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我说:看那么多鸡汤有什么用?别骗自己了

       我喜欢转发一些我认为的好文章,有些来自,或来自中国青年报和知乎等一些平台,而内容多偏向于鸡汤式文章。准确一点说就是青春迷茫类、人生感悟类。由此也有人会叫我“鸡汤健”,从他们口中叫出这个昵称,我能听出来其实带些讽刺。果然,因为我在部门聚餐的饭桌上展望2017时说了点鸡汤,这个话题在饭桌上被挑明了,一位我蛮尊敬的学长突然发问:“不明白你为什么那么喜欢看鸡汤文章,还说鸡汤,你觉得他们有用吗?我觉得你还是不要骗自己了。”

你不是我,怎能感同身受

       饭桌上的我突然就尴尬了,真想直接怼回去:“我喜欢看,我乐意看,你管的着么!”但事实上我没有说话,也没去争辩什么,价值观念不同,在这方面交流没有相同点,懒得交流。毕竟你不是我,怎能感同身受。

      我开始读鸡汤是在高三后半学期,临近高考,内心一慌真的不知道怎么学习,整个生活开始变得浮躁,开始去网咖打游戏,开始看小说,明知道有梦想需要去追却又没有动力。于是,真的是抱着骗骗自己的心态,我买了几三本励志性实体书《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将来的你,很感谢如今拼命的自己》《当你的才华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在里面发现了许多共鸣的地方,高三后半年,我的枕边不是学习资料,而是这三本书。我自知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人,每次看完励志书会充满干劲,但持续不久,但这有何妨,没干劲了就再读,读完又有些干劲,就这样反反复复,三本书读了好几遍,我的高中生活也在自己理想的成绩中落下帷幕。

       很多人说读鸡汤是骗自己,可是即便骗住了自己,不也是朝好的方向发展么。我喜读文章在共鸣的地方反思自己,试图做一些改变,有些改变不能持久坚持,但有些好的习惯还是保留了。

     鸡汤也好,毒奶也罢,我管你什么看法,自己感觉朝好的方向改变就可以了。

有人对我说:看那么多鸡汤有什么用?别骗自己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鸡汤=励志=正能量?

     励志书籍在当下好像是个很不错的卖点,打开淘宝书店,销量靠前的书籍里总有一两本是励志类的,可我觉得励志类书籍不就是一篇篇鸡汤么。可能当下社会很多人都会有迷茫的阶段,有和我一样的学生,有工作者,有创业人……不同角度类型写出的鸡汤对我们会有不同的激励效果。

        步入大学的我,参加了很多社团,朋友圈里经常会晒照片,和部门的人举办什么什么活动,去哪里哪里聚餐,甚至觉得社团是自己大学里最重要的事情。高中朋友或者大学同学都觉得我是一个目标感十足,生活很充实的人。可是慢慢的我发觉,自己忙碌的生活下是没有方向的那种空虚,全是没有目标的合群。我急于摆脱这种状态,和学长学姐谈心,去看一些优秀大学生经验,看知乎,来到……正是这些语言类鸡汤,文字式鸡汤,经验分享类鸡汤,开始明确自己的大学方向,去做使自己优秀的事情。在看了很多文章后,也发现了自己缺乏很多东西,开始看书,开始运动,虽然有时候会懒惰控制不住自己,但我相信生活会一点点好起来,自己会过自己想要的大学生活。

          鸡汤=励志=正能量,我觉得这个公式在一定角度来说是成立的。我觉得自己是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我也想把这种正能量传播出去。尚龙哥在《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里不也鼓励多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么!鸡汤于我而言,可能就相当于正能量的朋友吧。

有人对我说:看那么多鸡汤有什么用?别骗自己了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生活还有无尽的鸡汤和远方的

      看到一篇文章这样总结迷茫的人:小日子过得太安逸,有大梦想却又不愿去计划去行动,总是厌恶自己眼前的苟且,不断向往着远方诗一般的生活,但又苦于行动力的缺失与能力的匮乏,于是便在每日清晨醒来时假装安慰自己,我就是太迷茫了,要是给我一个支点,我也能像阿基米德一样翘起整个地球。然后,又昏昏入睡去找周公谈梦想谈人生了。想一想好有道理啊,哈哈,还好自己已经成功调整了状态。

        以前转鸡汤会加点对自我的分析,也会立一些小flag,其实flag不管大小,只要立了,就该做到。2017年来了,很多人在空间里开始展望,开始做计划,我也不例外,但常言道:“有志者立长志,无知者常立志”。我还是把自己的目标放到心里,放到日记本里,慢慢改变吧。

      鸡汤还是要读的,远方也是要憧憬的。

     毕竟生活还有读不完的鸡汤和看得见的远方,不经历一下多么遗憾啊!

有人对我说:看那么多鸡汤有什么用?别骗自己了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人对我说:看那么多鸡汤有什么用?别骗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