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可以自由切换摄像头的手机,恭喜你,你已经成功获得直播的全部装备。
目前,各类手机直播软件已近200家。
有人觉得直播无聊、恶俗;有人被直播迷得如癫似狂;有人用直播打发全部的业余时间;有人靠直播糊口,有人因直播破产,有人由直播发大财。
“能坑到礼物就是好主播”
一项《95后迷之就业观》大数据报告,惊讶地发现:在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排行榜上,54%的受访者渴望搞直播做主播。
中国做主播的人数早就超过百万,而有一半的网民(3.5亿)都曾收看过直播。
不管你是在直播打游戏、唱歌、洗碗、睡觉、吃东西、说话,甚至发呆,都能引来看客的关注。一个直播间的看客越多,主播收礼物的概率就越大。
此前网络上流传的一份“某直播平台金牌主播价目表”显示,“身价”最高的主播签约价已达到一月200万,也即是一年2400万元。不论真假,越来越多的人已投身直播界,为能“坑到礼物”而上演各种“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戏码。
在直播这片江湖,看客和主播之间究竟打着怎样的心理战术?
释放“本我”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按“唯乐原则”活动的,它不顾一切的要寻求满足和快感,这种快乐特别指性、生理和情感快乐。它是人出生时就有的固着于体内的一切心理积淀物,是被压抑、摈斥于一时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本能、冲动、欲望等心理能力。
网络以娱乐至上,主播为博眼球,常做平时不能做之事。而这些事正好戳中看客潜意识中非理性的各种想象。
另一方面,社会价值观推崇特立独行,只要有个性,无论好坏,高雅低俗,看客们会说服自己:“没偷没抢,表现个性有什么不好。”见怪不怪后,看客会被主播的勇气感动,刷礼物就成了最好支持。
这位河北大妈直播时吃过灯泡、蠕虫、玻璃、仙人掌……以至于有网友以为她遭受胁迫,被逼直播。直至警方介入。此后,她的人气又上了一个台阶。
但是,越来越多的非同寻常进入视线,看客们的承受阈限需要享受更多刺激,于是有主播彻底豁出去了。主播“东北蛇哥”以吃芥末、喝汽油博眼球,最后一次出镜,他干脆在直播中“身亡”了。
“蛇嫂”继而接过大旗,出殡、哭坟、到后来的相亲,直播一刻未停。
主播和看客互相强化着各自需求,又互相促使着“本我”的释放。
寻觅观念认同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寻求属于自己的部落,期待某个人能一语道破自己内心的呐喊。
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能无条件同意自己全部想法的人,现实生活中很难,但直播间却能满足不同人的认同需求。
现实生活中,太多事都被套上“意义”和“什么用处”的做法,似乎时间珍贵,你拿来做无意义和无用的事情是不可理喻的。
但直播时做再无聊的事,都有人陪同。主播只要穷尽自己的想像,任何内容都能引来看客。
直播睡觉
优越感满足的的快速通道
你可以不花钱的一直盯着主播看,就像你在“监控”主播一样。你与主播之间是不对等的:你能看见对方,对方看不见你。
主播为了快速变现,会极尽所能吸引看客、讨好看客。而看客会感到自己在享受“服务”。
礼物可以满足你操控主播的愿望,上万的人直播间里,主播呼喊金主的名字,看客崇拜你的阔绰。“人上人”的需要立马实现。
你在现实中越感到压抑,在这个时候得到的满足感就越强烈。只不过在后来满足感会逐渐降低,很多人都会通过砸钱的方式与主播互动和私聊,从而增强这种满足感。
看客在不足1分钟时间内,为主播送出折合人民币100万的礼物
人们着迷的是窥视本身,而不是窥视到什么。直播究竟带给看客们的是快乐,还是放大了更多的空虚,需要每个看客细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