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念亲恩

说起母亲,中国人都会想起孟母三迁为择邻,岳母刺字为报国的励志故事。还有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徐母深明大义的伟大故事。

今天这里也讲一讲《西游记》里几个母亲儿子的故事。

1 毗蓝婆菩萨和昴日星官母子

孙行者因为打不过百眼魔君,救不了唐僧师父,受黎山老母指点去找毗蓝婆菩萨。得知毗蓝婆菩萨自从盂兰盆会后,在紫云山,千花洞隐姓埋名,三百余年不曾出门。后来毗蓝婆菩萨靠昴日星君眼里练成的绣花针儿,协助孙悟空收服了百眼魔君,却也不忍打死,说洞里无人看管,要收了这蜈蚣精看守门户。昴日星官远在天庭当差,何等风光,几多体面,毗蓝婆菩萨在千花洞孤零零一个人,一呆就是三百年,足不出户,最后出来收服了一只邪毒的蜈蚣精,也要带回千花洞帮忙看守门户,这么些年,毗蓝婆菩萨是真的隐姓埋名了么?收服的蜈蚣精是真的只是帮忙看守门户么?

昴日星官天庭当官,这三百年间能回去几趟?每趟又能住上几天毗蓝婆拿着昴日星官炼的绣花针当宝贝,因为睹物思人,这是不在身边的儿子唯一留下的东西了吧。如此看来,谁能体会得到毗蓝婆的生活和孤独?

这与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实何等相像一致,毗蓝婆多像现在的空巢老人,儿女长大成人,在城市谋个营生差事,由于个人原因,工作原因,可能常年累月都回不去一趟,顶多就是逢年过节回去一趟,可能也只是匆匆数天,据统计,在中国,69%的人一年只回家7天。能真正和父母呆的时间更是少的可怜,所以很多人的感觉就是见一次,少一次。

我想,昴日星官一定也尝试过把毗蓝婆菩萨带上天宫,安顿到光明宫内,我相信毗蓝婆一定因为种种原因,还是宁愿一个人守在千花洞。因为环境不适应,语言不通,可能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所以我想毗蓝婆最后的慈悲是把蜈蚣精收回山里,其实也是有一点私心的,看守山场,其实也是希望平日也有个说说话的人,多少有些照应吧。

本事大如毗蓝婆菩萨尚且被社会现实遗忘,况且我们平凡朴实的父母!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年,我们自顾自地一路向前走,拼命往外逃,从不曾停下脚步等一等他们;而他们顽强的与时光作对,竭尽所能站在原地等着我们。但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变老了。我们不曾品味他们的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孤独,不曾停下注意他们一天天老去的容颜,一点点慢下来的步履,一点点弯下的腰背。更没有停下来倾听他们的意愿和越来越低声下气的请求。

2 一个樵夫

在猴王成为孙悟空之前有个一段漫长的海外求学经历,在一座不知名的山上碰到的,猴王碰到一个不知姓甚名谁的樵夫在忘形的歌唱。猴王历尽千山万水,心心念念要求得长生不老。所以樵夫一曲“相逢出,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听到这样的神曲,猴王欢欣鼓舞,觉得这下有盼头了,这么高深的填词,这不是神仙还有谁?误以为樵夫就是神仙了。问过知道樵夫不是神仙,但这首歌确实是神仙教的,神仙住的不远,是个近邻,猴王很是吃惊,就问了,既然这样,你为何不跟从神仙学习长生道行啊之类。 樵夫道出了缘由:“ 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姐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猴王知道樵夫是个孝子,不过不太能理解,估计因为自己无父无母,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生无性的原因,扯住樵夫,再三希望樵夫能一起同去。

樵夫急了,道:”你这汉子,甚不变通。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生母何人奉养?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意思是,修道成仙于我如浮云!你爱去你去,你少烦我。

《西游记》大半的神仙妖怪修行就为了长生不老,那是终极的追求好吧,叫不为长生不老,天诛地灭!孙悟空踏破千山万水,穿破多少双鞋,磨出多少脚茧,就为长生不老!多少妖怪为了吃能长生不老的唐僧肉,前赴后继,反误了卿卿性命,偏偏就有这么一个樵夫,神仙就在近前,也不愿跟去修行,情愿侍奉老母。你说奇不奇怪,是不是有病!

人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对孩子,我们说最好的礼物就是陪伴,对老人,又何尝不是,《西游记》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樵夫,也向世人证明了,陪伴是对父母最大的礼物。何须多言,一句简单的奉养老母,让功名利禄,长生不老显得那么的一分不值。

3 另一个樵夫

姓名还是不详,算是唐僧被艾叶花皮豹子精抓住后的难兄难弟,都是被抓进洞后都被绑在后院的树上。

樵夫和唐僧有一番很有深意的对话。临死前好不容易有个伴,于是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活脱脱的两个在比谁死的更惨。估计豹子精听完这番话真不知道该先吃哪个好。

长老滴泪道:“樵夫啊,你死只是一深,无甚挂碍,我却死的不甚干净。”

樵夫道:“长老,你是个出家人,上无父母,下无妻子,死便死了,有甚么不干净?”

长老道:“我本是东土往西天取经去的,奉唐朝太宗皇帝御旨拜活佛,取真经,要超度那幽冥无主的孤魂。今若丧了性命,可不盼杀那君王,辜负那臣子?那枉死城中,无限的冤魂,却不大失所望,永世不得超生。一场功果,尽化作风尘,这却怎么得干净也?”

樵夫闻言,眼中堕泪道:“长老,你死也只如此,我死又更伤情。我自幼失父,与母鳏居,更无家业,止靠着打柴为生。老母今年八十三岁,只我一人奉养。倘若身丧,谁与他埋尸送老?苦哉,苦哉!痛杀我也!”

长老闻言,放声大哭道:“可怜,可怜!山人尚有思亲意,空教贫僧会念经!事君事亲,皆同一理。你为亲恩,我为君恩。”

因为这一番掏心窝子的话,哥俩的友谊迅速升温,得救后,樵夫诚邀唐僧到家见家长,小住一晚,还没到家,大老远就看见一个老妪,倚着柴扉,泪汪汪的,儿天儿地的痛哭。那不是樵夫的八十三岁的妈妈还有谁。我敢说,那是樵夫最动容的一刻了!

每次读到这里,我总能想起家母在日,能走动的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无论谁回家,都必然到村头迎接,走的时候,也会送完我们直至上车。那些情景片段,总能排山倒海的涌来。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母亲永远是孩子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无论我们在何地,母亲在何方,都会无限的牵挂思念。

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怀念怎不悲莫禁。

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亲节,念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