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嘘!什么时候抢银行最合适?一个劫匪的策略

导读

2005年,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史蒂芬·列维特和记者史蒂芬·都伯纳合著了一本《魔鬼经济学》。十周年之际,两位作者再出精选集,书名叫《什么时候抢银行最合适,以及其他131个更反常的建议和善意的胡扯》。附送一篇,关于银行抢劫如何止损。

无嘘!什么时候抢银行最合适?一个劫匪的策略_第1张图片

什么时候抢银行最合适?

这个问题很有煽动性。芝加哥大学有位经济学教授史蒂芬•列维特和记者史蒂芬•列维特,还是用一系列生动有趣,以及怪异的数据告诉你,想要去抢银行,这些时间点比较重要。

从统计数据上看,上午比下午好:上午抢劫比下午抢劫收获更大(上午5180元,下午3705美元),但好像劫匪对于抢银行并不在行,银行抢劫案往往发生于下午,而且他们更喜欢周五,“可能是因为劫匪要睡懒觉,或者如果他们早上起得来的话,就成上班族了。”

根据联邦调查局的统计,美国每年大约发生5000起银行劫案。周五是银行劫案的高发期,每年1042起;接下来是周二922起,周四885起,周三842起。但没有证据表明,在哪一天抢银行更有可能成功。整体上看,美国的银行劫匪成功的话,平均能抢到4120美元,但被捕的几率高达35%。

无嘘!什么时候抢银行最合适?一个劫匪的策略_第2张图片

有经济学家从英国银行家协会拿到银行劫案的数据,他们对数据作了分析,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在了皇家统计学会的刊物上。文中说,银行劫匪平均能抢到大约3万美元。多人合伙的,每人能分到大约18000美元。这比他们的美国同行高很多。但被捕的可能性也很大。所以文章的结论是:抢银行的平均回报几乎一文不值。如果想知道哪一天是抢银行的最佳时机,答案是永远都别去抢。除非你在一家银行上班。但即使如此,这件事也得不偿失,因为你可能要永久地放弃你的职业。

爱荷华州一家银行有一位职员叫伯妮斯•盖革,1961年她因为多年间盗用了200万美元而被捕。这家银行刚好是她父亲开的。据说伯妮斯很慷慨,她偷走的钱大部分都被她捐掉了。她被捕后,银行就破产了。入狱五年后她获得假释,又跟她的父母住在一起,显然她父母宽恕了她。盖革在被捕前已经筋疲力尽。为什么呢?因为她从不休假,因为她要同时记两笔账,如果找一个人替她干活,她的罪行就有可能会被败露。最有趣的是,盖革出狱后,进了一家银行监管机构,帮助他们防止资金被侵吞。她最大的贡献就是,看哪些职员一直不休假。这个标准被证明对于防止资金被侵吞非常有用。

亲爱的,别想多了,其实这就是魔鬼经济学的叙述模式:提出一个挑衅性的问题、分析统计数据,再借助经济学论文,给出一个合理的解答。

无嘘!什么时候抢银行最合适?一个劫匪的策略_第3张图片

止损永远是对的:一个银行劫匪的止损策略

早期抢银行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一般在天黑以后进行,趁着夜色用炸药或者硝化甘油炸开金库(有可能把钱烧毁),拿钱走人。从1920年左右开始,美国的银行业发生了技术进步,普遍安装了报警系统和水泥加固的防炸金库。一时之间劫匪也没什么办法,但很快抢银行的技术就升级了。

新的劫匪改在白天抢银行,劫匪们钟表般的专业精神连警察都佩服。这个技术进步归功于绰号“男爵”的Baron Lamm。Lamm是德国人,曾在普鲁士陆军服役,被开除后移民美国。1917年在犹他监狱内服刑期间,他想出了一套抢银行的新思维:使用军事原则。他认为抢银行不是枪和胆量的问题,而是技术问题。他发明的这套系统后来被称之为“Baron Lamm Technique”:

Baron   Lamm  Technique

1、提前几周的准备;

2、首创“casing”:去银行踩点,画图,甚至假装记者去了解银行内部运作;

3、给每个人分工:谁放哨,谁在大厅,谁干金库,谁开车;

4、事先用仓库演习;

5、严格执行时间,规定的时间一到,不管拿没拿到钱都必须离开;

6、侦查确定不同天气情况下的逃跑路线,并计算时间;

7、在车的仪表盘上粘贴精确到十分之一英里的地图。

Lamm把抢银行变成了艺术。从1919年到1930年,Lamm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抢了数十万美元。其中1922年在Denver的联邦造币厂90秒钟内抢走20万美元一役,可能以单位时间抢钱最多而载入史册。这是一套极其成功的犯罪系统,一直到今天还活跃在抢银行的第一线。

无嘘!什么时候抢银行最合适?一个劫匪的策略_第4张图片

关于Baron Lamm Technique,经常见到的赞叹是其完善的准备工作对成功的必要性。比如下面的一段评论:

“这套暴力美学的精髓,是事先不厌其烦的准备工作。所有可能性都要考虑到,一切意外都有预案。最专业的高手从不指望临场发挥,随机应变是外人看来的一种错觉。”

Baron Lamm Technique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一套系统。在我们进行市场分析时,同样应当靠考虑到市场各种走向的可能性,虽然我们的交易建立在正期望的方向之上,但时刻都要提醒自己,正期望不等于100%。不过,从投机交易者的角度来看,Baron Lamm Technique中,第五条才是其核心内容:

“严格执行时间,规定的时间一到,不管拿没拿到钱都必须离开。”

一般来说,抢银行并非小偷小摸,“临时性即意犯罪”的可能性很小,大多抢匪都会认真准备一番。因此,其余六条相对于其他抢劫系统,只是量上的不同。但第五条的出现,使Baron Lamm Technique有了质的进步。对劫匪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如果因为执著于一次行动,导致时间拖延而被捕入狱,可能就永远失去了翻身的机会。所以,第五条实际上就是这个抢劫计划中的止损。

其余六条保证了抢劫计划的成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第五条是出现意外时的止损操作。

看,多像我们的交易计划。趋势和支撑、阻力分析,保证我们的仓位建在正期望的方向之上,而止损保证我们在出现意外的时候,将损失降到最低。看来止损原理也并非投机交易所独有。

其实,投机交易和真实的生活在一个人身上是无法割裂开来的,我们能在真实的生活中体味到投机交易理念之美,也能在投机交易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我们经常听到诸如股市如人生、炒股就是炒心态等这样把炒股和生活联系起来的说法。

趋势由几乎不可改变的人性推动,贪婪和恐惧摆荡在超买和超卖线之间,外界噪音和自己心声的背离是我们痛苦的根源,而严格执行的交易系统和由情绪左右的买卖行为就像有规划的人生和漫无目的的人生一样。投机交易不过是把真实的生活进行量化的一个过程。当我们在RSI为80的时候买入多单,并被套住时,可以这样告诉自己:“哦,原来我的贪婪指数是80。”

无嘘!什么时候抢银行最合适?一个劫匪的策略_第5张图片

止损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它意味着我们不应在明知没有前途的情况下,继续坚持而虚度光阴。

这种虚度可能会出现在生活中、工作中、感情中,大多情况下,我们坚持的并非是良知或一种理念(即使是一种错误的理念),通常我们坚持的是自己已经知道没有意义的一种生活状态。

有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大学毕业后,自己的一些同学进入了世界500强的国企或政府机构。几年来,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收入相对中国大陆地区普通百姓来说是高不可及,但比起独立创业的同学们就不值一提了。每次同学小聚,面对那些已经基本解决物质稀缺性或时间稀缺性的同学,他们都会自我解嘲式的感慨几句。本来他们也可能做到,即使从现在开始都不会晚,但他们不会放弃已经习惯了的生活,去追求自己理想中,至少是羡慕的生活,他们从饭桌上离开后,甚至不会考虑这件事。

在投机交易市场里,如果市场参与者什么都不做,价格就会自然下跌。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成交量推动价格上涨,至少也要进行止损,避免亏损扩大。人生就像市场一样,也有一种向下的惯性。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结果只能是离理想越来越远。即使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让自己的现状马上变好,至少也要让自己停止继续生活在当前的状况下。

这个世纪初,那本风靡中国大陆地区的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就是一个提醒我们人生需要止损的故事。很多人看完这本书后,有些愤怒的感觉,因为它把自己一直不敢面对的东西放在了桌面上,并把自己逼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死角里。改变意味着放弃熟悉的事物,主动去面对一个不可知的未来。

就像一些市场参与者在谈论止损时所说:“止损出场后,再次买入时,仍有可能是错的。所以,不如坚守这个仓位。”如果没有一套建立在正期望之上的交易系统,止损存在的意义就很小,就像Baron Lamm Technique一样,止损是正期望的必要补充。如果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一个规划,只知道“止损”,不断地更换工作,不断地更换生活方式,不断地更换感情伴侣,就和投机市场中盲目的短进短出一样,是混乱的人生。

因此,我们要像设计交易系统一样,设计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生活进退有据,出入从容。

最后,说一下Baron Lamm的结局。

1930年,他和同伙在印第安纳州的Clinton镇抢完一家银行撤离时,车胎爆了。对这样的小意外,Lamm显然早有预案。他们很快抢了一辆车,但这辆车很特殊,上面有个限速装置,时速不能超过35英里。于是他们又抢了一辆车,但这辆车的水箱漏了。他们又抢了一辆,但这辆只剩下一加仑汽油。最后,在警察的追击中,两人投降,Lamm和司机被击毙。

Baron Lamm的一生,对止损做了完整的诠释。

建立在正期望之上的止损,才有意义。

关于经济学教授史蒂芬•列维特和记者史蒂芬•列维特 :

两人合著了超级畅销的《魔鬼经济学》、《超爆魔鬼经济学》、《像怪人一样思考》,以及一部“魔鬼经济学”博客精选集《什么时候抢银行最合适,以及其他131个更反常的建议和善意的胡扯》。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理财那些事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嘘!什么时候抢银行最合适?一个劫匪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