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写作训练作业

01推荐人生好书

《终身成长》 ——成长型思维模式:成功只是专注的副产品 前不久我被调到特别不擅长的行政部门,工作内容完全不同,工作量急剧增加。得知这个人事调动消息时,我立刻慌了神,三魂七魄不能合一,整个人恍恍惚惚。那几天我一直在想《终身成长》,不停的默念“我可以在试错中变得更聪明更优秀”。现在,我已经能胜任工作,并相信我可以做的更好。 

如果把人生看做一场打怪升级,那么比起学习各种武功动作,更重要的是修炼内功心法,《终身成长》就是教我们最简单的心法——成长型思维。 千万不要轻易说“我有成长型思维”,很多文化其实推崇与之相反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更信仰天赋,轻视努力。认为努力意味着笨,有缺陷。如果一个人努力到头悬梁锥刺股,我们心底里会认为一定是他不够聪明。如果一个人看起来毫不费力就能取得成功,我们反而会崇拜他。 具体到日常生活中来,回想一下,你被老师抽中回答问题,你是从容不迫娓娓道来,还是紧张窘迫担心自己出糗?前一种表现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这种人会集中注意力在解决问题上,而后一种表现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人更在意别人的评价,害怕自己看上去不够聪明。 

如果说学生时代太遥远,那么请回到当下,做这篇作业时,你会担心写的不如别人好,会怕被嘲笑吗?你有没有曾怀疑过自己是否适合读书变现这条路呢? 如果你回答“是的”,那么多多少少你都有固定型思维。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兼具两种思维模式,思维引导行动,很显然,成长型思维模式有助于成长,而固定型思维模式会让人将心力浪费在纠结,沮丧,焦虑和愤怒中。

讽刺的是,成功是很多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渴望到达的地方,却是很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工作激情带来的副产品。 

 《蒋勋细说红楼梦》 ——很多人讲过红楼梦,但不是每个人都叫蒋勋。

 严格来说,这本书原来不是书,是蒋勋讲红楼梦的讲座音频。林青霞说蒋勋是她的半颗安眠药,蒋勋的声音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君子人如玉,陌上世无双”,他的声音温润而安心。我常在想,需要多少阅历沉淀和天生悟性才能讲出这么美的《红楼梦》。 很少有人像蒋勋一样,读红楼梦从十几岁读到六十多岁,读了上百遍,不是为了考证什么,也不是为了讲给大家听,就是生命最初的感动,他把这份感动剖析了讲给我们听,讲的很细,每一回分上下篇大概讲三小时,共80回,用四年时间带给我们了这份美与感动。

 我记得刚毕业,一个人在外地工作,回到出租屋,就打开网页上收藏的链接,可以免费听(这是不对的),做饭,沐浴,发呆时,都在听。蒋勋讲红楼梦讲出了诗意,禅味,安抚我浮躁的心。当时听的盗版,网页偶尔会丢失,我便怅然若失的呆好一会儿。好不容易找回来链接,便如若获得至宝。 刚开始确实因为经济紧张不舍得花钱买专辑,但后来,每次从古色古香的网页上打开音频,总觉得这是淘到的宝贝,不是市场的产品,便仿佛跟蒋勋建立了连接,暗自欢喜。 其实,我不想让你都知道蒋勋,我希望他是我的专属记忆。

 《成功与运气》 ——努力不一定会成功,运气有决定性作用。

 我最先是在得到上听万维钢老师讲的,然后马上看了原著。感觉这本书主要是写给成功人士看。论述了运气的影响力,目的是让成功了的人不要骄傲,要相信你能成功很大程度上跟运气有关,所以你要常怀感恩之心,回馈社会。 但正因为这本书的对象不是普通老百姓,所以里面的道理有点刺心,很现实,很真实。

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告诉我们:人人平等,你们都在同一根起跑线上,只要努力铁杵也能磨成针! 但实际上,也许大家都在同一根起跑线上,只不过有人开飞机,有人开拖拉机而已。 这本书谈到了真相,跟社会上流行的鸡汤不一样。我点赞转发的文章大都契合我的观点,是我想听的话。要不就是站在反面营造焦虑。 我不禁怀疑人生:既然不一定得到我想要的,我还要不要继续努力? 

但就像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名言: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心态上要明白:事情不会总如我愿。就像我的高考,我奋力一博,但因为思想包袱太凶,没学到啥,考试时心态奔溃适得其反。思想上不能太执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样反而会让人压力过大,并且看不到路上的风景,心放不开。要知道无心插柳柳成荫,很多事情放手,不执着反而有好结果。 行动上却要告诉自己:努力才能成功,不付出就没有收获。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得下水游!要制定目标和计划,要自律,要认真,要刻意练习。即使机会渺茫,也许就成功了呢? 这就是初中班主任曾经反复告诫我们的: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D2鉴赏一位作家

 我最喜欢的作家是三毛,她出版的书,我几乎都买来珍藏。但我又后悔读她的书,就像有人说的那样”一读三毛误终身,从此红尘是路人。”那时,正赶上竞选学生会主席,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我爱上了三毛的作品,竟然生出了淡泊名利的心,不再热衷结果,也不想去搞什么学生会。

听说,在三毛那个年代,她的流浪文学作品,使很多有为青年纷纷去流浪。 我喜欢她的特立独行,这一点,在她小时候就表现出来,有一次老师布置作文写“我的理想”,别的同学都写想做科学家、医生。。。三毛写《我想做一名拾荒者》:“拾荒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老师敲着黑板刷大骂:“你的理想是捡垃圾,那还念什么书了,赶紧滚出去。”这种特立独行也是真性情,所以她的文字纯真、洒脱。

 三毛惯用白描的写法,单个句子拎出来平淡无奇,你很难在文中找到“金句”,她的句子组合成文章,却自然、生动,如电影画面一般在眼前播放。她的文字很有画面感和代入感,让人轻松的跟着三毛一起经历撒哈拉的故事。

 比如她的《哑奴》,开篇只交代了“我”被邀请去镇上一个极有钱的财主家吃饭。我以为这是个轻松明快的故事,已经对撒哈拉财主家的这次饭局抱有强烈的好奇心。紧接着,我们会看到一个精明的撒哈拉威财主:“吸着水烟,说着优雅流畅的法语和西班牙话,态度自在又带着几分说不出的骄傲。”

 细品《哑奴》,发现三毛惯用白描手法,朴实的文字流露出真情。三毛善于留心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所以她的文字动作描写极佳。三毛对文章的布局、铺垫更是层层递进,不知不觉间,读者的心就和书中人物绑在一起。 

比如《哑奴》这篇,当宴会开始了,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拎进来一个烧红的碳炉子,面上带着谦卑的笑容,我们随着小男孩布置宴会的动作领略了一遍撒哈拉待客的习俗。只见小男孩“小心地将炉子放在墙角”,“他又捧着一个极大的银托盘摇摇摆摆地走到我们面前”,“这个孩子,对我们先轻轻地跪了一下,才站起来,拿着银白色的香水瓶,替每一个人的头发上轻轻地洒香水”,“在过了一会儿,放着生骆驼肉的大碗,也被这孩子静静地捧了进来。”“他很有次序的做事,先串肉,再放在火上烤,同时还照管这 另一个碳炉上的茶水”,“茶滚了,他放进薄荷叶,加进硬块的糖”。

我跟三毛一样,被华丽的器具、隆重的礼节、庄重的氛围给迷的神魂颠倒。 矛盾掩藏在这个还没有板凳高的小男孩的一系列有次序的动作后,正常之下的不正常一点点显露出来,三毛内心在抵抗,她觉得“叫一个小孩子来伺候我们,而我们像废物一样地坐食,实在没有意思”。

 这篇《哑奴》的重点是表现奴隶命运悲惨,但三毛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营造悲惨上,而是描写他们跟我们一样值得被尊重。黑奴来还钱,敲门是很礼貌的“轻轻地扣三下就不再敲了”,三毛帮助了哑奴,哑奴会在三毛的门外放“一棵清脆碧绿的生菜,上面还洒了水”,与无礼的撒哈拉威人形成对比:“懂的回报我的,却是一个穷得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的奴隶。” 

后来哑奴在邻居家做工,与三毛接触多了起来,通过三毛的细节描写“真诚的笑容,像一朵绽开的花一样在脸上露出来”,“脸都涨红了”我们看到哑奴朴实纯洁的一面。他在50度高温下工作,没有遮阴地,当三毛发现他是,三毛这样写到“他可怜的脸,好似哭泣似的慢慢地抬起来,望着我。”

我开始心疼这个哑奴 正当我们为哑奴遇见三毛而获得一点点尊重和帮助而稍微安心时,矛盾愈演愈烈,先是邻居警告,把口水吐哑奴身上。接下来,下了一场大雨,众人都很开心。但故事的高潮由此展开:众人因为雨兴奋,也正因为这场雨,哑奴要被卖去别的地方。三毛冲回家去把自己家的彩色毯子抱来送给哑奴,三毛冲到车子旁,看见哑奴”他呆望着前方,好似一尊泥塑的人一样,面上没有任何表情。“,

当三毛将毯子交给哑奴时,“他突然抱住了毯子,口里哭也似的叫起来,跳下车子,抱着这床美丽的毯子,没命地往他家的方向奔去"。 哑奴起死回生似的转变,面对即将到来的惩罚不顾,只是为了把毯子给老婆孩子,这时候三毛酣畅淋漓的动作描写让这一幕像电影画面一般:“哑奴远远地就迎风打开了那条彩色缤纷的毯子,跌跌撞撞地扑向他的太太和孩子”,“一面把毛毯用力围在他太太孩子们的身上,又拼命拉着他白痴太太的手,叫她摸摸毯子多软多好”。

 最后,哑奴被捉上车,开走了。他们一家人的命运会何去何从,没人关心,他们的命运不受自己主宰,一场雨也能让他们的家破碎,所以三毛描写哑奴的家人:“他的家人,没有哭叫,拥抱成一团,缩在大红毯子下像三个风沙凝成的石块。”他们无法抗争,默默忍受。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留下那些刻骨铭心的画面,回味深长。



03主题:女性成长从自我觉醒开始,有这6本书就够了! 

或:身为女性你不可不知道的事!这六本经典畅销作带你觉察女性处境。 女人想要独立?从自我觉醒开始,6本书让你唤醒自我意识! 

 《第二性》西蒙娜·德·波伏瓦 豆瓣9.3 

从没有见过任何一本书把女性分析的这么透彻,同为女性,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我一点也不了解自己。 社会看似在强调男女平等,但真的平等吗?

仅仅从生理上来说,女性不仅要每月忍受“血光之灾”,还得经历残酷的“生门”,老了还有更年期的种种麻烦。据说对女性伤害最大的时期就是青春期和更年期。而男性只是顺顺利利的变得更强壮而已。

 本书分为两部,第一部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剖析了女性的地位;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透过男性作家对女性的看法,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底层原因。 第二部,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童年、青春期、性启蒙时期、婚后、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进行考察,同时对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同性恋、成为知识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际花等)作出判断和评价,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

 如何能够男女平等呢?唯一的方法是成为独立女性,拥有独立意识,我相信这本书会开启你的独立意识。

 书中金句: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醒来的女性》玛丽莲·弗伦奇 豆瓣8.8

 《醒来的女性》出版以来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出版22种语言版本,堪称“小说版的《第二性》”,间接推动了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无数女性认为这本书写出了她们一直被压抑的内心世界,甚至改变了她们的一生。 

 这是一本小说,但常常让人忘记这是一本小说,因为它真实的反映了整整一代美国女性生存境遇。 书中女性的经历,仿佛是我们的母亲和长辈,是身边的朋友,也是你我自身。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山田宗树 豆瓣8.7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日本发行逾130万册,曾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在日本和国际上均获得极高的人气。 从中学教师到风俗女郎,松子一生都在追寻名为爱之物,被家人驱赶,遭情人抛弃,被命运百般羞辱,却始终对人心无戒备。

对于爱,她不懂什么叫绝望,只知道要勇敢地去追寻。 愿在社会挣扎沉浮的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天空的另一半》尼可拉斯 豆瓣8.8 

当我们在为了薪资平等而大喊女权主义口号时,天空的另一半的女性,正经历着被强奸,被家暴,性别歧视…… “过去5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遭到杀害的女孩,比整个20世纪死于所有战争的男性还要多。仅仅因为她们的性别。” 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带我们看到他们的绝望与希望。 

 《女性贫困》日本NHK电视台特别报道组 豆瓣8.0 

 是什么在啃食年轻女性?贫困 本书采用纪实写法,重点关注女性与儿童贫困、单亲母子家庭及贫困的代际传递等在日本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单亲母亲会遭遇怎么样的生活?贫困如何在一代代间传递?在离婚率升高的中国,这些案例也有警示意义。 日本援交少女的生活及如何沦为援交少女?

我们能从中看到他们的挣扎。 贫困与我们的距离有多远? 一步之差,满盘皆输。 

《厌女》上野千鹤子 豆瓣8.8 

厌女症,也可以称作女性蔑视,仇视女性。 很多钢铁直男一边喜欢女人,一边厌恶女人。

有意思的是,从直男到同性恋,从女性到社会,从文学到社会,甚至是古代春宫图,都透露着厌女情绪。 这本书将用丰富的案例探讨厌女症,分析性别歧视。让我们从更高的层面至最细的细节去了解女性的处境,并学会审视自我与社会。

 身为女性,对自身的处境,你愿意堵上耳朵蒙在鼓里,还是听听这些觉醒者的声音?


04作业:鉴赏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鉴赏: 

王菲唱过这首词,不知大家听过没有,清丽的歌喉,唱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这首词让我了解到人也能够超凡脱俗,遁入仙境。 苏轼说自己“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如此饱含深情,又洒脱自由的诗篇当然是畅饮过后才能作出。

因为只有醉过,才能说真话,露真情,只有醉了,才能一个人月下起舞,才能问那一轮遥远的月,才能疯疯癫癫,飘飘欲仙。

 我知道苏轼是豪放派诗人,他能作出“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诗句,能喝到”谁道人生无再少?“,这样一位豁达,豪放,乐观积极的人,在此诗中透露出孤独和无奈的情感,“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如果能飞向月宫,真想离开这俗世啊!可是,月宫中,琼楼玉宇虽好,但孤单单一人,没有兄弟朋友,只有寒风相伴,那该多么孤独?还是算了吧。

 你看,诗人的心其实有一瞬间的超脱,仿佛飞往月宫转了一圈,最后选择了人间。

于是”起舞弄清影“,我似乎看到诗人摇曳身体,月下轻舞,释放自我的情景。紧接着,诗人感叹“何似在人间”,”何似在人间“我觉得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在感叹”我现在过的不是挺好吗?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一是,诗人已经达到一种飞仙的状态,此刻的人间即仙境。李白曾写过“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月下起舞,是诗人们释放自我的方式,既是孤影自怜,也是暂入仙境。 这种状态是与自我的深度融合,身、心、灵聚合,天人合一的状态。我也体会过,在人生的低谷,在清贫的时候,在孤单一人,在极度压抑之后,某天夜里,唱一首歌给自己,聆听自己的歌声,聆听歌声中的心情,世间事统统退去,只有自己在表达自己。

也可以像诗人一样起舞,疯魔也好,率性也罢,记住,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关心这个唱歌的自我。人生几何,能够对酒当歌?快哉! 

 诗的下阕,首句从细处着笔,月光流转,从高高的朱红色楼阁到低低的雕花窗户。“转朱阁,低绮户”这一句两个动词“转”、“低”,让月光动了起来,虚拟的月光和流转的时间被具象化,诗人呈现给我们的是电影镜头般的特写、推移。

 “照无眠”,诗人好像是在说月光的照射让我今夜无眠,也好像在说,无眠的我陪伴着无眠的月。 下一句,镜头又推远了,诗人发问,问月“何时长向别时圆?”,诗人的情感再次爆发,因为你想啊,清醒的时候,谁会跟太阳月亮说话呢?在情感积蓄,又找不到发泄的时候,才会触景生情。诗人仿佛在说:月亮啊,你说你真不应该啊,你跟我们没有仇恨,为什么偏偏总是在别离的时候圆呢? 

情感发泄之后,诗人才清醒一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他讲的这亘古不变的道理,让人无奈,仿佛是在安慰自己。苏轼总能在绝境中找到一点希望,既然如此,我看到月亮,远方的亲人也会看到吧,愿远方的家人一切安好,由这月光带去我的祝福吧。

 整首词读完,我也随诗人一起,从把酒问月,到独自起舞,再问月反思,最后寄托相思之情。一点一点剥开诗人的孤单心事,能感受到极度压抑克制过后的释放,释放后的平静坦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与写作训练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