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朋友圈的“公益刷屏”,其实起源于一个意外!

今天,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幅幅或稚气或深沉的画刷屏了,我选了其中一张我最喜欢的作品:

今天你朋友圈的“公益刷屏”,其实起源于一个意外!_第1张图片
“小朋友们”的作品

本次朋友圈刷屏事件“小朋友画廊”是由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的,善款会由具有公募资质的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接受,用来支持WABC无障碍艺途发起的“艺术点亮生命”项目,帮助精神智力障碍患者融入社会。目前已筹齐了善款,活动结束。

也许你会以为这是腾讯公益一场策划已久的“营销”,确实,这是策划已久的“营销”,却也是一场美丽的意外。

为什么这么说呢?据活动官方解答我们才得以了解:

本次线上的转发募捐活动原计划是在线下互动展览时发布,也就是9月1日的上午。但是有活动的相关合作伙伴非常喜欢,自己转发到了朋友圈而没有告知腾讯公益。但没有想到这个简单的举动,在昨天晚上开始迅速在朋友圈发酵,最终在今天早上和中午引爆了朋友圈。

有朋友在朋友圈调侃:“腾讯公益一天就做出了阿里公益一年的成绩,我们这些阿里的运营狗颜面何存?”下午,就已经陆陆续续看到很多互联网界的大神开始分析此次腾讯公益的“营销”,我也看到很多大神都说活动“一元的门槛低”“顺应了人们秀爱心的心理”“页面设计和音乐完美匹配”等等,这些都很对,我也很认同。

不过今天我也想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活动主办方的一个相关合作伙伴的一个转发能够刷了我朋友圈的屏?

答案是这个词,也许你听过——六度空间理论

六度空间理论是一个社会学名次,简单来说,它的含义是:假设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识的人只需要最少的中间人就能建立起联系,那么这个“最少”最多是6。这其实有点像高中数学中的函数最值问题,有些抽象难理解。可以换句话说,如果竭尽所能地减少中间人,那么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不论是你的“欧巴”还是“女神”,如果你说你通过七个人才认识,那很抱歉,一定还有更快的链接,你没有发现。

六度空间理论是怎么来的呢?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米尔格兰姆把信随机发送给住在美国各城市的一部分居民,信中写有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并要求每名收信人把这封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这名股票经纪人的朋友。这位朋友收到信后,再把信寄给他认为更接近这名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最终,大部分信件都寄到了这名股票经纪人手中,每封信平均经手6.2次到达。

于是,米尔格兰姆提出六度分割理论,认为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最多只需要6个人。

如果把这个原理推广到我们今天的刷屏事件,也就不难解释了。在六度空间理论下,腾讯公益的这个合作伙伴的朋友圈往外延伸六次就是你的朋友圈,甚至你的朋友圈里面有的人可能就是那个腾讯公益合作伙伴的微信好友列表里面!而且那个人都有可能是你自己!这就是腾讯公益合作伙伴的一个转发刷了你朋友圈屏的社会学解释之一。

了解了这个六度空间理论可能有的人又要臆想了:这么说我找到我的“欧巴”或者“女神”的联系方式不也很容易了?

其实并不容易,或者说很不容易。

六度空间理论其实更多阐述的是社会学中的一种现象,一种可能性,但是当你照着它去操作,你肯定会发现困难重重,为什么呢?

这里我们要借用一个新的物理学概念——阻尼。阻尼是指任振动系统在振动中,由于外界作用或系统本身固有的原因引起的振动幅度逐渐下降的特性,以及此一特性的量化表征。如果我们说人话的话,放在六度空间理论中,即可解释为:当我们向外部建立连接时,建立连接的难度会随着社会关系向外扩展而逐渐增大。

为什么会不断增大,其实也不难理解,我借用网上找到的这张图进行解释:

今天你朋友圈的“公益刷屏”,其实起源于一个意外!_第2张图片
微信公众号:翱翔的燕雀

如果球A和球B是互不相识的两个人(两个球有点像骂人,我就用人吧),现在球A想要在物理空间中认识球B。如果我们从上帝视角来看,会很容易的发现途中用阿拉伯数字标示出的那条路径是最快的方法。但是当我们假设自己是A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改变。我们发现:当我第一次直接找到了球1的时候,球1和我都不知道如何才能连接到最近能够到达球B的球2,而到了球2的时候,同样会面临这样的困难。在这里我们做一个计算:假设每个球向外有m条连接,那么球A到球1的概率为1/m,球A顺利到球2的概率进一步降为1/m2,以此类推,球A要想顺利以最快的速度接触到球B,他一次次都找对人的概率为1/m6,这里的m指的就是每个人中社交圈个体数量。也许我们对这个1/m6还是没什么概念,我们带个数进去计算一下。

带多少合适呢?这里需要再引入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邓巴数。邓巴数是由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也叫150定律。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因此我们在这里可以将m初步定义为150,那么计算结果是多少呢?答案是1/11,3906,2500,0000,也就是十一万三千九百零六亿两千五百万分之一。

知道为什么即使在六度空间理论下,你还是没法联系到你想联系到的陌生人了吧。

也许这时候你又会问了:那为什么提出六度空间理论的米尔格兰姆能做到而我做不到呢?其实坦白说,上面的概率计算放大了在现实社会利用六度空间理论联系到一个陌生人的难度,因为我们把每一步的计算都定义为一次随机选择,但是实际上人与人的关系之中是有其社会地位等因素可以作为线索的。比如说,当你要联系特朗普,你找第一个人绝对不会是你住在乡下的爷爷,而是选择在美国留学或者工作的朋友同学,而他再联系下一个人也绝不会再找他乡下的爷爷,可能会去联系自己认识的某个参议院或者认识的在TRUMP HOTEL工作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下,速度就会快很多,概率也会大很多。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首先你要有足够的驱动力,其次你要让你的驱动力在朋友和朋友的朋友乃至下一层级传导,这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觉得这个六度空间理论有一定道理,但是凭我查到的相关资料,我对米尔格兰姆的实验的真实性仍然有所怀疑,至少我觉得凭借我掌握的一点资料,我认为想要实现所谓的“大部分信件都寄到了这名股票经纪人手中,每封信平均经手6.2次到达”有些困难。

最后,让我们回到今天的这场公益和其依托的朋友圈。其实互联网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六度空间理论的实现难度,因为在网络发现和转发一个信息都变得非常简单方便,这就极大地降低了阻尼。这也是“寻人”“寻狗”等各种启事在互联网时代能够快速传播的原因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天你朋友圈的“公益刷屏”,其实起源于一个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