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川菜之魂在豆瓣”。这种产自郫县、由普通蚕豆制成的调味酱料,不仅是巴蜀文化浓郁、明快的象征,也是川菜行走天下的灵魂。在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结果中,郫县豆瓣以649.84亿元的品牌价值,成为加工食品类地理标志产品领头羊。
如今,在拥有中华老字号“鹃城”品牌的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下,一直以地域特产面貌存在的郫县豆瓣,正进行着一场品牌的现代化转型:他们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合理引入现代科技,用产品品牌破解地域之困,有力推动了老字号在全新市场环境下的发展。
地域特色走向产品品牌
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福建人陈逸仙举家迁入郫县。1688年,陈氏族人无意中在晒干的胡豆(蚕豆)中拌入辣椒和食盐,用来调味佐餐,结果香甜可口,令人胃口大开。咸丰年间,后人陈守信在祖辈的基础上,借鉴豆腐乳发酵之法,加入灰面、豆瓣一起发酵,其味鲜辣无比,这就是传至今日的郫县豆瓣。
在随后228年的时间里,郫县豆瓣跟随川人迁徙的脚步,将名声散播到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许多人甚至是通过豆瓣,才认识了“郫”这个生僻的汉字。
但是,与中国其他地方特产一样,过于耀眼的地域特色之下,是豆瓣产品品牌的孱弱甚至缺位。
“人们都知道五常的大米、赣南的脐橙是好的,但究竟那里哪一家企业生产的哪一个牌子最好,消费者并不知道。”中华老字号振兴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尹杰表示,能否把“鹃城”品牌,打造成为消费者尤其是各地顾客心中郫县豆瓣的首席代表,是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现代化经营转型的关键。
鹃城,取自蜀国都城郫县的别称。唐代李商隐名诗《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说的就是古蜀先贤望帝的传说故事。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深知 “鹃城”品牌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品牌价值,近年来积极创新品牌建设,通过打造郫县豆瓣博物馆,在中央和地方媒体、高速公路、繁华商圈、网络媒体进行广告投放,以及参展成都国际美食节、“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彩灯节”,“鹃城豆瓣南极行”等国际活动,不断强化“鹃城”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
如今,“鹃城”品牌已经逐渐成为郫县豆瓣名副其实的领导品牌。2015年,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销售豆瓣2.42万吨,市场占有率达到4.75%。
科技不改“自然的恩典”
随着川菜的迅猛发展,餐饮行业和平常人家对郫县豆瓣的需求日益扩大。许多郫县豆瓣生产厂家开始采取工业化生产以提升产能。耗时数年、产量有限的传统制法,似乎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面对激增的订单,甚至愿意全额预付款项的焦急客户,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却保持着清醒与谨慎。
在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现场,一层车间内,一片片巨大的发酵专用晒池鳞次栉比;厂房屋顶露台上,一口口陶制大缸整齐摆放,穿着洁净的工人师傅于其间来回察看,频繁用木杵搅动着晒缸内的辣椒和半成品的豆瓣。
在这里,采购来的新鲜辣椒需要在原料池中密闭腌制3个月以上,才可以开始用于制作豆瓣。一份真正符合老工艺传统的特级郫县豆瓣,必须经切、剁、酿、酵、翻、晒、露等传统制作工序精酿,方能红润亮泽,独具浓郁酱香和酯香味,而这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消费者对味道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他们很快会发现工业‘速成品’不是那个味儿,结果就是品牌被消费者抛弃。”为何坚守老工艺,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良做出了解答。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郫县豆瓣抗拒技术进步。
传统的蚕豆制曲工艺,有产生杂菌和黄曲酶毒素的隐患。为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与科研院所合作,摒弃了利用空气中微生物自然接种的传统方式,选育优质菌种,以人工接种的方式在制曲过程中进行微生物扩大培养,抑制了杂菌的产生。同时,研发出一套曲房温湿度控制参数和方法,保证了制曲质量和安全。在质检部门的专项检查中,产品均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发展需要引入科学技术,但豆瓣的美味来自自然恩赐,技术的应用不能影响、改变产品的精髓。”徐良说。
“上天”、“上线”走出去
未来如果有一天,在四川航空的航班餐点中,看到印有“郫县豆瓣鹃城牌”的豆瓣酱,请不必惊讶。
“目前我们正在郫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与四川航空洽谈把郫县豆瓣列入航空食品,让飞机上的每位乘客都成为鹃城品牌的高效传播者。”徐良说 。
上“天”之外,郫县豆瓣也认识到电商的价值,积极上“线”。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市场机遇,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微商城、天猫旗舰店等纷纷上线。利用互联网技术,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立“互联网+豆瓣”的销售模式,在提升销量的同时,开展更为有效的品牌传播和推广。
电商渠道的开辟,为郫县豆瓣打开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统计显示,2016年1-10月,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的外贸、电商渠道销售过千万元,公司整体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销售同比增长2千余万元,提前2个月完成了公司的年度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