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关于医生评职称的文件,很心塞

8月26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 关于征求<河南省卫生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和<河南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征求意见稿)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9月5日意见稿截止,看了通知的全文,却让人不以为然。

一 这个征求意见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指定期刊发表才算数:河南制订了一个《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推荐学术期刊目录及分类建议》(以下简称“目录”),只认可931种期刊、晋升的论文发到这个目录的期刊上才能用。

2 基层(主要是县、县级市、乡)和省市级医院晋升副高分开:基层晋升副高需要在目录里三类期刊上发论文一篇,相比过去县级三篇省级论文少了两篇,和过去乡镇卫生院差不多。

3 期刊分类:目录里的期刊分为三类,中华系列的是一类,其他二类和三类。河南所有期刊都进入目录,除个别为二类,其余基本都是三类。

二 期刊是如何分类的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期刊的分类只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的期刊,只要是公开发行的期刊,都应该是有效的期刊。那种把学术期刊分为国家级、省、市级,一、二、三级的,都是自己的分级,并无权威性可言。在公开发行的期刊中又分为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南大核心期刊都是由各个部门、学术机构,或者期刊检索机构根据杂志的文章质量指定的目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这个期刊的学术水平,但是,我们知道,优秀的期刊也可能出现劣质的论文,而一般的期刊也可以出现优秀的论文,因此,完全按照期刊的名称来判断论文的质量,不一定是非常准确的。

笔者认为,那种规定论文发表的级别,或者是期刊范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三 制订期刊目录有待商榷

从目录中,我们看到有931种期刊列入,这些期刊由于有了晋升的“资格”,无疑会身价渐长,效益渐增,而且本地期刊无论质量的高低,一律列入晋升的目录,这样的做法,更是涉嫌地方保护主义,更是不可取的。而且还有一些学术质量比较高的期刊被“拒之门外”,这是不合理的。

笔者认为,只要是国家承认的公开发行的期刊,都应该是符合晋升标准的。

四 职称评审的标准应该统一

为什么要有职称?职称就是区别不同医生的方法,职称不是排排坐,职称不是大锅饭,职称不是荣誉称号,职称是医生能力的体现,一般来说,住院医生的技术就不如主任医师,因此职称就是技术能力的体现。

医务人员需要有什么能力?按照医院的功能,医务人员应该具有医疗、科研、教学和预防保健的职能,临床的医务人员是以临床为主,兼顾科研、教学和科普的责任;科研机构则以科研为主,兼顾临床、教学和科普;公共卫生则以预防保健为主,兼顾医疗、科研和教学;而医学院的基础老师,则以教学为主,兼顾临床、科研和科普,也就是说不同的分工,可能有侧重点不同。

作为一个临床医务人员,临床工作无疑是占绝大部分,但是科研、带教和科普也是必须的,这些能力尽管不是主要的,但是与临床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就论文而言,一个高级职称的医生不善于总结临床工作,怎么能够提高?怎么能够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怎么能够进步?

临床科研和学术论文是对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探索,是对临床工作的总结,是临床能力的体现,我国著名外科专家夏穗生教授认为:住院医生应学会三个字:看、学、改;中级职称要做到“三会”:会做,会写,会讲。只开刀,没文章,刀开的再好,升不了级,做得再好,不会总结,不会表达和沟通,仍然没有提高。高级职称要做到“五会”:除了上面的“三会”外,还应该加上“两会”,即:会科研,会教学,具有科研和教学的能力。一个医生会做:只是一个兵;会写,会讲:是一个将;会科研,会教学:是一个帅;会组织管理,会前瞻性思考:是一个主帅。换句话说,就是初、中级职称主要是临床工作,而对高级职称,就要有科研和教学的要求了,我们试想一下,一个高级职称没有科研和教学能力,怎么带领自己的团队进步?夏教授的这段精辟的论述,充分说明了职称是技术能力的体现。

通知明确规定基层(主要是县、县级市、乡)医院副高晋升,与和省市级医院分开,这是不合适的,因为标准应该是统一的。如果基层的高级职称的水平无法和协和的中级职称相比,那就可以不设立,或者少设立,这种做法是有先例的,就像中专学校不设教授和副教授,只设高级讲师(相当于副教授)一样。因此,荣誉性职称的评定是不合适的。

因此,职称评审事关重大,出台政策应该慎之又慎,更不可搞“排排坐,吃果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份关于医生评职称的文件,很心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