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咨询 & 身心灵整合

灵性咨询 & 身心灵整合_第1张图片

之前跟几位咨询师[1]讨论到一个话题,就是「人有没有灵魂?」

在某些人看来,这是一个非关科学的议题,有人则认为属于宗教议题。归根究底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议题。

「人有没有灵魂」的另一种问法,就是「人有没有灵性?」在西方有所谓的灵性咨询,属于心理咨询的一派。大体来说,我以为灵性咨询可以归为广泛的与狭义的两种,广泛的我们可以说是一种心理治疗的「灵性向度」(Spiritual dimension of psychotherapy),狭义的就是以基督宗教教友为对象,也就是在来谈者具备基督信仰下,所探讨的相关问题,「基督信仰的灵性咨询」(Spiritual “Christian” Counseling)

在台湾,辅仁大学从2003年开始,在当时黎建球校长的推动下,开始建构统整辅大各系资源,遥望芝加哥学派、伦敦学派的辅仁学派[2]。当时分了四个组(后来发展为五个),其中一个组便是「身心灵整合」组[3],结合校内哲学、心理等系的资源,共同进行身心灵研究。以探索人们在各个方面:生理、心理与灵性的整体健康,提升生活质量。[4]

做为学派早期的助理[5],底下跟各位朋友分享学派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到底什么是灵性,什么又是身心灵整合,又为什么身心灵整合攸关一个人的健康与生活。[6]

灵性咨询 & 身心灵整合_第2张图片

Q.什么是灵性?

A.灵性是一种生命的原动力,是我们存在的本质。

Q.灵性与宗教的关系为何?

A.宗教是一个人认识灵性的途径之一。

心灵或灵性究竟是什么呢?Spirituality的拉丁文字根是spiritus,是、呼吸的意思,是强调生命力的精华、朝气与活力,是人最深层的终极需求,是催促人主动参与并活出意义的动力,是从内心深处所散发的钻石之光,所涌出的活水之源。无论是古今历史、东方或西方的各种文化传统中,都一致肯定灵性层面和生理、心理一样是人的一部份。

「灵性」为:「一种对生命意义与目的的追寻,表现出爱、热情、正义与关怀的信念与价值,并能展现来自内心超越的力量,与自己、他人、自然缔结良好关系,以让个人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的一种合谐状态。」(李昱平,2006)。

而宗教是后天的复杂组织,宗教势必有社会性结构的面向,宗教的发展必然有集体意识(collective consciousness)的运作,否则不足以为宗教(Emile Durkheim,1902)。而宗教可以是接触灵性的一种路径。根据英国学者Hull的研究,假定必须有一种无法在超越的超越,那么宗教就让我们超越了我们的人性。当我们遇见或设想出一种再也无法被超越的超越时,就是我们所说的最终极,也就是「神」。(John M. Hull,2001)

灵性咨询 & 身心灵整合_第3张图片

Q.灵性咨询何以受到重视?

A.源于部份心理学家有鉴于心理学走向科学化、医学化的道路上,虽然增进了部份「人是什么」的知识,另一方面却也在开拓中发掘更多无法靠心理学解释的领域,那些领域直指超越生理与心理的灵性。

从心理学史的角度来看,精神分析、行为学派、和人本/存在心理学,心理学三大学派各有其限度。无论是借着分析自我、回溯早期生命史,或深入潜意识,或是通过行为改变,或信念思想的转换去探索答案的可能性。归根究底都是人努力追寻自我、追求幸福与自我实现的尝试。

六零年代的美国,人本观念受到过度自我中心、自我膨胀与自恋文化的扭曲误解,导致许多的负面的影响,产生诸多不成熟的自我崇拜。例如,当时的嬉皮现象、吸食大麻、为所欲为等等。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看到人本心理学的不足与限度并观察到其中的危险性,他重新省思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危险与缺失。于是在他晚年时提出人的需求层次除了生理、安全、爱与被爱、自尊及自我实现之外,尚有自我超越的层次及高峰经验。

换言之,马斯洛开始酝酿更宽广、更超越、更开放的典范,并称之为超人本(transhumanistic)的心理学。1967年马斯洛与Sutich决定以Transpersonal替代Transhumanistic,成立了Journal of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及association for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Maslow认为人本心理学是过渡性的,是准备进入更高层次的,是为心理学第四势力铺路的。自我超越是属更高的层面,它不只是照顾人性的需求或着重自我实现,它也是同时鼓励人去发现、去体验人超越性的层面。Maslow强调人若是缺乏超越性及超个人的层面,人会生病,会变得残暴、空虚、无望、冷漠。他也认为人需要一种「比我们更伟大的」,人可以因之超越自我、提升自我,更可以为之投身奉献,进而体验生命的意义,而超越的这个层面即是心灵或灵性(Spirituality)。

灵性咨询 & 身心灵整合_第4张图片

Q.灵性听起来好神秘,我们如何能认识自身的灵性?

A.当我们全心感受爱、欲、生、死,当我们反思那些超越尘世的生命议题,我们就在与我们的灵性对话。毋宁说,回归灵性就是「认识我自己」,并且「做自己」。

在过去,虽然主流心理学忽略灵性的层面,但是仍有不少的心理学家,开始对灵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加以研究,1994年第四版的DSM-IV对灵性和宗教的议题也列入V-Code中了。自此,传统上的生理─心理─社会(Bio-Psycho-Social)之外,加入了灵性层面,形成生理─心理─社会─灵性(Bio-Psycho-Social-Spiritual。可见人类心灵的进化与发展并不因为理论发展的不足而有所停顿,而却正在蓬勃的发展中。

超个人心理学对现代人最大的贡献之一是拥有更宽广的人性观,是强调身、心、灵整合的人性观,他认为一个人的存在,不只是追求人格的成长,不只是追求个人自我的幸福,同时也要整合各方面,让自己朝向整全的方向发展,也就是生理、心理和灵性三方面的整合;也只有兼顾身、心、灵时,我们才能说我们面对的是完整的人,否则人就是被分裂、切割,人就是不完整、不连结、不一致、不和谐了。

荣格也曾明确洞察的提醒说:「现代人生病了,因为他们不完整。」

以整全人性观所提出的自我是更上一层的真实的我,许多人错误的认同自己所扮演的某某角色、某些身份或自我的观念,误以为所做的或所拥有的是自我的全部,认为那就是所谓的我,殊不知还有更高层更完整的自我即所谓的高层自我(higherself,也称之为真我(realself)(李安德,1998)或核心我。

灵性生命是人存在本质的一部份,人的生命有许多的向度,最容易看到的莫过于是生理部分,人对身体的照顾算是最多了,不只因为它是具体,也同时因为它是最基础的了。心理部份则在二十世纪也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而我们却最常忽视灵性生命,人如果可以稍稍突破自我小小的格局,打破自我的藩篱,接触高层意识,让高层自我(higherself)能稍加发挥,也许就能慢慢的超越自我,实现久违的「真我」。

灵性咨询 & 身心灵整合_第5张图片

Q.灵性咨询的目标与价值为何?

A.的整体健康,或者说人的整体发展必须身(生理)、心(心理)、灵(灵性)三者共同成长,故当我们有了对于生存的焦虑,当生理与心理的学科与方法都无法解决我们的问题,往往答案就得回到我们的灵性,通过灵性方面的咨询,重新建构一个人生命的健全发展。进而,身心灵和谐的个体,能使一个冲突、师衡的社会回归和谐状态。

经历集中营的创伤,意义治疗的创始人法兰科(V. Frankl,1995)就曾说过心理治疗的危险是将人看成「不过如此而已」(nothingbutness),若只把人看成生物性、心理性及社会性的而已,人就不算完整的人了(P.154)。而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可以自我超越(p.157),是因为除了生理与心理外,人是具有灵性生命。因为作为一个人不只是要实现自我,或是满足驱力,或是心理卫生强调的去适应社会环境而已,而是要更进一步的去超越自我的格局,实现生命中的意义。因此,他呼吁我们不能忽略灵性层面,因为那是人之所以为人之处。

在另一处,Frankl更清晰的说明:「人进入存在、人格的核心时,不只是个体化了,也同时整合起来,因而唯赖灵性为中枢,才能确保及完成人的一体及整合性。”所谓整体,是指身体心理灵性各方面的整合,我们应不厌其烦的强调,这三层次的整合才能使人完整。不论如何我们都不应该仅由身体─心理的整体来谈论人,身体及心理虽可以形成身心一体,可是这个一体无法代表人的整体性,缺了灵性的基础,这个整体无法存在。只要我们仍限于身体及心理的层次,整体便尚未产生。」

如果心理学家只是强调满足自我的驱力,平衡本我、自我、超我的冲突,或是自我实现、发展潜能,或是消极的适应社会环境,这样的心理治疗会是蛮自私、且蛮危险的。因此,马斯洛说,如果心理学没有超越性的层面,人可以是非常残暴自私的。

随着人类的发展进步,学者专家愈来愈能认同超个人心理学家的人性观──人不是孤立、孤独的个体。南极的天窗破了,我们才意识到人类自己污染了大气层,始作俑者?不就是你我吗?当我们重新定位人与世界孙宙的关系时,我们会发现自我与环境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们是地球的管理者,而非拥有者。我们会更以关怀心与责任心来善待一切,因为彼此是相连相通,诸善恶彼此相通,我们的一个善念、善行能影响周围的人,同样的一个恶念或恶行也会有所影响。

马马斯洛认为扩大自我的意识与高峰经验所带来的效果(aftereffects)是自我超越,在治疗上确实有其疗效与成长,因为是从健康与正向观点出发,对痛苦、自我、世界乃至宇宙会有不同看法,让人更有活力、朝气、视野更宽广、生活得更有意义、更神圣。

意大利心理学家Ferrucci(1997)认为谈论人而不提真我就像是讨论太阳系却不提太阳一般(p.13)。他并且提出一些方法来突破自我限度,体会真我,藉以扩大自我的意识,甚至进入新的意识,整合更为完整的人格。以下是Ferrucci提供体验真我开发真我的不同路径与道路,透过这些投入与经验,人格的发展会是更完整治疗关系中倘若治疗师的视野是狭窄的,相对的,治疗师的疗愈功效就减少了。

灵性咨询 & 身心灵整合_第6张图片

Q.何谓「整合」?

A.整合是「使完善」,使失去本来面貌的回归本来面貌,使破败的得以完美。

辅仁大学哲学系教授潘小慧指,「完善」一词,拉丁文perfectus,英文可翻译为perfect和complete,多玛斯所意指的「自我完善」乃通过complete而有perfect,「自我完善」意谓一个人成就自身作为人所应有的所有美善,包括各种德行、品格……等人格特质的卓越。多玛斯认为,由于人只能用人的方式来肖似天主,因此,人只能通过各种德行所达到的完全的完善,来满足我们对超越性完善的渴望。

诚如西方谚语所说的「如果你手中只有一把榔头,你眼中所看到的都会变成钉子,而被你敲坏了!」成为一个治疗者(becoming a therapist)不能只看人的功能性、拥有性和病态性而已,成为人(Being)的尊严比人所做(doing)、所拥有(having)或病态性要珍贵多了。

宾州大学心理系教授塞利格曼(Seligman,2003),曾任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主席认为,过去的五十年,心理学界只关心一件事──心理与精神疾病,忽略找出生命的意义和快乐,追求真正的美好人生(真实的快乐p.31)。

因此,在心理师的养成教育中,除了传统的三大势力之外,仍要兼顾灵性与超个人的层面,也就是身心灵整合的人性观。以身心灵更整全的人性观来提高人的全方位生活质量及生命意义,是心理学迈向二十一世纪可以带给人的福祉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7]


【参考资料】

Paul W. Pruyser着,宋文里译:《宗教的动力心理学》(A Dynamic Psychology of

Religion)。台北:联经,2014.03。

陈美琴:《辅仁学派成果报告书:身心灵整合组》,医学院临床心理系,2006

陈美琴:《辅仁学派成果报告书:身心灵整合组》,医学院临床心理系,2007

陈美琴:《辅仁学派成果报告书:身心灵整合组》,医学院临床心理系,2010

黎建球:《辅仁学派成果报告书:身心灵整合组》,天主教学术研究院,2011

[1]台湾称「咨询」,大陆称「咨询」,本文主要针对大陆读者,故本文采咨询一词。

[2]http://www.rdo.fju.edu.tw/sect/index.html

[3]由辅仁大学临床心理系陈美琴教授团队主持。

[4]学派的「使命宣言」:

辅仁学派是以天主教精神为根源,整合校内各项学术社群,以天主教士林哲学为基础,融合中西文化,发扬人性尊严、正义、和平的精神,并以全人教育的理念培养身、心、灵健康,提升生活质量,使我们能有有价值的人生,实现圣美善真的精神。

http://www.rdo.fju.edu.tw/sect/index.html

[5]2007-2008,任职辅仁大学研究发展处研究管理组。

[6]下述内容摘自辅仁学派成果报告书,因原文已经十分精炼,故不再狗尾续貂。唯方便读者阅读,由笔者加以分段,并撰述Q&A引导阅读。

[7]具体做法上,辅仁大学社会系助理教授曾凡慈在〈医疗在身心灵整合中的功能〉一文写道:

在美国,有鉴于病人的心理社会、灵性与文化价值,会影响他们如何响应疾病与医疗照护,美国的医疗照护组织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于2004年要求:必须为每位进入急重症照护(acute care)医院、赡养院,或是接受居家照护机构监管的病人进行灵性评估(spiritual assessment),并将灵性史(spiritual history)纳入病历记录。

参阅黎建球:《辅仁学派成果报告书:身心灵整合组》,天主教学术研究院,2011,p.299

你可能感兴趣的:(灵性咨询 & 身心灵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