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营销
“中国人对数据隐私可以更开放”
3月26日,李彦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在谈到人们关心的数据和隐私的问题时,李彦宏首先肯定了数据在这个时代的重要作用,“网上能搜到的数据只占数据总量的20%,还有80%在企业手中,如果能把更多数据放在一起,实现的能力就会指数级上升。”
其次,李彦宏指出,百度在当下会更加注重隐私问题,中国也在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但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果数据会使用者收益,他也愿意,我们就会去做,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什么该做的,什么不该做。”
为了不断章取义的截图引起大家的误会,我把发言写的比较全面,但说实话这并没有减少大家对于这类新闻的恶感。
这几天泄露用户隐私的肇事者Facebook买下英美10家报纸整版广告,刊登了扎克伯格的道歉信。因为看不惯他们的国外用户,已经快把Facebook干翻了。泄露5000万用户信息的事件,一下将Facebook推到了生死关头。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Facebook事件。
2004年,Facebook成立,开启了将互联网从匿名虚拟网络进入了真实用户身份网络,扎克伯格当初描绘的利用用户的真实行为数据更有效的进行广告宣传,经过近10年的努力,在2014年推动了Facebook的股票从上市初期的10多美金上涨到160美金,推动了全球范围内消息流广告在2015年超过了搜索广告量。
从扎克伯格成名开始,他就和对公民隐私的侵犯离不开关系,最开始他入侵哈佛学院内网调出女生证件照做了一个颜值打分系统。
此后成立Facebook也是利用用户真实行为数据提高广告效率,这个矛盾在最近的Cambridge Analytica利用Facebook数据操纵美国选举中爆发,被称为影响Facebook生存的重大事件。
当然,这个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Facebook一家公司,包括谷歌,百度等很多互联网巨头,他们主要的商业模式都来自于广告,他们一直不得不在用户隐私和商业盈利的矛盾中寻找平衡点。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李彦宏出来说了这么一番话,就好像有点毫无顾忌的高姿态轻蔑,毕竟Facebook的下场已经来了,将可能面临超过2万亿美元的罚款,两日股票市场蒸发500亿。
据Time报道Facebook承认会收集用户的短信和通话数据,导致推特上很多人表示已经删掉了脸书账号。
同理,中国人也许真的愿意牺牲一点隐私来玩网络社交、但如果他们真的知道这点隐私实际有多大时,他们真的不在乎吗?
比如说这两天特别火的“大数据杀熟”,2018年3月15日,一篇文章《大数据“杀”你没商量:住同样酒店,你就得比别人贵》,报道揭露携程和滴滴利用大数据对用户进行差异性定价。
越是会员买的价格越高,越是熟客宰的越狠。
上面新闻报道涉及的公司,Facebook、百度、滴滴以及携程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垄断性地位,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增长,想要解决市场份额增长的天花板,不得不采用更激进的方法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在用户利益保护和追求更多利润的平衡中不得不倾向以损失用户利益为代价的利润增长。
但随着互联网传播速度的加快,这些让人诟病的操作方法就避无可避露出马脚,比如之前百度贴吧的血友吧事件,都是因为行业垄断带来的后果。
Facebook危机和大数据杀熟的担忧,是个人数据主权的觉醒。在互联网时代,平台(数据主权者)通过提供免费服务换取对用户发表内容和个人数据的永久使用权,并通过不断改善服务(基于对用户偏好的分析预测)获得合法性。
但是,这种数据契约由于是平台所订立,所以在实际中极大地偏向平台,一些平台打着免费、精准的旗号,实际上是为了攫取更大的收入和利润。
各种侵犯主权的事情就无法避免,这方面的例子已经不胜枚举。
但是如何真正在将数据价值化的过程中,实现对于个人数据隐私的保护,一切都才刚刚开始,垄断企业能否收敛起自己贪吃又轻蔑的嘴脸还需要大家一起来监督!