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蒂夫阿尼·法奈利

嗨,法奈利

看这本书之前看完了《杜月笙大传》,厚厚的一本书。然后再看《你好,法奈利》,开心愉悦,治愈系的书,总归给人的感觉好一点,加上职业所致,竟然有点迫不及待。

打开之后才发现没有目录,倒也可以理解。全书是正序和倒叙穿插,28岁的阿尼·法奈利即将成为哈尔森太太,14岁的蒂夫阿尼·法奈利是从一场校园凶杀案和校园暴力中刚刚出来的孩子。两个故事交叠在一起,加上国外人名字比较难记,时不时容易混淆。

第一章是法奈利现在的生活,28岁的她光鲜亮丽,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生活在纽约,一个有着贵族血统的高富帅的未婚夫,一枚价值不菲的绿宝石婚戒,一个装满昂贵华服的衣橱,这样的生活是多少青春少女期待的,近乎完美。然后作者别出心裁地故事正序倒序交叉进行,现实生活和回忆交织进行。14岁的法奈利是在毒品、校园暴力、同学排挤与强奸中周旋,妈妈爱慕虚荣,一心希望女儿嫁入豪门,从此过上富裕生活。为此颇费周章,转学、攀权附贵、精心装饰女儿,犹如自己的战利品一般。

看过很多次封面,一个漂亮的女子,脸上遮挡着一只蝴蝶,很久不解其意。偶尔一次看到一种解说:她的脸上遮挡着一个华丽的蝴蝶面具,就如同参加假面舞会的人一样,她从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她想摆脱自己14岁以前的一切,包括自己的名字蒂夫阿尼·法奈利。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像后背抹不去伤疤一样,不想公之于众。自己没有勇气面对的时候,就像深夜的蝙蝠一般,只在夜晚一个人回忆,一个人痛苦,一个人悲伤。随着年岁渐长,脸上的蝴蝶面具终究会摘掉,那张美丽的脸庞将完全呈现,她是个美丽的姑娘,理应受到人们尊敬,而不是永远活在世俗和他人的眼中,更不是别人手中的一颗棋子,哪怕是父母。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附属品,不是替代品,不是牺牲品。

这本书看到一半之前,你会觉得法奈利爱慕虚荣的女孩、贪图富贵,甚至是一个年少时曾经失足的女孩,一直想法设法融入所谓的上流社会的圈子的样子,而法奈利似乎在时时刻刻想炫耀自己现在的成就,那枚价值不菲的绿宝石婚戒简直成了她的护身符。然而我更愿意相信,在她的世界里,所谓的上流社会,所谓的高人一等都是掩饰。她以为自己需要保护伞来保护自己曾经的不堪,她忘不了自己的14岁,更不敢正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她对社会阶层有了明确的理解,对妈妈的所作所为也有了想法,即使最后成功地进入上流社会,遇到哈尔森和他的家人。这也只是一种掩饰,好像通过这样的方式才会心安,才会忘记,才会真正让自己走出来……

随着回忆中故事的推进,曾经发生在法奈利身上的事情也逐渐明朗起来,校园凶杀案是她人生的转折点,而年少时期接触毒品和性,对她产生的影响似乎更大。那枚价值不菲的绿宝石婚戒和她代表的那个阶层确实是她的护身符,她恐惧于之前曾经受过的伤害,恐惧于之前的弱小,恐惧于家人和自己的无能为力,她渴望拥有一种无形的东西给予她安全感,好像金钱可以帮她走出目前的困境,帮她忘掉现实的不堪甚至于肮脏。于是她寄希望于能够跻身所谓的“上流社会”,过上人人羡慕的生活,这样的她才会被认可,被尊敬,被接受。直到最后,一点一点的发现自己,真正做回自己,救赎自己,治愈自己。


但,终其一生,我们的安全感只有自己能够给予,能够独立生活,有面对困难的勇气,直面问题,正视过去,展望未来,才是一个人该有的状态。

寄希望于他人,藏起自己的弱小和恐惧都是不现实的。


全书中,毒品和校园性暴力事件频频出现,从十几的中学生,到大学生再到身处所谓上流社会卢克的家庭,都能发现毒品所在。吸食大麻不仅仅是不良少年才会干出的事情,许多看似体面的人也在吸食,但好像很平常,就跟现代人吸食香烟一样,而且人们对大麻的依赖也越来越多。

再来看校园暴力和性侵事件,全世界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电影、书籍、新闻和各类社交媒体,这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并且出现了奇怪的现象,某地爆出性侵事件之后,另外的地方也会立马爆出同样的事件。不仅仅是人们的关注度提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和施暴者处于不健康心理状态之中有关。心理健康和青春期正常的性教育太缺乏,我们需要弥补的太多。

这本书反映的问题太多:社会观念、家庭教育、环境影响、校园暴力、性教育问题、毒品,等等等等,值得深思,值得考究。作者也留下了最大的困惑,怎样幸福过完一生?



我们都在等待生命中的那一刻,不在屈服命运与内心的恐惧,与自己和解,重获爱与新生。


我们的一生中,也会有这样难熬的时刻,你会怎么做?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隐藏了多少秘密,终结了多少心事,才会敢于面对自己?




期待同名电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好,蒂夫阿尼·法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