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安迪•莫林斯基(Andy Molinski)《进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作者,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和组织行为学博士,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国际工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教授。莫林斯基是《哈佛商业评论》固定撰稿人,被评选为2016年度领英最佳声音(领英年度作家评选)。他的文章常发表于《经济学人》《快公司》《财富》《金融时报》《波士顿环球报》等杂志。
作品简介
人人都知道突破舒适区会带来人生飞跃,但“道理我都懂,为什么就是做不到”?不,关于突破舒适区,你还需要懂得一些新的、能够帮助你突破的道理。在《进化》中,作者以他20年来的研究分析,追踪1000例的个案经历,揭示出了突破舒适区的有效模式。我们可以看到,是什么心理因素在阻碍我们突破舒适区,我们会采取什么方式来逃避挑战。为了成功突破舒适区,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来突破难关。以及,当我们踏出关键一步,走出舒适区之后,如何将这个新行为固定下来,成为自己的新习惯,新绝活。突破舒适区,不是你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咬咬牙就可以轻易跨越的任务。但是,跟随书中的原理和方法,你会发现其实突破舒适区根本不难——试验者中有97%的人已经借此成功突破了舒适区!
作品序言
丽莉在她的办公室里不停地踱来踱去,她拿起桌上的松饼咬了一口,随即又放下,尽管一整天粒米未进,她也感觉不到饿。她紧张兮兮地不停翻看着手机,没有什么信息。她又测了一下脉搏,竟高达每分钟95至98次。丽莉一年前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半年后她雇佣了自己最好的朋友茱莉亚。现在让丽莉感到万分为难又不得不面对的是:她得告诉茱莉亚——你被解雇了。丽莉踌躇着,继续踱来踱去,思索着怎么开口,随即又全部否定,她真的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这种事情。
媒体评论
作者在本书中提供了如何成功改变自己行为的模式和方法。读者将会受到他精心挑选的故事的启发,这些故事讲述的是人们克服恐惧,超越熟悉的故事。对追求新事业的人会发现莫林斯基的建议是无价的。
——《出版人周刊》
权威评论
在这本深刻而实用的书中,安迪•莫林斯基利用大量的研究来确定什么阻止人们走出他们的舒适区,以及他们能够克服这些障碍的关键实践。这是一种无价的资源。
——萨莉·梅特利斯,牛津大学组织行为学和领导力教授
我们经常被鼓励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但却很少知道从哪里开始。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道路。安迪·莫林斯基是一位善于应对陌生环境挑战的专家,你可以马上把他的建议付诸实践。
——亚当·格兰特博士,《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
从作者的履历看,这些年,他就专注于突破舒适区这一个主题,做了深入、细致、权威的研究。这让我想起曾经翻译过的《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一书,作者也是就搞自控力这一个领域。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权威。
——王鹏程,鹏程管理学院院长、创始人
核心内容
《进化》的副标题是: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进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这本书的中文版总共213页大约25万字左右。小编会用大约5000字转述书中精髓,再用1000字解读总结给各位亲!下面小编将为亲转述这本《进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关于“突破舒适区”的说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走出舒适区,就是打破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墙,它将会带来人生的飞跃。
不过,很多说法似乎都只在强调突破舒适区的好处,对于如何走出舒适区却避而不谈,仿佛只要下定决心,咬咬牙,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成功。但实际上,如果你真正尝试过,你可能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甚至很多人会半途而废。那么,从下定决心到实现目标,从“道理我都懂”到“我也能做到”,这中间的鸿沟,我们该如何来跨越?
《进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为这个问题提供了完美的解答。在书中,作者列举了丰富的事例,分析了阻碍我们突破舒适区的五个心理因素。然后介绍了突破舒适区的三大步骤,也就是坚定信念、定制化行动和提升清晰度。最后,还给出了详实的行动方案。让我们一起翻书,走近这位“舒适区研究第一人”看看他是如何解答这个困扰着几乎每个人的难题的:
突破舒适区是一种挑战,我们每个人都要过心里那道坎
为什么我们难以突破舒适区?这个问题,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思考过。作者提出,那是因为有五种普遍的心理因素在阻碍我们的脚步,也就是:真实性挑战、魅力挑战、能力挑战、愤怒挑战、道德挑战。比如,某个在老牌100强公司任职多年的高管,跳槽到创业公司后。他虽然知道自己应该走出舒适区,主动去适应新公司的年轻人文化、扁平式管理风格,但行动上却进展甚微,为什么?因为他遇到了“真实性挑战”。
由于新公司要求他做出的改变,违背了高管内心的自我认知,也就是稳重、有权威、总揽全局的形象,以至于他在应对挑战的时候,会感到很不真实,很陌生,很糟糕,甚至会产生“这不是我”的印象。内心抵触,行动上自然就积极不起来。而魅力挑战,则是当你改变惯常的行为习惯时,你担忧别人会变得不喜欢你。
能力挑战,是当你接受新任务时,怀疑自己技能、知识不足,会把事情搞砸。愤怒挑战,是指当你被迫改变行为时,可能会使你感到恼火、怨恨、不甘心。至于道德挑战,则是指某些任务,你理智上知道绝对有必要,而情感上、道德上却感到难以接受。这些因素,当然不是每次试图突破舒适区都会齐齐现身。在你接受挑战时,可能会出现一个或多个。不过,哪怕是一个,也往往能够弄得人心力交瘁,裹足不前。
事实上,就本能来说,我们都是倾向于待在舒适区内的。面对舒适区外的任务,人类甚至动用了各种聪明才智来逃避。有些是一目了然的逃避,有些则是自欺欺人型的,比如拖延,或者看似努力实则敷衍,或者将属于自己的责任推脱给他人来承担等。
这三点助你成功突破舒适区
认识了阻碍我们突破的心理因素,接下来我们可以来开启改变之旅了。为此,作者向我们提供了三大工具,也就是树立信念、定制行动、提高清晰度。
第一种工具是树立信念
也就是你走出舒适区的目标、动机、理由。舒适区外的体验注定无法和舒适区内的安逸相比。所以你需要找到一个让你坚信不疑的目标、信念,你相信这个目标是正当的、必要的、有益于自己或者有益于他人的,为此愿意付出努力,忍受艰辛与痛苦。只有这样,当你遇到挫折、压力的时候,你才能够坚忍不拔,毫不动摇,而非稍有风吹草动就落荒而逃。信念的来源有很多。
美国的一位女性房地产大亨,很害怕公开讲话,但她主动报名参加了一栏真人秀节目,因为她想要在男性主导的世界获得更多认同。一个即将去某个智库担任主管的年轻女士,非常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胜任新工作,但她最终勇敢地接受了挑战,因为她相信这个职位可以推动当地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这是她长期以来的追求。一个创业小公司的老板,发现自己聘请来的好友表现糟糕,屡次给公司带来严重损失,却始终开不了口辞退。
但最终她还是做了艰难的决定,因为她意识到,再这样下去公司难以维持,就会殃及借钱给她创业的亲朋好友以及跟她打天下的骨干员工。无论你是想要出人头地,想要证明自己,想要改变社会,想要改善他人处境,只要它是真正发自你内心,那它就是你改变的内在源头,就是你的信念,它会带给你正面硬扛难题的勇气。
第二种工具是定制化行动
条条道路通罗马,而总有一条或者几条,是更加适合你个人的,让你走起来更顺畅、更自在。你需要的,就是找出它们来。也就是说,根据你平时的作风与喜好,定制适合你个人的工作方式,让你做出的改变最少、最自然、压力最小。因为,即使理智上再怎么认识到走出舒适区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情感上我们还是深知,这必然是一个艰难、充满反复和挫折的过程,也许还会持续很久。这种感觉会让我们时时想要逃跑。
而定制化行动,则是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让自己的行动更贴合自己的个性,一次只做一个小小的改变,循序渐进,以此来减少来自内心的抵触。例如,一个天生内向、害怕与人冲突的咨询行业新人,发现要在公司里赢得他人尊重,就必须表现强势,言辞激烈富有攻击性,敢于当面否定、批驳他人意见。
她无法接受这种咄咄逼人的作风,但是也不甘于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透明。所以她灵活应变,用另一种方式来强化自己话语权。同样是质疑别人的观点,她不是粗暴地打断,而是温和坚定地询问:“你可以多讲讲为什么这样做吗?”这种说法依然有质疑的作用,但不带挑衅意味,她用起来就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而且成效卓然。
而另一位恐惧社交的环保顾问,需要不断去开发新客户,推销自己的服务。但是他很讨厌刻意去奉迎、讨好陌生人,或者言不及义的闲聊。不过他对于学术会议很感兴趣,于是他主动去各个行业会议上做演讲,或者,如果没有受邀正式发言,他会在问答环节提出一两个高水准的问题,充分彰显出他的专业度,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让客户主动来找他。
这样,他没有太过偏离自己的本性,也获得了商业上的回报。面对舒适区外的困境,每个人都可以开动脑筋,打造专属于自己的攻克难关模式。亦步亦趋复制他人的成功道路,看似省心省力,实则可能水土不服,反而走弯路。下次,当你陷入僵局的时候,不妨试试根据自身特点,定制符合你习惯的语言方式,定制身体动作,定制场景,定制采取行动的时机,等等。通过这样一些小小而独特的改变,放松自我,找回对形势的掌控力,逐渐学会在新的环境下灵活起舞。
第三种工具是提升清晰度
什么是清晰度?清晰度就是在你面临舒适区挑战时,能够看清自己的能力、优劣势和真实处境,不为一些歪曲的想法所蒙蔽,而作出错误的决策。缺乏清晰度的人,要么会自欺欺人的找出种种理由来逃避新任务,而这种逃避在他人眼中一目了然。要么,他们会在面对新挑战时,用种种夸大的、扭曲的想法,抬高任务的难度,贬低自己能力,让自己不战而退。
提升清晰度,就是打破思维误区,能够不偏不倚地评估任务的难度和可行性,从而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有很多途径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清晰思考,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置身事外”。正所谓当局者迷,当我们能够从困住自己的难题中抽离出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就会更清楚地看到,自己是在与什么做斗争。
你可以试试,在面临压力和困难的时候,在言语上做一点小小的调整,改用第三人称来指代自己,和自我对话。不要说:“我可以做到”,而是说,“莉莉,你可以做到”。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人称转换,或许你就会发现,原本因为身在局内而导致的自我怀疑、恐惧、焦虑都大大平息下来,你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你开始意识到,原来你对于现状并非完全无能为力的。
你也可以想象其他人会如何描述你自己目前的状态,或者那些你信任或信任你的人是如何看待你的处境,从而来提升自己的清晰度。告诉自己“哦,他们并不这么认为,他们相信我有这份能力”,也许就会带给你内心强大的力量。当然,你也可以直接请信得过的师长、朋友来告诉你,他们对你的评价如何,他们是否认为你的妄自菲薄是正确的,这同样有助于打破你思维局限的高墙,让你跨出那关键的一步。
最好的成长是构建并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走出舒适区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走出舒适区的行为,让我们获得了新的技能。但是不要就此止步不前,我们需要趁热打铁,将新的技能变成自己的新优势,新绝活,如此,原来的舒适区就得到了扩大,我们面对工作和生活,将会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和掌控力。
第一,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新技能
就像学习踢球时反复操练一个新技术一样。要把握好自己的练习强度,循序渐进,不要上来就挑战大boss级难度。理想的难度是“踮踮脚就可以够得着”。随着时间缓步增加难度,每一级别之间保持适当的跨度。你也可以建立模拟场景来加以演练,熟悉你的新角色。比如你将要在上千人面前演讲,那么就可以先在几十人的小场面下进行模拟练习,降低正式任务的冲击力。而主动向外界做出一些小承诺,或采取一些先决行动,适当的给自己一些压力,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策略,让外界监督自己,逼迫自己克服贪图安逸的本性,直面困难。
第二,建立学习型思维模式
学习型思维模式是与固定型思维模式相对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如何看待错误。固定型思维认为,犯错表明了个人性格或能力有缺陷,所以错误越多,对自己的否定越多,就越沮丧。而学习型思维则认为,错误是学习过程中必然的组成部分,是成功之母。只有这种思维的人,面对错误,反而会越挫越勇,继续前行。显而易见,面对舒适区外的挑战,学习型思维模式才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当你因为突破之旅受挫而感到沮丧的时候,学习型思维模式能帮助你正确地看待你的进展。我们可以把突破舒适区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完全逃避阶段,考虑阶段,尝试阶段,提炼阶段,以及最后,到达享受阶段。这就像进度条,当你能够实时看到,你已经走了多远,还需要走多远,那么对痛苦和压力的忍耐力就会大大提高,你会更加善于给自己充电。
第三,不要忽视来自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很少有人是始终独自前行的,强如乔布斯,也是得益于他的导师罗伯特·弗里德兰,改善了他早期孤僻的性格。
他人的帮助对于我们突破舒适区至关重要,不单单是因为他们的鼓励和指导,还因为他们给出了真诚又及时的反馈。当你走入认识误区,当你获得了微小的进步,当你不知不觉中退回舒适区,其他人的反馈都能帮你更好地认清形势,把控方向。
网上有句话说:“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会打。”不过在我看来,时代并非真的那么不留情面,舍弃人的时候也并非毫无预兆。至少,当你发现自己的舒适区越来越小,当你意识到自己有必要突破舒适区却还在逃避的时候,你就该警惕,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了。留在舒适区是人类的本能,而走出舒适区,则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跟上潮流、笑傲风云的必然选择。
当然,知易行难。即便本书提供的突破模型,已经大大降低了走出舒适区的难度,真的面对新挑战的时候,个人还是难免会有犹疑,会有挫败,会经历忍耐与挣扎。这个时候,能支撑我们的,是发自内心的信念、目标。有内在的充沛的精神源泉,知道自己在为何而战,知道自己距离终极目标越来越近,会帮助我们抗衡过程中的一切不适和困难。
另外,你要相信,突破舒适区虽然艰难,但一旦你成功,你会感到一切都是值得的。突破舒适区带给你的,不单单是技能上或业绩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心态上的加成。或许你会发现,原本自己害怕的事情其实颇为有趣,甚至你开始乐在其中。就像沉默寡言的人走出舒适区就变得风趣幽默。你会发现,原来我们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无能,那么糟糕,走出舒适区后,我们能收获整片蓝天。
最重要的,突破舒适区是一种良性循环,曾经的成功经验会帮助你更好地认清自己,更有自信,也会更积极果断地去面对下一次挑战,去抵达下一次成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舒适区外,就是奇迹之所在。走出舒适区,你将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听了这么些道理,你不想在自己身上试试,感受一下创造奇迹的美好吗?
突破舒适区带给你的,不单单是技能上或业绩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心态上的加成,你知道突破瓶颈,进化成更好的自己了吗?好,这本书的精髓解读到这里就基本描述完毕,如果你对这本书内容感兴趣,不妨读读全书。我们身处智能时代,它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可能会造福人类,也可能会给人类造成各种各样的困难。不管怎样我们只能接受而无法拒绝,因为我们都一样生活在趋势的大潮中.......下面接入本书总结阶段......
解读总结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在这个区域内,人们常常感觉放松,不愿被打扰,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做事方式,有自己的为人处世模式。当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一旦定势,没有强烈意愿和决心的话就很难改变,比如习惯了目前的工作形式,习惯了已有的生活方式,习惯了交友的方式等等。如果要改变这些习惯,必须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没有人喜欢走出他们的舒适区,但常常舒适区外才是奇迹出现的地方。
如何打破自己的心理舒适区?是一个比探讨重要意义要困难百倍的问题,要试图打破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就要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又该如何去明确?任何一个希望通过打破舒适区的人都无法回避这些问题,也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实现有效的突破和提升。《进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这本书就从探索打破舒适区的方向和方法入手,采用剖分和量化的科学方法,找到了影响舒适区的五类典型问题(书中命之为挑战),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了五类典型问题的表现和深层原因,并给出了突破舒适区的三个具体步骤.......
要坚定信念、定制化行动和增强清晰度。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在此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突破舒适区的工具模型和具体方法,我们可以参照模板就能够找到打破舒适区的方向,特别是问题重点:真实性、魅力、能力、愤怒或道德,结合三个具体步骤,逐步明确突破目标的关键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编不知道这样的总结文字是否能被观者走心,也许会目光扫过如云烟,也许会疑惑不解如谜团,直白一点的意思是,在公益组织发展建设过程中,我们能不能打破既有的舒适区,挺起脊梁承担组织和社会责任!
一直以为,当组织为个体赋能后,我们仍躺在舒适区不想做、不敢做、不会做、不能做说明了什么?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还未完全走入我们的心里,说明我们还未完成从小家之爱转化为大家之爱的蜕变,说明我们爱的能力还只是停留在狭隘思维定式里面,说明我们还没有完成思想深处对私益去中心化的调整动作,这一来一去的不想、不敢、不会、不能之间,便是公益组织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是正面攻克舒适区还是选择逃避,往往就决定了未来组织和你的发展高度。
诚然,没有人喜欢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但正如老话所说,舒适区外才是奇迹出现的地方。同时,舒适区外也是令人心惊胆战的。舒适区外的学习和尝试才能使我们获得成长和进步,不断超越自己的局限,使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个体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即使未被组织赋能,也要走出自己勇于进取,让他人看见你的勇气和精神。如果组织已经出现赋能的意愿,那就要抓住平台给你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在实现个人价值社会最大化的路上走得更远。
《进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是目前所能见到此类图书中操作性最强的。这恰恰是非心理学专家类大众所需要的突破心理舒适区的进阶指导手册。个人认为还有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就是研究方法,它对大问题的剖分方面,化“不可能”为可能,能够将无法下手的困难细化后,再逐个去解决非常好。好,这本书的其它精彩文字图片,均在文后的下方,欢迎您来互动阐述您的想法,我把这本书非常实用的细节精华基本为您转述出来见上文,附加了小编个人对这本书所列心理学方面等相关问题的初步理解,您可以点击文本复制粘贴为已所有,为什么我这样慷慨?因为无论你是否署名我的作品它都是我的思想和精神,这是无法改变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有时间后缀您的想法和问题。书后我们有找时间一起切磋学习,共同进步。解读总结到这里全部结束了,就到这里吧,我们下本书再会!
作品精选
走出舒适区,做更好的自己
作为讲了十五年课的老司机,我很少收到负面反馈。
然而上周,一个学员微信我说:王老师,我花钱成为你的学员,上过你的《演讲大师班》《培训大师班》,可是一年下来,在演讲方面,培训方面,我没有任何的进步,没有丝毫的改变。
我平复下受伤的心情,回道:我了解你的情况,上课时也注意到你了。我可以回问你一个问题吗?在演讲和培训课上,最后都有学员展示的环节,你有上台锻炼吗?
他说没有。我接着问:那课后,你有找任何机会和场合,去练习课上的技巧吗?
他说没有。我说:那我就理解你为何没有进步了。演讲和培训都是技能,而技能类的东西,必须要练习才有成效。
他回答:道理我懂。可是王老师,我总是没有勇气走上舞台,去突破自己,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我笑说:哈哈哈,推荐给你一本书吧。我主译的《进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一书,就要上市了。相信书里谈及的技巧,一定可以帮到你。
我推荐这本书,有两个原因:
第一,实证性。
作为经常写心灵鸡汤文的作者,我特别欣赏西方作家的实证精神。
谁都知道老方法只会带你去老地方。唯有突破舒适区,才能迎来新改变。
而本书,不是泛泛而谈讲味同嚼蜡的大道理,而是建基于实证研究。作者访谈了各类对象,包括企业高管、创业老板、公司职员、家庭主妇、学生等等,研究大家之所以畏惧改变的原因,以及有所突破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这种实证研究、再总结归纳的方法,让人颇为信服。
同时,从作者的履历看,这些年,他就专注于突破舒适区这一个主题,做了深入、细致、权威的研究。这让我想起曾经翻译过的《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一书,作者也是就搞自控力这一个领域。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权威。
第二,模型与工具化。
考量书的好坏,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看有没有提供工具。
一切不提供工具的书籍和课程,都是耍流氓。
深谙心理学的作者,在这本书里对人们畏惧改变的原因,做了精辟的总结,提炼出“五种挑战”——真实性挑战、魅力挑战、能力挑战、愤怒挑战、道德挑战,涵盖了产生畏惧的全部心理学原因。
并且,给出了突破舒适区的三个具体步骤:坚定信念,定制化行动,增强清晰度。
书的最后,还给出了具体详实的工具与方法,教人们如何走出第一步,勇敢面对与追求新的变化。
而作为译者,我觉得最赞的,是书中从“舒适区”到“奇迹发生的地方”构建的模型。你毕生孜孜以求的东西,就在舒适区外一步之遥,也就是“奇迹发生的地方”。可是如何走到那里呢,如何让奇迹发生?作者用模型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这个过程。
序言里我不剧透这个模型,请买书仔细研读,哈哈哈。
那天读《腾讯传》,里面谈到微信诞生的过程。当时在腾讯内部,好几个团队在研发类似的产品,而张小龙团队最早拿出了方案,推出了微信的雏形,虽然并不完美,但让他的团队占领先机,拔得了头筹。
《进化: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里也谈到一个类似案例。
在脸书出现之前,一个叫尼尔·肯尼迪的人,也曾经有一个类似的超前创意网站,并很有可能彻底改变互联网。但尼尔害羞且毫无经验,不知道如何去踏进每一间办公室,向那些挑剔的投资人宣传他的产品和推介自己,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最终,尼尔进入一种闭门造车的工作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只是不断调整和完善他的网站,以至于脸书最终面世,而他的网站未能“出世”即已夭折。尼尔因为恐惧踏出自己的舒适区,失去了一个潜在的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
决定人生高度的,从来不是做事的完美程度,而是做事的速度。
没有几个女人,天生就完美,而我们有整容手术刀;
没有几个产品,出生就惊艳,而我们有妙手回春法。
祝所有读者,能够开始行动,大胆尝试,不求完美,只求完成;然后不断进步,精益求精。
走出舒适区,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品目录
第一部分 为什么突破舒适区是一种挑战
第一章 突破舒适区的心理挑战
第二章 逃避是人类的本能
第二部分 如何成功突破舒适区
第三章 信念:目标感的关键作用 -
第四章 定制化:找到个性化的跨越方式
第五章 清晰度:突破认识的误区
第六章 突破舒适区的成功喜悦
第三部分 如何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第七章 如何让自己持续突破舒适区
第八章 突破舒适区的五大传言
第四部分 实用工具:突破舒适区,塑造新生活
注释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