实是一场博弈——因为这类学生“提着的这口气”,不知会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突然松掉,续航能力耗尽,还失去了补给的动力,往往令导师也很为难。

2

所谓“续航能力”,原意是指船舶携带额定燃料,以一定航速连续航行所能达到的最大航程,以海里表示,是极其重要的性能指标。

一般来说,在载油量相同的情况下,续航能力越强,船舶行驶得就越远。续航能力与船舶的自重有关,还与动力系统效率有关。

细细品之,这与我们的人生何其相似。在起点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越是主动的、积极的、自律的人,可挖掘的潜力就越大,人生这艘大船的“动力系统效率”就越好,人生的续航能力便越强;反之,越是被动的,甚至过度消耗自己的人,人生的续航能力便越差。而这,注定与一个人的前途紧密相连。

我们从大学校门走出的那一刻,就好像是一艘艘载油量相同的大船。十年后、二十年后再相聚,差距立现。谁能走得更稳、更远,拼得就是“人生的续航能力”。

而这样的差距,是隐藏着时间中的,在最平淡的日子里悄无声息地拉开。就好比,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然而,隔五年十年再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

3

工作中,遇到过一位老领导,从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一步一步成长为正厅级干部,工作之余,他对文学创作情有独钟,坚持业余创作数十年,在全国近60家报刊发表文学艺术作品百余万字,作品数次获全国、省、市奖励。

在别人看来,这位老领导在百忙之中一直保持这样的写作热情,实属不易,还能取得这样的成果,便只能用才华过人、天赋异禀来解释了。我也十分好奇,他的写作时间是怎么挤出来的?

随着了解的深入我才知道,原来老领导每天早上7点半之前准时到单位,而他们单位的正常上班时间是8点半。不仅如此,他大多数的休息日都呆在图书馆,进行知识输入。

数十年来,他就是靠着每天早上比别人“多”出来的一个小时进行文学创作,从没有人要求过他这么做,甚至没有人注意到他的这个细节。

这么多年来,他站在一个无人喝彩的舞台上,坚持挥舞着笔墨,用文学作品给每一个看似平平淡淡的日子标记下注脚;这么多年来,他无数次在独自一人的环境中,默默消化着失败和困顿,鞭策自己保持前行的姿态,不曾有过偷懒。

他就像一名称职的舰长,慎独,慎微。在人生航道上,稳健地掌控着方向,保持着续航能力,并适时进行燃料补给。

人生亦是如此,拼的不是靠过分透支而得来的抢跑,也不是昙花一现的“抖机灵”,拼的是坚持的耐力和知识的补给。而在这一过程中,阳光乐观、通透豁达、细水长流、留有余地的心态,或许能助你在耐力场的比拼中走得更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决定你前途的,是人生的续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